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与文化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性

2017-11-24 19:24:55杨怡伦
长江丛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汉语语言文化

杨怡伦

论语言与文化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性

杨怡伦

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推广中国文化的前提,通过阐明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语言与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充分证明了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对语言与文化交互发展的反推动作用。

全球化 语言与文化 对外汉语

一、前言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应用语言学理论都是借鉴英语和拉丁语系的经验和理论发展而来的,没有形成具有中国语言特点的完整理论。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汉语在国际的广泛使用,学者对外汉语语言学理论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但当前我国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因理论滞后影响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下,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和语言不仅仅是外交的一部分,也是在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促进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对增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语教学对外汉相关性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爱德华·萨丕尔指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语言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文化通过语言的使用得到更多的传播和诠释。语言可以决定我们的思维模式,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结构性差异是绝对的。结构性差异越大,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越不同。因此,汉语不论作为母语进行教学还是作为二外,学生们都应该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要不然中国五千年形成的语言体系,是无法完全掌握的。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唐诗宋词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极大的丰富了汉语的文化内涵,因此出现了古汉语。近代汉语是以早期的白话文为特征,人们所熟知的《西游记》、《水浒装》就是用白话文所著,由于西方工业化革命思潮的推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冲突和当时的社会性质产生了近代汉语。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是在我国国内局势的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不断出现。当今互联网时代,许多80s90s后的年轻人使用的新生词汇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虽然时代不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也是不同的,但是不变的规律就是文化和语言息息相关。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对外汉语中的体现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让外国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运用掌握,同时也要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要想学习好一门外语,就要充分的了解文化的社会习俗、语言发展史,了解文化不但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也能激发对语言学习的乐趣,使语言教学事倍功半。

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文化背景,可以避免母语在对外交流中产生误会,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在日常交流中,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外国人去游泳,中国人说:“游泳池的人太多,水又脏,早该换换了,简直像芝麻酱煮饺子。”这个外国人不明白什么是芝麻酱,中间的差异外国人肯定不能理解。虽然各国文化存在着差异,但也都是文化和历史发展历程的结果,文化的差异并不能说是谁好谁劣,我们都不能抛开自己本国的文化也不能排斥他国的文化。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和包容性,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化背景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加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渠道。

三、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看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在全球化时代下,各国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随着我国自身国力的提升,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他国语言文化的入侵,我们必须要保护好本国的文化与语言,从根本上认识本国文化的价值所在,进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美国教授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意识形态和文化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来传播本国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传播文化不仅能彰显文化软实力,同时也促进国家民族文化发展创新。还有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逐渐成为了国际性的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也得到全面的发展。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国学和推广汉语,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提供最准确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的学习途径,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体现出中国文化包融性,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

四、结语

文化与语言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文化在汉语推广时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能使汉语的传播更有动力,对外汉语教学为汉语的学者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公平的交流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促进文化和汉语的传播和创新,弘扬祖国文化。

[1]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5.

[2]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文化软实力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07(1):25~27.

[3]顾嘉祖.跨文化交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吉林师范大学)

杨怡伦(1993-),女,汉族,吉林辽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汉语语言文化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