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来《尘埃落定》一书,向读者展现了宏大的藏族土司制度消亡过程,一个古老制度在现代文明前轰然倒塌的脆弱、无奈和感慨。这本书写发生在藏地的传奇,既融入了宗教、民族、自然等独特的地域文化因素,又把文化的独特性作为作家自我体验的外在表现形式,抒发了作家个人色彩强烈的记忆,成功构建了独具一格的作品风格。
关键词:阿来;《尘埃落定》;地域文化;独特性
作者简介:林修苹,女,汉族,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2
一、小说的地域文化概况
《尘埃落定》是阿来的代表作,曾获2000年茅盾文学奖,这是对阿来文学创作的肯定,也是对类似阿来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鼓励。《尘埃落定》用31万字左右的篇幅,描写了四川藏族康巴地区土司制度的消亡史。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藏地,使作品染上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深厚的民族底蕴
阿来本身是一位民族“混血”作家,他的藏族血统来自于他的母亲,父亲是回族人。阿来选择了藏族作为自己的民族属性,与他浸染了藏族文化是分不开的,藏文化给予了他丰厚的馈赠。小说中不仅再现了民族历史和人物的性格,而且还使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风格得到真正的彰显。
藏民族文化的自觉吸收及运用使得阿来的小说创作独具艺术魅力,阿来感受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将梦兆、预言、灵魂穿插于小说之中,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小说处处展示了藏地民族风俗人情,涵盖饮食、禁忌、节庆礼仪等方面。麦其土司为迎接远道而来的民国政府代表黄特派员,安排了盛大的迎接仪式。“那天早上,我们从官寨出发,在十里处扎下了迎客的帐篷。男人们要表演骑术和枪法”、“土司太太奉上一碗酒、一条黄色的哈达,姑娘们也在这个时候把酒和哈达捧到了那些汉人士兵们手中。”[1]宏大的场面描写展现了藏族人民对远方贵客的尊敬与热情。藏族人民生性真诚、豪放,对两性关系少了很多禁忌,直视内心的自我欲望,并将这种欲望看做是天性神授。“男人们的目标则是姑娘们的衣衫,要让他们在晴朗的天空下袒露美丽的乳房。”“麦其土司对两个儿子说,古代的时候,人们还真要在地头上干那种男女之间的事情呢。”[2]
藏族民间文化为阿来创作提供了蕴涵丰富的养分。《尘埃落定》中有较多关于藏族宇宙起源的故事,提到了关于世界组成的神话。世界是水、火、风、空四种物质,与藏族的“五源说”有着直接的文化渊源关系。另一重要的方面,《尘埃落定》的主人公傻子二少爷的人物原型,来源于藏族传统民间故事阿古顿巴的故事。阿古顿巴在藏族人民中家喻户晓,他智慧、善良、疾恶如仇,敢于跟压迫百姓的富人作对。虽然傻子二少爷和阿古顿巴在身份、地位以及经历上没有共同之处,但二人的精神内核却有着相似性。在《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中,阿来谈及到阿古顿巴和傻子的渊源:“在我的想象中,他有点像佛教的创始人,也是自己所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叛徒。他背弃了拥有巨大世俗势力与话语权力贵族阶级,背弃了巨大财富,走向了贫困的民间,失语的民间,走到了自感卑贱的黑头藏民中间,用质朴的方式思想,用民间的智慧反抗。”[3]于是小说具备了藏民族原始古朴的思维习惯和审美特色,产生了独特的异质感和疏离感。
(二)浓厚的宗教氛围
阿来立足于藏区社会生活,在他力求构筑的生动、逼真的艺术世界里,必然会有对藏人充满宗教色彩的日常生活的展示。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浓厚的宗教氛围,无论是那繁复神秘的宗教仪式和传说,还是其中隐含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观念;无论是对信仰和教义忠贞不渝、有着独特生命体验的僧人,亦或是普通人表现出来的对宗教的虔诚与敬畏。
《尘埃落定》中描写了藏传佛教和苯教两种藏族地区流行的宗教。其中藏传佛教又分为以济嘎活佛为代表的宁玛派,翁波意西为代表的新格鲁派。宁玛派是西藏佛教最重要的教派之一,小说中济嘎活佛,既是活佛,也承担了土司家族医药家、历史学家的角色。新格鲁派在15世纪初创立,格鲁派提倡僧人必须严格遵守戒律。苯教则是西藏本土固有的原始巫教,其形成时间很早,在佛教入藏之前就已经形成。苯教崇拜天和自然万物,认为神和鬼怪最多。苯教的医学源远流长,书中代表人物是门巴喇嘛,他在傻子二少爷被阳光下的白雪晒伤时,对其进行治疗,又在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的罂粟花斗争中,用法术给汪波土司下了一场冰雹。
宗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小说中得到了展现。小说中共有八首歌谣,这些歌谣在作品中发挥着塑造人物、抒发情感、表达故事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功能。如小說在讲述麦其家的来历时写到:“……经堂里有画。那些画告诉所有的麦其,我们家是从风与大鹏鸟的巨卵中来的。……最后一下说‘哈的结果是从大鹏鸟产在天边的巨卵里‘哈出了九个土司。”这种卵生世界,卵生万物的观点,正是苯教关于宇宙起源的基本观点。藏族说唱经文《马和耗牛的故事》中,“国王本德死了,美玉碎了,美玉彻底碎了”的歌谣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就像是预言一样预示着土司制度的灭亡,家族的败落和生命的消逝。
小说在叙事上也利用了佛教的宗教观念。佛教讲究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贯穿整本书的复仇情节,就是轮回宿命和因果报应的体现。麦其土司为了得到查查头人美貌的妻子央宗,派多吉次仁杀掉了他,但麦其土司随后就把多吉次仁杀掉灭口了。多吉次仁的两个儿子带着对麦其土司的仇恨,子报父仇,杀掉了麦其土司的大儿子和二少爷,麦其家崩塌了。
