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敏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
——以《双城记》为例
刘友敏
本文结合狄更斯的思想根源,通过对小说《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分析,来解读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狄更斯 《双城记》 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故事的背景展开叙述,通过家族的恩怨以及对小说中各色人物的刻画,来揭露人物的丑恶面目,对黑暗社会的揭露来体会劳苦大众的痛苦。《双城记》在剧情以及人物的塑造上都烙上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的思想渊源。
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梅尼特家庭任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梅尼特家是特殊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在大革命前,曾受到贵族的深深的迫害,因此他们对于贵族痛恨至极,又不愿与无产阶为伍,因此在大革命中企图寻找一片宁静和蔼的和谐地带,在这个家庭中,人道主义精神爆发出来了。
(1)梅尼特是狄更斯笔下典型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梅尼特的家庭中,梅尼特是一个富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他敢于告发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罪行,之后虽然入狱18年,但人道主义的精神在他的内心久久不能抹去。他对侯爵兄弟痛恨至极,当发现自己的女儿路茜爱上侯爵的后代的时候,他的内心十分的痛苦,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梅尼特的痛苦表现,而是通过对梅尼特的表情的苗秀娥透露出来的[1]。在代尔那第一次在英国受审时,梅尼特看代尔那的表情慢慢的都是厌恶和痛恨,当代尔那对路茜表白时,梅尼特的表情出现了深深的怀疑和恐惧,当代尔那与路茜完婚的时候,梅尼特的表情还是那样的凝重。最后作者大量的描写梅尼特的精神失常表现,不记得任何人和任何事,只是机械的做着鞋子。在小说中,狄更斯没有直接了当的对梅尼特的痛苦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间接的细节描写来反映梅尼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为了女儿的幸福痛苦的纠结和挣扎而导致精神的分裂,一个伟大父亲形象塑造出来。最终经梅尼特战胜自己的心理,接受了仇人的儿子。善良和博爱在梅尼特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作者笔下人道主义的典型形象。
(2)路茜是极富仁爱之心的人道主义桥梁。路茜和得伐石太太一样深受贵族兄弟的迫害,但路茜没有像她那样进行凶残的复仇,而是通过自己的仁爱之心在两个家庭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用自己跌仁爱之心化解着仇恨。路茜从小与父亲分离,但当得知父亲仍然在世的消息后高兴地晕厥过去,当看到在监狱里深受折磨的父亲时,路茜的内心痛苦不堪。路茜用自己的温暖的爱感化了父亲活下去的希望,并且对父亲照顾的无微不至,让父亲在生活中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希望。路茜在家庭中扮演者一位贤惠的妻子和善良的母亲的角色。即使家境贫寒,但也给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当得知丈夫遇难,毅然前往危险境地营救自己的丈夫,甚至跪下来求得伐石太太。为了让丈夫每天卡自己一眼,她每天风雨无阻的站到大墙的对面。路茜的爱不仅表现在家人的身上,对待外人她也是非常有爱。当面对卡尔登对自己的表白时,她对卡尔登十分的同情,热烈的想要帮助卡尔登以至于留下热情的泪水,并且请求丈夫宽厚的对待卡尔登。当自己幸福的时候还不忘周围人的幸福,这就是狄更斯笔下充满仁爱的路茜的美好形象[2]。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出了体现在梅尼特的家庭中,还体现在与他们有着密切关系的英国青年律师卡尔登的身上。卡尔登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因为经受生活上的挫折而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希望。面对社会上的腐败但却无力的反抗,从此变得放荡不羁、自甘堕落。他知道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而无法带给路茜幸福而放弃了对路茜的爱,让路茜寻找自己的幸福。在路茜结婚后,他保持着对路茜的爱,时刻准备为爱人贡献生命的心理。在代尔那上断头台的那一刻,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代替代尔那上了断头台,从此让自己爱的人和代尔那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挽救了四条无辜的生命。他对路茜无私的爱把人道主义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
在小说的开头就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做了细致的描述,并与宫廷大臣的奢靡生活做出了明显的对比,揭露资产阶级的罪行和丑恶。在底层生活的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生活的环境萧条贫困,而这样的局面都是封建统治阶级造成的人民的苦难,而在宫廷生活的统治者却过着极度奢靡的生活,完全忽视劳动人民的生活。
《双城记》是狄更斯一部优秀的富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其中人道主义精神贯穿整部作品。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描写,揭露了深刻的社会矛盾,作者企图通过人道主义战胜社会的邪恶,凸显仁爱的核心内涵。他呼吁人们通过人道主义的方法拯救社会的思想,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被人们广泛的接受,成为挽救社会和人性的一剂良药。
[1]王爽.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长春大学学报,2003(06):103~105.
[2]张晓洁,许爱华.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44~146.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刘友敏(1979-),男,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