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先·艾力
摘要:学科竞赛对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目前本校竞赛的现状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如何加强本校实践类学科竞赛平台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如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结合、加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相關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等,旨在为竞赛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以期为其他同类高校开展实践类学科竞赛平台建设提供借鉴与理论参考。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110-03
随着教学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创新教学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1,2]。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人才的重大责任[3]。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007]1号),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4]。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怎样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科竞赛平台建设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
一、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1.学科竞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科竞赛的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知识部分,二是主体发挥部分[5],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学科竞赛的过程,既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过程整合在一起,以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能深入地、系统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探索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还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等,这无疑需要参赛者在激烈的学科竞赛中投入艰辛的劳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实现创新理念,挖掘创新潜能,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2.学科竞赛是重要载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终极目标。学科竞赛的举办,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改善了课堂上的教学气氛,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师来说,无论是自身教学水平的不足与提高,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与提高都有很大的督促作用;对学生来说,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生活,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
二、本校学科竞赛的现状
近年来,本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每年都在组织、开展、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校级、省级、国家级),主要包括实践类、语言类、策划设计类型。2015年里,本校组织、参加了各类的学科竞赛,如国家级的“全国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大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省级的“新疆高校俄语言语技能大赛”、“新道杯”自治区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选拔赛、“第四届新疆大学生知识产权案演讲比赛”;校级的“第三届昆虫知识竞赛”、“第一届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知识竞赛”、“第三届‘魅力化学·精彩你我化学知识与技能大赛”等44项竞赛活动,且各个层次的竞赛活动,本校学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成果的获得充分表明,学科竞赛的开展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但是,经过对2015年本校各类学科竞赛的统计发现(表1),在组织、开展、参加的各个级别的竞赛中,校级的学科竞赛占总竞赛项目数的45.45%,比例最大,国家级的次之,占34.1%,省级的最小,占20.45%;通过对不同竞赛类别的统计发现,策划、设计类的竞赛项目占比最大,为52.27%,其次是实践类和语言类的,分别占27.28%和20.45%。其中,实践类的学科竞赛主要集中在校级(11/12项),国家级的仅1/12项,而策划类、设计类的竞赛主要集中在国家级(11/23项)和省级(7/23项),校级的比例相对较小(5/23项),语言类的分布比较均匀。
这就体现了本校组织、开展、参加的学科竞赛中,校级的竞赛所占比例较高,省级和国家级的所占比例较低;策划、设计类的所占比例较高,实践类、语言类的所占比例较低。我们应该逐步提高我们的竞赛层次,加强实践类的学科竞赛的水平。但如何才能做到提高竞赛层次,加强实践类学科竞赛水平呢?
三、加强实践类学科竞赛平台建设的策略
1.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以赛带学,以赛促创。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知识,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创新形式和要求也不同[6]。因此,学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该结合实践,认真研究“理论—实践—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修订培养计划。同时,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等”、“看”、“抄”,而是开始注重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力,让学生愿意去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同时,在动手同学的影响下,会带动试验小组的其他成员的积极动手与思考,最终达到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结合,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endprint
2.加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构筑学科竞赛的基础平台。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不言而喻,也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等素质的提高[1]。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1)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与学科竞赛结合。目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模糊,动力不足,实验课中做实验较被动,动手的学生“照方抓药”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针对此现状,学校在组织学科竞赛的同时,应多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如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优秀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项目资金支持,也为重大学科竞赛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7]。让学生们在完成创新实验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等紧密结合,从而可以让大学生不仅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在实验技能、能力培养方面得到较大地提高,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方面得到较大地发展。(2)科研课题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大学生科研团队是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7]。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无处锻炼的现象,本校某些学院采用了“一对一”导师制的方式来培养本科生,学生从大一开始,可以提前進入有课题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内从“最初学习—中期实践—后期实习”这三步中逐步地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在参与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学生的实验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会得到较大地改善,这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实验室开放与学科竞赛相结合。高校承办的各类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知识、增进专业知识的交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行之有效方法[8]。随着竞赛的常态化,本科教学与竞赛所用实验室会出现冲突,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竞赛又不影响本科教学,实行实验室开放不失为一个良好的策略,可以根据正常实验课程的安排、竞赛参加者的选拔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对参赛学生进行实验室的空间、时间和内容方面的开放,但学生进入实验室前,需要进行网上预约开放实验室。另一方面,学科竞赛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学生在试验课程上做过的某个实验,教师们应该组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竞赛,综合考虑设计竞赛内容,让学生不仅会动手进行正确的操作,而且会从头设计相关的试验,从而推选出更多、更优的实践操作类学生去参加高层次的学科竞赛。(4)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实践创新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开展实践基地,对于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组织竞赛、开阔学生视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8]。在企业内建立校外实践创新基地,主要可以获得企业在资金、技术、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在企业得以实践,且可以提前了解就业相关的信息与环境,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人员紧缺的现象,学生还能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起到纽带的关系,让学校更清楚学生培养的方向,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立相关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学科竞赛是一项艰苦且有风险的工作,需要组织教师和参赛学生付出很大的辛劳。一方面组织竞赛的教师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要面面俱到,稍有考虑不慎,需要承担竞赛失利的风险,所以在组织竞赛方面,建议学校建立长效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如为了调动教师组织开展竞赛活动的积极性,针对校级的竞赛,学校可以开展与竞赛相关的教研项目,让教师积极申报教研项目,以教研项目形式,选出竞赛相关的负责人、团队,然后按照竞赛规模、参赛人数、竞赛流程等因素,除了给予教研项目证书,另外为竞赛组织者计算工作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让组织者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工作方面的肯定,才能让组织竞赛的负责人及成员教师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组织策划学科竞赛的动力,才能真正把竞赛办好。另一方面,学生愿意在课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参与学科竞赛,除了学生本身热爱专业、喜欢挑战、体现自己实力外,还可以获得相关的荣誉证书及物质奖励,而荣誉证书可以加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中,或在班级评选奖学金、助学金等用作评选条件之一,这就会调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去参与竞赛活动,这对于学生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参加就业等也有很大的好处。
四、结语
学科竞赛平台的建设,扩大了学科竞赛的影响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场地,学科竞赛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推进了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的改进与提高,同时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云鹏,滕召胜,黎福海,等.开放实验室与学科竞赛平台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360-363.
[2]李滨,王芳,宋瑛琳,等.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94-195,207.
[3]杨宁,李平,冯兆冲.通过综合性学科竞赛平台加强优秀大学生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166-169.
[4]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4.
[5]李国锋,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4-28.
[6]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8.
[7]孙爱良,王紫婷.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96-98.
[8]滕鑫,张阮,唐颂超,等.高校实验室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