(三)等级森严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中人被划分成三六九等,有一套特殊的以“骨头”为名的身份制。土司是藏地的王,他们为所欲为,眼中只有家族利益和自我欲望,为了达到欲望,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性命。麦其土司为了得到美丽的央宗,先后害死了几条人命,最后对央宗始乱终弃,把她带回土司官寨后不闻不问,央宗刚出世的孩子夭折而死,从此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之中,土司制度对人性的灭绝程度可见一斑。土司制度下的人们不仅在生活中过得不自由,在精神上也被束缚着。由于政教合一的特殊制度,宣扬转世轮回,人们的思想长时期处于麻木的状态,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中来排遣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不幸,生理和心理都沦为土司家族的工具。土司制度这种缺乏对百姓关爱、呵护的专制残暴制度,在风云际会的年代,势必走向坍塌灭亡之路。
以上从作品的民族、宗教、政治制度方面体现的地域特色进行了分析,展现了阿来在以藏文化为小说背景的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性。阿来的过人之处绝不仅仅在于藏地特色文化的描写,而在于以地域独特性为依托,融合了作家的自我体验,个人色彩强烈的记忆。同时,阿来的创作绝不囿于狭窄的民族视阈,而是对权力、人性、命运等人类共同的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从这个角度看,阿来的创作真正贴近了文学的根本。
二、地域文化书写中的独特之处
(一)宽广的历史观、世界观
阿来的小说作品,虽都将藏族地域以及藏族人民作为主要背景和主要人物,但所体现的历史、世界观却绝不限于藏地世界。《尘埃落定》选取藏绒地区麦其土司家族的消亡历史为线索,描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土司制度在新时代到来之时的脆弱和崩溃。如果从事物发展的观点看,土司制度的灭亡是有历史必然性的。作为一位藏族作家,阿来在叙述土司制度消亡过程中,或多或少唱出了一支叹惋之歌。但即使在这逝去的历史早已在自己的血脉中留下了烙印的情况下,阿来在情感上始终保持了理性的克制。小说《尘埃落定》这一题目,预示着土司们的命运,大地是由尘埃构成,尘埃飞扬与尘埃落定,在于大地上人类的活动所致,但是无论尘埃是怎样飞扬,最后的结局都是要落入大地之上。阿来的着眼点从一个单一的民族,从一个单一的地域,上升到了人类文明的高度上,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于整个世界运行奥秘的思索。
(二)包容的民族观、宗教观
阿来表示:“有很多的学科在研究此地与彼地,此种文化与彼种化的不同,但是,我认为,一个小说家却应该致力于寻找人类最大限度的共同点。历史的必然与偶然决定了不同国度的不同命运与不同的发展水平,文化基因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民族的不同面貌,但人类和人,最根本的目的,难道不是一样吗?”[4]
在宗教问题上,阿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对宗教采取了尊敬,但并不盲从的态度。《尘埃落定》中,虽然宗教观念深入藏民心中,但在小说中,面对麦其土司家强大的权势,宗教却成为了政治的附属品。藏传佛教和苯教的力量时而你强我弱,时而你弱我强,这都取决于麦其土司的态度。济嘎活佛和门巴喇嘛为了争夺麦其土司的信任,进行了多次明争暗斗。只有翁波意西,严格按照格鲁派的规则处事,是个真正的传教者。在面对麦其土司时,他不卑不亢,敢说真话。阿来深知宗教并不是传教者口中解决一切苦痛的方式,宗教对阿来创作的意义,是增加文学的力量,而不是决定文学的力量。
(三)悲悯的人生观
嘉绒大地上的藏民很大程度上沉浸在那种亘古不变、宁静而朴实无华时间中。阿来的小说中,日子成为一个能指,用以隐喻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时间好像停滞,生活永无改变,藏民们所有的欢乐,所有的忧愁,他们的爱和恨,都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慢慢消隐。当这种虽闭塞但宁静的、朴素的生活在内外势力的夹击之下灰飞烟灭的时候,悲凉感油然而生。小说中,无论是地位高贵的土司家族,还是地位卑微的百姓、奴隶,都在阿来的笔下呈现出作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渺小一面。《尘埃落定》从二少爷这个傻子的视角去展开,并把他作为一个主导的人物、主导的叙述,这种叙述有一种绵延而去的随性而自然的力量。二少爷每次睡觉醒来,都要发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生动地体现了他人格中的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感,同时也体现了作家思想上在历史长河中的求索。
阿来的作品以淳朴的叙事、苍润的文风征服了主流文坛,“我认为文学还是应该有向善、向美的力量,中国文学越来越拘泥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也别喜欢揣摩人的阴暗面,我们往往把这些丑的东西写得入木三分,但我们写不好那种好的东西。”[5]希望阿来继续以他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背景,为当代文坛呈现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注释:
[1][2]阿來:《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3]阿来:《民问文学的表达资源》,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
[4]阿来:《看见》,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
[5]阿来,陈晓明:《阿来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参考文献:
[1]《阿来研究》(第五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2]黄山:《阿来作品风格成因研究》,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5月.
[3]刘倩:《论藏文化语境中阿来的小说创作》,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6月.
[4]魏聪:《藏文化与阿来小说创作》,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5月.
[5]何奕霖:《阿来小说中的西藏地域文化书写》,《文学评论》,2011年10月.
[6]樊义红:《阿来的民族文学观》,《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