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鹭,陈华东,高松龄
(1.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医科大学 体育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研究
李琳鹭1,陈华东2,高松龄2
(1.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医科大学 体育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108)
对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分析不但能为体育文化道德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对排球运动进校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质性研究法以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排球(大学组)预赛的主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女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基本归因大致相同.从自由节点百分比示意图看,男女运动员对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不同,男子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更加细致化和多元化.从归因条目和自有节点数来看,男子亲反社会行为归因条目和节点总数比女子更多.
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归因
伴随着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运动员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运动员的亲反社会行为是运动员道德问题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运动中,运动亲社会行为是指运动员自身表现出的对他人伸出援手或使他人受益的行为,如帮助受伤的运动员、对队友进行口头言语的鼓励等;运动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运动员自身表现出的对他人造成伤害或使他人不利的行为,如对对手进行有意的身体侵害、辱骂嘲讽对手等[1].目前,对运动员目标定向、道德推脱、动机气氛、运动员的亲反社会行为等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层见叠出,但对于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的研究还很少见,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的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是由某种结果出发寻找原因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体育比赛中也普遍存在.[2]通过对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分析,不仅仅理解这些亲反社会行为表现为什么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预测和控制未来运动员不道德问题的发生.因此,通过分析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究其根本、始末原由,进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养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探讨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与归因之间的关系,建构我国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预测模型以及增加干预手段的新思考.
1.1 研究对象
以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排球(大学组)预赛的主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被试运动员40人,其中男排运动员20人,女排运动员20人;其中健将级运动员有5名,一级运动员有35名.运动员平均年龄20.10岁(SD=1.52);平均训练年限7.7年(SD=1.56).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等检索,搜集到的相关论文纸质及电子文献和书籍,搜索有关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及心理学中归因理论的相关知识及研究,了解目前对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
1.2.2 访谈法
借助祝大鹏修订的运动员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量表设计访谈稿,对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排球(大学组)预赛的运动员进行访谈,并记录运动员在竞赛中所表现出亲反社会行为的原因.该量表共23个条目,4个维度,即亲社会行为(对手、队友),反社会行为(对手、队友).该量表的信度为0.845,4个分量表的信度为0.827、0.782、0.885、0.816.关联校标、内容和结构效度都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3]
1.2.3 质性研究法
运用质性研究分析软件QSR Nvivo8.0,对访谈所得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三阶段的编码方式,先对访谈内容进行开放编码,然后对形成的自由节点进行主轴编码,最后根据主轴编码的信息进行选择编码,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2.1 大学男子、女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维度分析
通过对开放性编码的29个自由节点进行分析、讨论,将最终有效的自由节点树状编码,再找出树状节点的父项即主轴编码.本研究的主轴编码是以归因理论的归因三维度:内外源、可控制性、稳定性进行组合而得出8个主轴编码,通过对自由节点的进一步分析、讨论,依据编码信息把29个自由节点归类在8个主轴编码中.
从内外源来看,私交好、团队精神、个人良好价值观、保护队友等都是由运动员自身决定进行调节的,因此可以将这些自由节点归为内部的原因.而体育文化、官方礼仪、队友表现、战术安排、时机利己等这些都是运动员自身之外导致它变化发展的原因,因此把这些自由节点归为外部的原因.
原因的第二个分类维度是原因的稳定性,在行为的内、外部原因中都有一些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另一些是不稳定、易变化的,私交好、为取胜、团队精神、个人价值观等这些自由节点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而战术安排、时机利己、队友表现太差、沟通不顺等都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所以属于不稳定原因.
从原因的可控制性来看,私交好、团队精神、沟通不顺、战术安排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是由个体的意志所控制的,因此属于可控制的原因.体育文化、官方礼仪、时机利己等行为是运动员自身不能够随意改变和控制,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归为不可控制的原因.
2.2 大学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分析
通过对大学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进行编码,共形成19个最终自由节点,其中亲社会行为归因为8个,反社会行为归因为11个.如表1
表1 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主轴编码
续表1
由表1可见,对这19个自由节点内容作进一步的深层次分析,再将最终的自由节点进行编码,即为主轴编码,主轴编码以维纳(Weiner)提出的经典归因三维度结合拉塞尔(Russell)对可控性的修改形成内外源、可控制性和稳定性,共8种类别.[4]有关原因的“控制性”的分类标准是将其理解为“可以由活动者自己控制”,还是将其理解为“可以由任何人控制”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目前比较能为人们接受的是后一种观点.[5]
通过主轴编码,将男子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归纳为3个类主轴编码,分别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和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主轴编码.而反社会行为归因主要表现在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和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4种类别.从对应数据来看,男子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占主导的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而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则是反社会行为归因的主要表现.
2.3 大学女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分析
通过对大学女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进行编码,共形成了11个有效的自由节点,其中亲社会行为归因有5个,反社会行为归因有6个.具体见表2
表2 女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主轴编码
由表2可见,对这11个自由节点进行分析并归纳到主轴编码中,大学女子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主要表现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和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两种类别,反社会行为归因主要表现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和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3类主轴编码.研究结果表明,女子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占主导作用的类别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而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主轴编码则是反社会行为归因的主要表现.
3.1 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维度分析
男女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相似.在亲社会行为归因中,运动员均倾向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而将反社会行为归因于某些偶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似,[6]运动员可能把表现出的帮助他人或使他人受益的行为归因于是由自身内部因素产生的,内部因素能增加运动员的积极表现,提高运动员的亲社会行为意识.然而,并不是一切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都是伤害他人或使他人不利的表现.因此,在比赛中,运动员和教练员应该正确看待运动员的亲反社会行为,以免把反社会行为都归于外部因素,把亲社会行为归于内部因素.
