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芬
历史情景剧在艺术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与实效
张代芬
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历史情景剧尤其紧贴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专业特点,若运用得当,将极大的改善纲要课的实效性,本文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实效进行分析与总结。
历史情景剧 纲要课 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集历史性与政治性于一体,既应注重历史教育又应注重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是影响本门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探索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教学法显得格外必要。[2]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实效性差。而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政治理论课从心底排斥,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对这些课程既不重视也缺乏兴趣。传统教条式的教学方式与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显得格格不入,导致教师教得费力不讨好,学生上得也是怨声载道,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历史情景剧”教学法是情境教学法与参与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3]它指的是授课教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中,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罗列出中国近现代的大事件,学生自主选择相应事件作为背景进行剧本创作,然后穿越时空以现代人物的身份去身临其境的演绎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
在本学期的纲要课教学中,根据本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结合专题教学的内容,选定历史情景剧表演的主题内容。通过教师命题或自主命题,学生查找资料、把握主题、编写剧本。在教师命题中,学生创作出《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西安事变》、《长征》、《重庆谈判》、《中美建交》等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在学生自主命题中,有学生创作出《丝绸之路》,很好的契合了当今的一带一路主题。在期末我们组织了一场“回顾历史、不忘初心”历史情景剧晚会,情景剧选题广泛,学生身临其境、绘声绘色的演出,征服了全场观众,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最佳结合。
在历史情景剧呈现的过程中,注意了几个问题的考量。第一,剧本的编写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要求要客观、精准,严格服务于教学主题。第二,在表演方式上,注重了各专业的因材施教,在激发表演、导演、编导等各专业的艺术特长前提下,极力发挥艺术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尤其是要注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鼓励学生在尊重历史客观史实的同时,大胆进行艺术创作和创新。第三,学生课堂表演后,教师要引导反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历史情景剧的教学仅限于学生的唱唱跳跳,难免陷于敷衍与肤浅,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于心,让历史情感内化于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行,这才是真正实现了学习历史的目的,历史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首先,历史情景剧紧贴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专业特点,契合了艺术专业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艺术特长,从查阅史料到剧本创作到现场表演以致历史感悟,每一环节环环相扣,都和戏文、编导、导演、表演、播音主持等各专业紧密结合,实现了艺术专业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最佳对接。
其次,历史情景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几千年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4]纲要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身上领悟到民族精神的精髓,从而确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近现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抗争史,历史情景剧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既可以拉近学生与本课程和历史之间的差距,也是学生宣泄情感、努力崛起的动力源泉。
最后,历史情景剧教学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改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当前,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影响,社会上以及不少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观念模糊,对一些历史事件存在模棱两可的印象,甚至对我们一些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不甚了解,人云亦云。情景剧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水平,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养成多元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1]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
[2]谢菲,张帅.“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效性分[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3]简爱.历史情景剧在艺术专业“纲要课”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评论,2014(5).
[4]胡景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在全国青联九届一次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三大的祝词[N].人民日报,2005-07-12.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张代芬(1976-),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