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禹
基于提升学生“工匠式”职业素养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
何思禹
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意识、职业技能水平等方面及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现状的研究,提出:树立思政课为学生“工匠式”职业素养提升而服务的理念,注重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以期实现通过思政课教学培养与提升学生“工匠式”职业素养的目标。
“工匠式”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职院校思政课能否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工匠式”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度与社会责任感,能否将学生培养为“工匠型”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多元思潮的不断涌入,经济全球化、互联网+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环境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同时,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丰富,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上。企业普遍认为,高职学生没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薄弱、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对职业的认同感低,不具备成为职业“工匠”的基本素养。
身处深刻变革时期的当代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①。他们或多或少体现出功利主义的特点,片面地认为思政课对人生的影响不大,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草率地否定了思政课的价值。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大部分教师均能够较好地完成思政课的知识目标,但同时,却往往忽视了课程本身对学生能力提升及价值观认同的目标的培养,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思政课只是一门“政治课”、“历史课”、“时政新闻课”,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不具备现实影响力与说服力。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显示,41.8%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半信半疑②。思政课停留在重书本知识、缺实践活动的层面,教师不能做到有针对的授课内容,使得思政课不具备对学生的实际指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③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应以培养“工匠式职业人”为教育目标之一,有针对地开展教学工作,引导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心、提升职业认同感。
树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能够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能够培养自身社会责任感的理念。注重培养用人单位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拥有的基本职业素养:包含政治信仰、思想品德、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
注重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全校学生中大力倡导学习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崇高职业素养,力争人人成为企业需要的“工匠式”优秀技师、工程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思政课应与其专业特色息息相关,要将思政教育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联系起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学生将在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光发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工匠式”的高级技术、高级工程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R].中国青年研究,2005-7.
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1]肖映胜,张耀灿.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理念新思考[J].德育与党建,2011(6).
[2]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J].教学与研究,2001(4).
[3]李晶,李海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浅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
[4]张晓荒.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4(2).
[5]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何思禹(1988-),女,壮族,黑龙江大庆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