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本科教学内容综合化改革聚焦实战的思考

2017-11-24 09:39梁勇,王玲玲,孙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5期
关键词:实战化

梁勇,王玲玲,孙阳

摘要:军校教学改革聚焦实战,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新形势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如果不把握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本质,又容易使本科学历教育走入任职教育的误区,因此本文从集成性、灵活性、实践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学内容综合化改革聚焦实战的含义,从拓宽学科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和强化实践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内容综合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充分发挥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真正为军队培养出打赢下一次战争的军事人才。

关键词:军校教学;实战化;综合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247-02

一、引言

军校本科教育属学历教育范畴,但同时又具有较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在向实战聚焦的大前提下,很容易走入为部队岗位而教、为任职能力而教的误区,因此在本科教学内容改革中,什么是向实战聚焦,又怎么样向实战聚焦,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二、正确认识教学内容改革聚焦实战的含义

教学内容改革是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作战需求。当今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新的作战方式的拟定,高科技含量的武器装备的使用,都是对军事人才的一种考验。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新时期的军事人才个体必须具备全面的科技能力、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要求在部队院校教育教学中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让学员能够自主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因此,教学内容综合化改革就是要实现课程体系由按学科领域划分向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转变,课程内容由简单灌输到传授知识锻炼技能的转变,更好地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军队全面进步”的新的军事教育价值观。教学内容综合化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集成性。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在课程的集成化,即教学目标与过程的集成,知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集成以及各学科间相关内容的集成。(2)灵活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装备不断列装,部队岗位对人员能力迁移的需求日趋强烈,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能够对不断变化的情况随时做出反应,具有可调节性的特征。(3)实践性。军事工程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落到工程实处,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程实践环节,如课内外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科学开展教学内容综合化改革

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改革要求,首先根据人才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出的人才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工程经验、军事技能的程度;其次分析为了掌握某一专业的相关知识,需要哪些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这些课程体系中,又逐步区分理论课程中的书面和应用部分,实践课程中对的理论和工程部分,军事装备课程中所依赖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部分;最后分析课程中彼此的相关性,对重叠部分进行整合,对起到衔接部分的内容进行加强,对工程应用部分进行锻炼,使专业知识的培养过程呈现理论到实践再到军事的特点,并将这一特性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如此,在课程设置上课程体系按以下程序构建。

1.强化通识课程,拓宽学科视野。首先,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课程、工程课程、装备课程应相互结合。尽管一再强调工程实践的重要性,但是通识性课程的作用也不可忽略。一系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合理设置能帮助学员建立合理的知识架构,形成宽阔的学术思维,并且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技术理论与发展历史相互配合,即通过设置专业理论发展历史的选修課或讲座课,介绍本学科专业相关理论形成和发展脉络,这样有助于学员更好的理解具体理论,为把握学科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2.突出学科专业融合,培养树立跨学科思维。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知识相伴相随的。现如今,随着技术研究的发展,各领域学科交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专业精通,还要多学科全面发展,因此在专业基础类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应结合专业培养需求,合理、适度地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入本专业课程内容中,如控制类专业课程应加强与计算机、信号处理等课程的有机融合。

3.紧贴部队装备发展,提高专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军校培养人才首先要能直接服务部队、服务装备,满足第一岗位需求,同时适应后续岗位转换和能力迁移的要求,因此专业课程可采用通用原理与典型型号的组合方式。所谓“通用原理与典型型号组合”,是指针对部队装备更新换代快、装备原理基本相通的特点,面向后续岗位转换和能力迁移的需求,设置通用装备原理课程,及时更新新型装备原理,以使学员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面向第一岗位任职需求,将型号教学融入原理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突出型号差异,以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

4.构建贯穿式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同时具备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而实践环节是将两者很好融合的途径。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应设置相对独立的实践类课程贯穿于培养方案的始末。首先从基础课教学开始,开设一些以实验为主题、以体验为目的的实践课程。理论的诞生实际上最初源于社会的生产实践,而教学工作应该尽可能再现这一过程。因此在教学时,可以现象为引导,并在学员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实验类的课程让其体会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明白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实现学员学习时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学员在这种体验类的实验课中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点,发现自身的优势。例如,在大一以及大二上的部分课程中,如电路、工程数学等,可以开设相关实验,并邀请相关领域内的知名教授开设讲座课,让学员对专业前景和未来所从事的岗位有宏观的认识,建立未来从事岗位的责任感和基本素质。其次设置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课程。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对需要加强工程锻炼的内容,设立设计类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等,并且设计内容应尽可能结合本专业的相关课题,设计形式可以让学员分组完成。通过设计类课程的安排从而培养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水平。

四、结语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聚焦实战,不仅仅是培养学员能够胜任第一任职,更要为胜任第二、第三任职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不仅仅是部队现在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更要着眼未来打赢需要什么来教什么。特别是本科学历教育层次,必须以人才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在教学内容改革中要以拓宽本学科视野、培养树立跨学科思维、强化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岗位任职培训内容,提高专业素养和岗位技能,以满足第一岗位任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院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在人才的长远培养、超前培养上起到引领作用,真正地适应军校为军队培养打赢战争的军事人才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梁俊,康玉哲.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存在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2]金薇吟.高校课程综合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39-141.

[3]张扬,李孟辉,易自力,等.课程综合化:内涵、特征与模式[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3):58-60.

[4]高新柱.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多学科视野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陆阿坤.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6]纪颖.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型大学课程体系研[D].天津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战化
灵敏协调素质对军事体育的重要性
某导弹装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
实战化在士官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