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 茧
如何借鉴“小而准、小而美”个性化新媒体内容打造实现效益
□ 文/张 茧
在传媒剧烈变局的情势下,传统媒体如何更好地利用内容优势扩大影响力,抓住更多用户和客户,获得效益?这是当下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一直苦苦摸索并颇感困惑的地方。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内容变现 传统媒体 平台 精准
就算在新媒体时代,不论传播载体如何更迭,优质的内容依然并永远是稀缺的资源。这已成为共识。
那为什么以内容生产作为自己核心优势的一些传统媒体,却在新媒体的步步紧逼下节节败退?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前社长范以锦这样认为,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是“营造内容传播影响力,以影响力引发广告客户的注意并吸纳广告”,这种二次销售模式曾给传统纸媒带来辉煌。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做出来的内容被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自身的媒体平台难以大量吸纳用户,造成平台传播影响力下滑,出现经营困境。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将内容直接变现为货币的能力在直线下降,因为获得资讯的渠道已经越来越多了。
在新媒体时代,摒弃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进行内容传播,已经是完全可行并越来越普遍了。广告投放者看中的不是谁创造了内容,而是内容在哪个平台哪个渠道传播最广、精准人群最多。
先来看两个例子:
一是如今十分火爆的“咪蒙”公众号。咪蒙本名马凌,在《南方都市报》做了12年编辑后辞职创办这一公众号。咪蒙的文章被人称为“毒鸡汤”,说话很偏激,价值观也饱受非议,但却能引来众人追捧,特别是在白领女性中获得了非常高的人气,尽管她有缺点,但是她们似乎很爱她的“缺点”。现在,咪蒙个人公号的粉丝将近800万,其头条广告价格高达四五十万。
二是“黎贝卡的异想世界”。这是《南方都市报》娱乐记者方夷敏在2014年10月创建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内容主要是穿衣搭配技巧、消费购物指南、时尚潮流趋势等时尚相关内容。2015年4月,方夷敏辞职全力经营个人公号,现在头条单篇阅读量基本稳定在30万左右,多次跻身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单前列。如今,主动上门与之合作的时尚产品众多。
小而准,小而美!两个年轻的媒体人,在自己打造的平台上,将自己创造的独特内容,轻松实现了价值变现。
再来看看专注母婴育儿领域的几个内容创业者打造的公众号“小小包麻麻”。这个几乎篇篇10万+阅读量的内容电商大号,通过优质内容来传递生活方式,让数百万宝妈、宝爸们“粉”上了这种生活方式,也认可了其推荐的每一款产品。
这些内容创业者的成功告诉我们,新媒体竞争环境下,当用户置身浩如烟海的资讯中时,他们其实更需要的是个性化、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有用的内容。只有迎合分化市场,专注于某一分化领域,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领先者,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
尽管原创内容的商业价值不断被肯定,但是我们已经越来越多地看到,内容创业变现的方式,早已不是单一的广告了。新媒体+整合营销,新媒体+电商平台,新媒体+创投,新媒体+智库与数据服务等等,风起云涌。新媒体创业者,都希望在做好内容的同时,探路其他更有市场潜力的模式。
比如前面提到的“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也开始做出新尝试。她以自己强大的人气作支撑,开发个性化文创产品。比如与故宫合作,推出文化味十足的“故宫笔记本”,一个晚上就卖了10000本,第二批一个小时卖了9000本,就两个晚上,营业收入100多万。尝到甜头后,双方又接着推出联名系列珠宝——“故宫·猫的异想”, 黎贝卡主要负责设计以及公众号推广,故宫文化珠宝负责制作和销售, 推出的400件联名珠宝,原定预售2小时,结果20分钟就被抢完。
另一个专注母婴细分领域、拥有超500万妈妈粉的公众号“年糕妈妈”,不接任何广告,商业变现只做团购活动,月营业额可以超过5000万元,最多的一场“迎六一”团购活动,一天的营业额就超过千万,转化率高于传统电商5-10倍以上。
可见,新媒体时代的“内容”,应不仅仅局限于新闻内容!有人甚至认为,互联网时代,活动也是内容,在技术驱动下,“活动内容”通过特殊语境产生情感冲击力,凝聚用户关系,也能达到商业价值的变现!有一个韩国女孩儿,仅仅是在网络上直播自己的一日三餐,每月也能收获5万元。
