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丽
探索应用俄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孙丽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速,中俄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其中,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贸易模式,对促进中俄双边贸易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内从事俄语跨境电商人才需求至少为10万人。由此可见,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践行“俄语+职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势在必行。
应用俄语专业 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大背景和战略思想下,中国和各个国家关系和往来日趋密切,跨境电商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下一步对外贸易的重要走向。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企业认识到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及其更丰厚的利润空间,开始着手实施从传统的“线下外贸”到“在线外贸电子商务”模式的转变。2016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俄双边贸易额却实现了正增长,中国连续6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贸易模式,对促进中俄双边贸易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俄罗斯对中国的轻工业制品,尤其是服装和小商品的需求量巨大,由此导致具备俄语专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的短缺。在这一背景下,应用俄语专业教师根据跨境电商业务的飞速发展与人才需求,增设了跨境电商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深化“俄语+职业”的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应用俄语专业商务类课程向跨境电商方向的转型。
20世纪60年代中苏间关系进入冰冻时期,俄语人才的需要迅速下降,俄语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也陷入低潮。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在普京的带领下在经济上走向振兴。中俄两国在战略伙伴关系确立后,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俄语人才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外语+职业”的人才是社会对俄语人才多元化的要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速,外贸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懂俄语的外贸应用型人才必然紧缺。截至2016年底,我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多达20余万家,而且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把目光瞄向俄罗斯市场,跨境电商未来五年内俄语人才需求至少为10万人。由此可见,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践行“俄语+职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势在必行。
(1)用人单位的分布地点: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山东、北京、浙江、广东、海南等省市。
(2)语言知识水平的要求: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函电能力。
(3)素质要求:沟通能力、责任心、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吃苦耐劳、进取心等要求较高。
(4)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最为迫切的是营销岗位(销售、推广和客服),其次是商务管理类岗位(采购、平台操作等)。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2)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化课堂为模式,以模拟实践为手段。
在加强俄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开设基础俄语、俄语阅读、俄语视听说、俄文输入法、商务俄语函电与写作和商务俄语等课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同时,开设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目标是与应用俄语专业商务类课程相对接,学生可考取订单员、跟单员等职业资格证,提高外文类和中文类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根据就业趋势、就业岗位、就业地点,赴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信息反馈,为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实训项目和实践方法和手段。实训项目的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内容、学时数、授课教师,并对学生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所需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涉及到信函格式的填写、建立伙伴关系、报盘、还盘、发货、运输、保险、确认、退货处理等商务交际的外语技能,以及网页制作技巧、翻译技巧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可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例如世界文化长廊、同声传译实训室、商务实训室、万国园、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模拟拍摄全国职业院校情景大赛水平的情景剧、仿真谈判、带客户购物、带领代表团参观、模拟商务信函交际等。在教学中推动“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各专业聘请校外跨境电子商务行内专家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
以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工作为目的,对学生进行集中实训,为学生提供必备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从网店的设立(掌握申请和注册流程)、网页的编辑(基础的网页制作、图片、外文的导入技术等)、相关材料和产品的翻译(专业词汇的扩充、国外同类网站产品介绍的借鉴)、产品的广告推广和销售(广告词的编写、广告的设计、报价、接单、确认订单、物流、发货等流程), 客户的联络沟通(与顾客的交流、客户信息反馈与处理)等方面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其目标是使学生能与工作岗位更好的对接、尽快适应就业岗位。
(1)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开设,能与外语类商务课程有效衔接,更利于学生的消化和吸收。
(2)该培养方式更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加自信、专业学习方向更加明确,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更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3)缩短学生在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的培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师资力量雄厚,多数教师有留学经验或国外工作经历,参加过国家级和省级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综合能力较强。
(2)已开设商务方向相关课程,有一定的教学基础和研究基础,并且部分教师已赴对口的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行业企业以反馈相关的信息,对教学改革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
(3)教师均获取国际商务俄语等级证书。
(4)部分教师已参加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暨产学合作论坛,所了解的动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跨境电商产业人才标准)和思路(跨境电商学科建设等)将对教学改革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具有速卖通高级运营师资质的教师1人。以后会陆续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参加各种跨境电商培训和学习。
(5)部分往届和应届的毕业生正在浙江、东北三省等地进行跨境电商(阿里巴巴、亚马逊、速卖通、ebay、cdiscount等网站平台)的工作和实习,为实践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基地的准备。
(6)学校已建成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商务实训室、同声传译室、情景教学的“万国园”、文化体验室、酒店实训室、旅行社等实训场所,为相关课程的进行和实训提供有利平台。
(7)学校已与义乌、宁波、等地多家企业合作,学生主要从事翻译产品资料、刊登产品、网页编辑维护、业务员、销售、处理订单、收发邮件、客服等工作。通过交流,
企业愿意为本专业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视频,校企合作确保了人才输送符合市场要求。深度的产教融合,既能解决课程、教材、师资、平台等所面临的困境,也能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培养跨境电商俄语人才的过程是培养模式逐步探索、挖掘和学习的过程、是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过程、是提升办学特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髓,增加与跨境电商公司或工作团队的沟通,培养出更多出色的跨境电商人才,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
[1]李纯纯.新形势下中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103~104.
[2]郭晓琼.中俄经贸合作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J].俄罗斯学刊,2016(3):10~18.
[3]苏晓棠.跨境电商俄语人才培养之策略[J].俄语学习,2016(4):34~38.
[4]孙丽丽.网络外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考核办法研究[J].中文信息,2015(10).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孙丽丽(1981-),女,山东日照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俄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