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佳欣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可佳欣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党和政府各项思想工作的关键,也是保持大学生群体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措施。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又出现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尤其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能力快、思想超前,因此面对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抓新求实,面对信息爆炸和快速反应,高校思想工作管理人员更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工作条例规定的条件下积极妥善做好本职工作,从思想、软硬件等方面积极应对,争取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
高校思想工作 互联网 创新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事关国内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知识来源和精神储备。在当前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变革加快的背景下,更应该加快转变管理思想,紧跟时代步伐,抓好互联网技术的“东风”,谋求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很多误区,也有很多顽固之疾并未解决,这些问题大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大程度上限制国内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国内高校管理者应该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主动拥抱互联网,做互联网的使用者而不是旁观者。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国内众多行业和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借鉴西方的既有理论成果,这些了理论成果不能照搬照抄到国内。因为我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完全不同,所要求的制度环境、理论基础以及实施方式都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国内只能学习而不能全盘接受。中国需要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研究自身的理论体系。目前国内思想政治工作起步较晚、理论体系不健全、研究人员稀少,是阻碍国内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在传统观念中,“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混为一谈,但是根据教育学原理和社会工作学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纯理论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纵观国内学者在思想政治领域的理论成果,在基础性知识和教育转化方面成果甚少,这也是高校大学生“接受难”的根本原因。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把更多精力放在事业性工作上,甚少组织开展理论教学工作,实践性学习更是没有。
国内出版的思想政治教材是1982年版本的教材,知识体系陈旧,个别史实缺乏考究。此外国内组织编纂教材的专家学者匮乏,缺少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重新修订的资金和动力支持,这也是国内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陈旧的原因之一。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授课法进行,这种传统授课方式简单直接,却收效甚微,高校大学生普遍接受了较长时间的“填鸭式”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逆反心理,从教学效果上来讲,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云集,各种媒介资源和个体汇聚于网络世界,也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实践等形式开展有效工作。
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内近现代史、思想政治课程和军事理论课程,这些课程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思想理论需求,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种种问题,仍然不能运用科学知识加以解决,这表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了问题。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高校教师仅仅以“不出事”为原则,即使出现问题也归咎于学生个人,很少从教学方式和教育目标出发思考问题发生的根源,这是导致众多问题发生的源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是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国家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建立以理想信念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这是高校思想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任何课程设置都应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是帮助国内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是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次需要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精神世界崩塌的现实情况下,大学生群体最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干扰,在大学期间如果没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很可能在步入社会之后酿成大祸。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在新的历史潮流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紧紧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快捷、方便、信息量大、可追溯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展示以及案例分析等,让大学生群体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使用和社交网络的人群占比约为72.1%,使用互联网获取资讯的比重为49.2%,并且大学生群体是实用互联网最频繁、最活跃的群体,深受互联网革命的影响。现阶段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互联网革命。在加大对互联网软硬件投入的同时,思想上的革新也至关重要。
高校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授的同时,可以加入实践教学因素。例如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红色革命意志,或者聆听抗日民族英雄的讲座,这些亲身经历比以往授课更加直接有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是在经过与时俱进的改正和适应之后,才逐渐发挥其作用的。因此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并按照教育学原理设定教学体系,提升其技术性、科学性。
国家教育部门也应该注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编制,针对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要求,适时改变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成为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标准。
专业、称职的教育队伍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国内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师的配置明显不够,教学仪器和设备更是没有,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高校内部应确立以校长或者教务长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学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专事专责,责任到人。同时成立思政专业教学部,设立组长、副组长以及教研员。完善的教学组织体系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的纽带。
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需要配合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制度的学科。在高校内部应设立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教师,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关怀,只有全方位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加快学生心理建设。高校还应该建立起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体系指标,从成绩、课堂表现和课后实践等多方面组织考核,促进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文章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首先分析了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其次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学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变化,最后针对性的指出国内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文章分析具有实效性和建设性。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6]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北大学)
可佳欣(1993-),女,山西保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