在亲反社会行为归因中,男女运动员都主要倾向于可控制的归因,同时也表现出不可控制的归因.男子运动员不可控的归因更精细化.可能是因为男子喜欢寻求刺激,冒险,占主导地位.而女子运动员则喜欢被主导,思考方式也是从感性出发,即便有攻击性的行为,多数是用语言方式代替打架方式.这可能也与男女的思维特点、行为等有关,女性更注重理性思考,攻击性行为要明显少于与男性.
3.2 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自由节点分析
通过自由节点发现(图1),男女运动员对亲社会行为归因较为一致,但男子运动员的积极因素比女子更多,其中对亲社会行为的很多归因也是女子运动员未出现的,包括增加队友自信、队友表现出色和官方礼仪等,这一结果提示男子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更加细致化和多元化.而且把内部和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训练和比赛都是有利的归因方式.另外,男子运动员将“体育文化”归因为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女子运动员的主要因素却是“团队精神”.可见,男子和女子相比,在移情水平、道德认同水平等存在着差异,这很可能会使他们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虽然Kavusanu等的研究从实证角度对性别和运动项目进行了研究,[7]但性别和运动项目还尚未引起其他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将来的研究应当进一步验证性别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的影响.
图1 男、女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自由节点百分比
男女运动员对反社会行为归因存在较大差异(图2).其中男运动员反社会行为归因表现,包括为队友着想、时机利己、被对手挑衅、沟通不顺、自身性格易怒、我很累想休息和自我性格豪放等,是女子运动员未提及的.而女子运动员反社会行为归因表现,如发生争执和自身不良情绪,是男子运动员未提及的.男子运动员将“为取胜”归因为反社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而女子运动员则为“战术安排”.因此,男子运动员对反社会行为所归属的因素反而较多,这有助于他们对自尊心的维护,同时会期望未来能够取得成功,对自己队伍从而赢得比赛.对男子和女子反社会行为,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改造和教育,这比赢得比赛的胜利要更为重要.这对于运动员的自信心建立和良好性格的塑造颇为重要.
图2 男、女排球运动员反社会行为归因自由节点百分比
3.3 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条目数量分析
由表1和表2可见,男子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113个条目,反社会行为91个条目;女子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102个条目,反社会行为47个条目.按照性别、亲反社会行为进行分类,经过几轮开放性编码,将原因内涵相似的归类于同一个自由节点(例如:团队意识、团结队伍、集体精神等归为团队精神),最终形成30个有效的自由节点.
研究结果表明,与女子排球运动员相比,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条目、自由节点总数更多;原因可能与男女的性格相关,女运动员更多的表现感性人格、乐于照顾他人、情绪化的品质,在亲社会行为中基本表现在内部的、可控制的,Kavussanu指出感性人格能力对亲社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对反社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8]而男运动员除了表现在内部的,还有一部分表现在外部的.
一般认为典型的男性品质是雄心、有干劲、富于竞争等理性人格,这可能也使男子运动员比女子运动员更多地表现出反社会行为.
4.1 结 论
(1)在亲反社会行为归因中,男子和女子运动员的基本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而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是反社会行为归因的主要表现.
(2)男子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更加细致化和多元化,并且很好地把内部和外部因素相结合,而女子运动员更看重团队精神;与女子运动员相比,男子运动员对反社会行为所归属的因素较多.
(3)与女子排球运动员相比,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条目、自由节点总数更多,而女子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
4.2 建 议
(1)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均主要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是运动员自身导致它发展变化的,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运动员自身找出问题,进行归因训练,采用道德干预的措施来增强运动员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减少运动员反社会行为的表现.
(2)因性别差异,个体差异的不同,可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来制定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平衡运动员的亲反社会行为表现,在竞技比赛中力争道德上的自我完美.
[1]Hay DF.Prosocial Development[M].John Wiley & Sons,Inc.,2007.
[2]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人民出版社,2010.
[3]祝大鹏.体育比赛中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检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2):170-173.
[4]迈尔斯.质性研究资料分析[M]: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05.
[5]Alen MS,Jones MV,She ffield D.Attribution,emotion,and collective efficacy in sports teams[J].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2009,13(3):205-217.
[6]陈华东,高松龄,陈作松.中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4,33(4):108-112.
[7]Kavussanu M.Moral behaviour in sport: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08,1(2):124-138.
[8]Kavussanu M.The influence of social variables and moral disengagement on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s in field hockey and netball[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9,27(8):843.
[责任编辑:徐明忠]
Researchoncollegevolleyballplayers’attributionofpro-antisocialbehavior
LI Linlu1,CHEN Huadong2,GAO Songling2
(1.School of Sport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The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volleyball players’ anti-social behavior not only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sports culture morality,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into the campu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ttribu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olleyball players’ pro-antisocial behavior by using the main athletes of the 13th students’ volleyball(college group)preliminar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interview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ic attribution of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pro-antisocial behavior is roughly the same.From the percentage of free nodes,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have different attribution of pro-antisocial behavior,and the return of male athletes is more detailed and diversified.From attribution items and the number of their own nodes,the number of attribution items and nodes of men’s pro-antisocial behavior is more than women’s.
volleyball player;prosocial behavior;antisocial behavior;attribution
2017-07-25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5YJC890003)
李琳鹭(1991—),女,河北唐山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排球的社会科学研究.
G842
A
1672-3600(2017)12-00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