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锐
古代诗词歌赋的人文性与休闲思想阐述
◎孙东锐
文章中针对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对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性与休闲思想进行了阐述,从而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所寄托的人文性和思想情感,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命的和谐性
诗词歌赋中最能体现和谐思想,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中无一不体现了自然、和谐等人文性思想。从古人的诗词中,我们既可以体会到优美的文字魅力,同时也可以深刻了解诗人在诗词中寄托的情怀,并且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和谐性,并且这一人文思想也为我们寻求和谐的人与自然相处模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二)生命的精神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物质性财富已经得到广泛提升,人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然而在人们增加物质财富的同时,幸福指数却没有随之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工作压力、工资等因素而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经常会有一些体现了生命精神价值的诗句。例如“看白鸟,下长川。点波潇湘万里烟”中描绘的长天一色、白鸟纷飞的优美风景,从中便体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再如“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中体现的悠然宁静,诗人通过对“院静”“竹间”等环境的描写,对那一刻的闲适心情进行了描绘,从而也抒发了对生命精神价值的感慨,以上种种无一不表达了生命的精神价值。唐代黄巢所作《菊花》中,通过“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描述,利用轻松爽快的语言,看似是对菊花的描写,其实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菊花中体现了诗人自由、解放的心态。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词歌赋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形式,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有陶渊明、孟浩然等。以陶渊明为例,当年陶渊明为了“五斗米”宁肯辞官回乡,体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大自然的悠然之感,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中寄托了自己内心的休闲和浊世,将满腔热血寄托于山水中,所以我们可以在陶渊明中的诗中体会到他笔下宁静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尽管全诗中未见“我”这一字眼,但是由始至终却体现的是诗人内心对于田园生活的愉悦之感。虽然看似平淡,却赋有趣味,虽然无心采菊,但是却顺手采了一朵菊花;虽然无意望山,却抬头望见山峰,从这一“采”一“见”中均可体现诗人的悠然自得。陶渊明当时所展现的悠然自得以及归隐之后的闲适心情也对后世文人带来了影响,使后世逐渐形成了“拟陶”与“和陶”的风气。
再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和李白,其实孟浩然与李白也是田园诗的代表,例如孟浩然的作品《临洞庭》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以及《田家元日》中的“桑田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从中均可体现出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桑田”与“牧童”均可体现出孟浩然在田园生活中寄予的休闲思想。而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也通过“碧水东流”“青山相对”等词语对山水进行了描述,从中也体现出了李白对于天门山雄奇壮观的感叹。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通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的风景描述,从中寄托了自己当时的心境,虽然诗中所描述的都是寻常景物,但是作者却赋予了作品不一样的情感,并由诗歌的形式感慨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古人对于山水田园的喜爱并不只是在于山水田园的优美,同时也是诗人精神的需求,古人讲求“情系田园”,这也是古人创作了众多山水田园诗的原因所在。山水田园诗除了可以歌颂我国优美的河山大川,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饮食养生诗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饮食养生的文化,讲究食物的色香味美是进食的一种享受,同时也是陶冶情操的一种途径。正所谓“食有食道,茶有茶道”,在养生的角度将原本只是单纯的“为了填饱肚子和解渴”而获取食物的活动晋升到超脱精神的境界,这也是古人所追求和谐与宁静的一种。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诗人对“腊酒宴客、鸡豚留客”这样的农家饮宴活动进行了描述,并随后将其升华柳暗花明的境界,这也代表了诗人对于出游的喜爱,以及出游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欢快与洒脱。在陆游的另外一首养生诗《食粥诗》中,通过“只将食粥致神仙”感慨了自己“食粥”的好处,并将其与神仙相媲美,由此也可以想见陆游对“粥”营养价值的肯定。饮食养生一类的古代诗词中所寄托的多是诗人对于食物的享受,运用优美的词句对其进行表达,由此可以体会古代诗人对于美食的喜爱。
作者单位:西安边防学院一大队二队 710061
孙东锐(1995-),男,吉林白山人,汉族,本科。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