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要有新内涵
在消费不断升级的今天,“菜篮子工程”的“老三样”已不为市民所待见。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在确保农副食品供得上、供得稳、供得安全的基础上,“菜篮子工程”与时俱进,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建立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建设大基地、开展大合作、应用大数据,给予了“菜篮子工程”5大新内涵。
上控资源:启动蔬菜外延基地建设。让全国各地的“菜园子”与申城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无缝对接。上海七成以上的蔬菜供应来自全国各地。目前,在全国已建立食用农产品供应基地1100个,在东北、江苏等地落实了稳定的主产区供沪粮源,与河南、江苏等20个省市184家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肉类加工企业建立稳固的产销对接关系。
中控平台:批发零售建立“批零联盟”。引进“产销紧密型对接”“批零联盟”等流通新模式,建立“全国基地+农批市场+终端市场”的产销直接对接模式,比如“光明·纬度生鲜”APP和“上农鲜品”APP,通过这些APP,打通了产销之间、供需之间的“断头路”,压缩“二道”“三道”贩子利润空间,从而让“公益性”成果与百姓分享。
下控渠道:探索标准化菜市场创新。让传统市场向自营、联营联销、基地直采、集中配送、价格可控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型,全过程实现可追溯,集约化、信息化、包装化和冷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