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2017-11-24 22:18宋随民,马春玲,倪志宇,李淑瑾,张国忠,丛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6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政治思想

宋随民,马春玲,倪志宇,李淑瑾,张国忠,丛斌

摘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的将这项工作做出成效,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面对大学生主体已是“95后、00后”这一新常态,客观上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接地气、有温度、有质感,要灵活多样的讲好国家故事,传递好国家声音。本文基于“真枪实弹”的工作实践,对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003-02

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工作,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因此,新常态下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就应当用智慧和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旗帜鲜明地讲好故事,传好声音,而不是生硬地将“政治上正确”的理论进行说教。下面我将平时的工作方法进行思考提炼: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有血有肉”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特征,辅导员在思想引领过程中要接地气,要真诚和可持续。长久以来,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的方式方法有些简单粗暴,甚至照本宣科,一味强调“思想灌输”、“政治上正确”,这种工作方法背后是一种不思进取和逃避,不仅起不到思想引领的作用,还可能起到反作用。放开视野,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的实例可以贯穿到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如:用心准备好每一次的“主题班会”和“专题辩论”等活动,我班在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问题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兴趣多角度、多手段地讲解了当今的世界格局,充分利用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和网络视频,剪辑了中央电视台《超级工程》和《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录片,很好地契合了“道路自信”这个主题。学生在看的同时也会有所思考,再通过老师的思想引领,得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的结论。针对目前大学校园流行的“校园贷”、传销、诈骗等活动,我们充分利用了公安、律师及志愿者的资源,构建系列讲座,通过真实故事现场说法,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兴趣。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

成功、有效的教育应当紧跟时代,双向互动,思想引领更应该如此。要想做好辅导员思想引领的工作就应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改变唱“独角戏”式的权威说教,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品尝大学时期的酸甜苦辣。只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精准化”思想政治工作找好落脚点。简单来说就是积极用好网络和社交平台及党团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意愿,扩大学生参与路径,丰富学生参与内容。例如,有一次我班的QQ群里链接了国人去澳大利亚旅游,因随地大小便被当地警察制止并遭到起诉的新闻,针对这一新闻,刚开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参与讨论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分享的资料也越来越丰富,分析问题的视角呈现出多样性,慢慢将话题引向“当今我们应当如何爱国”的班级大讨论,这种聊天引导模式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精准化、个性化

“95后、00后”大学生群体由于成长经历和生活大环境影响,在性格上表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他们既热情开放又沉默孤独,既独立自强又依赖逃避,既接受包容又固执己见。这就要求通过多角度的接触和观察扑捉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思想引领工作也需要“精确化、个性化”。例如每个班都会有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其中有的表现出自信心不强,孤僻封闭。这些学生往往具有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双重困境特性,这时老师就要研究一个综合、持久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走出阴影,融入班级生活。首先老师本人要有持续且可被接受的情感投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情感的投入到产出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其次,要经常性地跟班干部和宿舍学生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适时调整“作战”计划,还要和任课老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情绪波动;最后还要积极做好与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沟通,在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保障。根据我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这些积极措施的思想引领和心理干预下,老师会有成就感,学生也会积极向上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从大的方面讲减轻了学校和社会的负担,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善思笃行

大學生思想引领的本质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属于哲学范畴,哲学应当给人一种思辨美感。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学生为本,除了宽度和广度,也应当在深度上下功夫,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过程中碰撞出思辨的美感。比如可以通过读书会等形式与同学们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优秀的文学作品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善的颂扬、对爱的呼唤。实践证明,文学能够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并引起高度的注意,这种注意属于审美注意。在审美教育过程中人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教育大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国家,比空洞直白的说教要更深入人心。对善的颂扬有助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鼓励行善,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功能,一部分大学生自闭、孤僻、麻木,逐渐失去了善待别人的意识和勇气,文学作品通过对善良的歌颂,唤起人们对人性本善的认识。这种改变一旦形成将会是深入灵魂的,效果也更持久。有一次在和学生谈论读书体会时提到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风靡世界。围绕这本书我们谈论了“救赎”,谈论了“国家稳定的意义”,谈论了“颜色革命”,由此还分享了更多的话题和更多的文学作品。于润物细无声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感。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辅导员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也应当注重学习和提高,在思想政治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绝不做“墙头草”。只有自己真懂、真信才能给学生娓娓道来,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这项工作投入真实的情感与关怀,做出温度,做出效果。只有这样,当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能敢于面对问题,做好他们的思想引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R/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434.htm.

[2]新华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R/OL].(2016-12-08).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3]文学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7)7:12-13.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