因此,传统媒体只有不断拓展领域、连接产业,以具有特殊语境的“内容”进行外延服务,帮助人们连接和了解那些有趣、有用和有价值的商品及服务,让用户与平台有效连接,才能实现“内容”的商业价值变现。
结合《三湘都市报》去年以来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让内容产品更精准更有价值
优质内容+用户真实需求,这是传统媒体实现挖掘价值的两大核心要素。我们始终相信,好的内容无论换到哪个平台,都具备穿透性,都能为读者带去情感上的共鸣与启迪。要提升经济效益,必须做好能满足用户真实需求的内容产品,除此别无选择。
《三湘都市报》改版后,定位于“财经+民生”,做好“生活+服务”。在目前消费升级时代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需要有价值的信息来帮助完成消费决策。那些能满足用户真实需要的消费类内容,会成为连接用户的刚需。《三湘都市报》目前定位是准确的,目标是全方位嵌入消费者日常生活,锁定庞大但清晰的用户群,把有效的用户粘住,然后挖掘到有效用户的稳定的、长期的需求,通过内容进行连接。同时进一步改进吸引用户的“语境”,以及与用户连接的技巧,这些都值得在下一步的实践中更好地完善。
第二,要不断打通做强新的传播平台
再好的内容产品,如果不走出传统的纸质传播平台,也无法吸纳用户,无法形成市场占有率。《三湘都市报》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和跨媒体实践,目前除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外,还开发出E报、H5、动新闻、无人机拍摄、短视频制作等新媒体技术产品,2016年又与腾讯、新浪两大互联网平台联手推出原创视频直播,在“崀山旅游”“新丝路模特决赛”等14场重大活动中成功进行了微视频直播,从传统的图文时代迈入视听传播时代,为受众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新闻服务和鲜活体验。
同时,很多优质内容,依托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客户端“新湖南”的推广,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还与今日头条(头条号)、搜狐新闻、一点资讯(一点号)、腾讯新闻(企鹅号)4家客户端合作,把更具本土气质的“生活+服务”内容,精准推送给目标用户,实现内容产品的多次售卖和流量变现。我们要通过这些新平台,让传统报纸的优质内容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第三,通过内容带动,打造线下品牌营销平台和活动平台
新媒体时代决不能在广告一棵树上吊死!内容必须能引发社交互动属性,才能形成一个有付费意愿的社群,才能找到更多的变现方式。
以内容产品带动线下活动营销,是《三湘都市报》多年的传统,每年的“新丝路模特赛”“车博会”“年博会”,以及“湖南法治人物”和“感动湖南人物”评选,都为报社经营做出了贡献。今后,还要在努力巩固传统广告存量的同时,从内容出发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将品牌影响力延伸到新的领域、新的产业。
比如,《三湘都市报》2016年成功举办“汝城温泉旅游”“崀山旅游”推广活动,目前正计划打造全域旅游活动平台,发挥多年在交通、旅游报道上形成的行业和政府资源,收购或者联合专业机构成立旅游公司,开发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包括旅游线路、票务、酒店订房、甚至包机旅游)。
又比如,尝试将《三湘都市报》的《创周刊》在目前单一的内容宣传平台基础上升级,一边连接广大创业者、园区企业,另一边对接投融资机构和政府服务部门,打造成一个创新创业的全新服务平台。
还比如,我们准备进一步做大《三湘都市报》“社区文化节”的影响力,发力社区,精耕社区,做内容电商,开展健康、美食、文化、娱乐的精准“生活+服务”,把过去的新闻内容形成更高的附加价值。
总之,要创新打造各种有别于过去单一内容生产的平台,才能实现内容产品的价值变现。
第四,提供政策机制,孵化内容创业团队,加速传统媒体人转型
传统媒体转型,首先必须是人的转型。2016年以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相继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开设了3期专门的新媒体研修班,逼大家转型,成为能专业生产优质内容,又善于新媒体传播的人才。
现在《三湘都市报》绝大多数记者是既服务于传统媒体,又是“新湖南”客户端的兼职记者,真正做到了融合生产,复合传播。
在这一基础上,集团正在酝酿出台政策和创新机制,鼓励记者编辑开发有独创特色的自媒体内容产品。对有价值的内容产品,可以放到“新湖南”推广,甚至可以纳入工作绩效。对运营有特色,评估有价值的公号,集团还准备出资金支持孵化,支持自媒体平台连接产业,形成内容创业项目。(作者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三湘都市报》常务副总编)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