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兰
基于集群式基地与网络综合平台的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
杜兰兰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对于高职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基地建设难、过程管理难、效果评价难等问题,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建立基于集群式基地与网络综合平台的顶岗实习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管理效率,提升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顶岗实习 集群式 网络平台 综合评价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亦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能有效解决学生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贴近的问题,是一条遵从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凝练发展特色、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实习基地建设难。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普遍存在“点多、人少、线长、面广”的问题,学生的实习单位分散,难以建成大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不利于统一规范地开展相对集中的顶岗实习。
第二,实习过程管理难。 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脱离学校、教师、课堂等传统教学管理要素的过程监控,普遍存在时空阻隔、信息交流不畅、监控手段落后、解决实习中的问题滞后等不利因素,难以实现高效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第三,实习效果评价难。顶岗实习过程考核不规范,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方式欠科学,使顶岗实习考核流于形式,无法检验是否真正达到实习预期效果。
与此同时,对于非生产性人才培养的管理类院校而言,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还存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隐性、长期性与复杂性特征等个性问题,使得顶岗实习管理难度更加凸显。传统的走访式顶岗实习管理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面对“90后”学生群体互联网教育的普遍应用,迫切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特点、适于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的管理运行模式。
针对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特有的实习基地建设难、实习过程管理粗放、实习效果评价难等问题,我院自2008年起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进行思考、探索与实践,依据“把组织视为开放系统,着重组织与其环境的动态联系”开放系统管理理论,借鉴ISO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首创了基于集群式基地与网络综合平台的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新模式。
(一)建设了以点带面、统分结合的集群式顶岗实习基地
采用以点带面,统分结合的方式,建设了若干个稳定的集群式顶岗实习基地。司法类专业立足基层,以点带面,即以街道、司法局和法警支队为核心辐射若干个社区、乡镇司法所和法警大队,创建若干个稳定的集群式顶岗实习基地,采取统分结合的运作模式。核心基地统筹顶岗实习岗位,实行集中住宿、统一管理,为实现任务化、课程化顶岗实习搭建了平台。专业和基地签订长期的合作共建协议,由基地统筹顶岗实习岗位,实行集中住宿、集群式管理,由双方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与评价,解决了实习基地建设难以及部分现场管理和学生实习教学评价的问题。
司法类专业的实习地点主要集中在基层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点多、人少长、面广”的分散性实习特点,管理难度大。面向农村、社区、基层建设若干个“集群式”基地,形成以街道为核心辐射社区,以司法局为核心辐射乡镇司法所、以法警支队为核心辐射法警大队的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的相对集中管理。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我院司法类专业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杭州市萧山区司法局等单位共同出资、共同规划建成了集群式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总结“合作发展、共赢互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先后与嘉兴、杭州、湖州、 金华、衢州、 丽水等地市司法局签订了校局合作发展战略联盟协议,目前,形成了以法警支队为核心辐射30个法警大队、白杨街道综治中心为核心辐射15个社区法律服务站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以萧山区司法局为核心辐射27个基层司法所的实践教学基地。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我院司法类专业集群式实践教学基地具备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充足的实践教学岗位、良好的交通住宿条件、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适当的物资经费保障,实行集中住宿、统一管理,确保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二)搭建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的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搭建了具有综合功能的网络综合实践教学与管理平台。综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流程,综合毕业设计的各个项目,集教师指导与实习管理于一体,解决了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和个性化管理的问题,为真正进行顶岗实习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保障。
该平台包括基本信息、指导教师、查阅通知、意见反馈等四大模块。师生分别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进入各自操作界面,设置有师生实时沟通互动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专栏,分别实习信息、短信平台、实习周记、提问与作业、交流记录、学生计分、实习报告等7大教学项目和短信平台、实习周记、提问与作业、课题管理、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毕业成果、答辩安排、答辩记录、终稿查阅、成果汇总和毕业安排的等13大教学项目,可以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指导与管理,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加强了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监控和管理。
该平台方便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与指导,交流工作的经验教训,交流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交流生活中的困惑,交流工作特殊案例,在这些交流中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开辟了多层次、上下互通的监控渠道,促进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指导的实效性,加强了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联系;方便学校、系部、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统一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全过程有效的指导,能极大地提高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指导的效率,改善实习指导的效果和指导质量。
积极采取公共通信手段和传统实地走访检查措施,作为网络动态管理平台的补充。积极采取现代大众传播手段,如电话、QQ和微信等公共通信手段,随机抽查学生的在岗状况。对相对集中实习点进行实地走访检查,获得实习单位的真实反馈和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
(三)创建了过程考核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顶岗实习综合评价模式
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确立各环节的质量标准,用运行管理常态化、实习方案动态化、实习内容任务化、学生管理警务化、实习监控全程化、实习成果实物化的“六化机制”保障实践教学的规范有序和科学评价。
以集群式基地和网络管理平台为载体,融合校内校外各方力量,专兼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共同考核,注重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和个性管理,从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顶岗实习综合评价。
在“方案设计—任务下达—实习指导—实时监控—多方反馈—综合考评”的顶岗实习运行体系下,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周记、提问、作业,校外指导教师通过考勤、实习表现等评价实习过程;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在实习点开展技能考核,评价学生实习的成效。将实习过程评价、技能考核评价、实习鉴定和实习报告按权重综合评定,形成最终考核结果,保证了技能考核的科学有效,在考核中检验学生专业技能,在评价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教育与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延续,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组成内容,是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同时顶岗实习的跟踪教育和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大力加强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教育与管理,仍有一些深层次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一是进一步丰富实习内涵。在保证顶岗实习提高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理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将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等内容纳入顶岗实习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务实服务,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实习期间思想、心理和就业动态,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务实成长成才。
二是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在优化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拓展网络动态管理平台的功能,如增加校内指导教师与行业指导教师、学校与行业单位、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功能,提高平台应用效能,使平台由单一管理功能向管理与服务兼备功能转变,真正发挥管理平台对人才培养的正向作用,制订流程管理与项目管理质量标准,全面落实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环节,以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2]罗金梅,罗恩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3]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4]龚迎春.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5).
[5]史美东.基于网络管理平台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J].科技信息,2013(8).
(作者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