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17-11-25 01:41:56王柳莎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程大学英语

王柳莎

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王柳莎

《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相融合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通识教育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其人文素养,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 教学 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认为优秀的大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交际水平,又要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通识教育目标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英语为通识教育提供了语言工具,通识教育为英语课程赋予了新的内容。掌握了英语就可以去西方国家,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历史与文化,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了高等教育既要注重专业教育,又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为了彻底贯彻这一决定,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等人才,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通识教育问题

(一)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极其“功利化”倾向。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课堂上英语教师往往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作为重点,而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导致了很多学生即使通过了等级考试,也无法熟练地应用英语来进行交流。而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更要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终极目标。因此,英语教师要坚持通识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课程设置

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单一化,通常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材。教材内容也并未突显出人文特色,更没有根据不同专业设置成技能实践类、文化修养类、实用英语类等多元类型的大学英语课程。忽视了语言具有传递文化的意义,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学生无法用流利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无法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教师因素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通识教育,这无疑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必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了解交叉学科知识。然而当前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对英语专业知识掌握详尽但对其他专业知识却很生疏。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往往难以将语言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通识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缩减,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

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英语课程必须优化课程设置,弱化英语等级考试的影响,强化对学生职场英语能力的培养,深化文化知识与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加大选修课的力度,开设实用的英语类课程,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语书籍、报刊,增加词汇量,丰富知识。创设职场情景,营造英语口语氛围。

(二)创建人文主义的校园环境

为了出培养优秀的大学生,首先要创建一个人文主义的校园环境。学校应为学生尽可能地多开设通识教育类选修课程,如艺术、文史、音乐鉴赏、哲学、市场营销等领域的课程,为学生搭建学习跨学科知识的平台。

(三)加强英语教师的通识教育

教师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英语教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因此,英语教师先要通过自学交叉学科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通过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学历晋升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四)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

当前社会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因此,学生要积极地融入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学习交叉学科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此外,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文化节汇演、运动会、英语演讲比赛、校园好声音、英语角等活动。最后,学生应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去养老院或孤儿院献爱心,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心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为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契机,而通识教育又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只有很好的融合两者,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应强.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1995(3).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科研基金项目支持课题“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英语综合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JYD01)。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程大学英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12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9:59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0:03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