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珊珊
摘要:当今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更为关注。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担负着不容忽视的重任,既要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要提升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这不仅是社会的相应需求,也是国家提出的明确要求。一个优秀的幼儿园老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切身实地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当中。幼儿园孩子的世界主要由孩子看到的具体形象构成,因此适当开展区域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家庭观。本文就职前幼儿教师创造能力提升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育 课堂教学
国内外对于幼儿教师教育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对于提升幼儿教师创造能力的研究则相当匮乏,尤其是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千篇一律,没有更多的创新性成果提出。国外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比中国的研究历史更为提前一些,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性思维,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本课题力图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引起省内甚至于国内对于提升幼儿教师创造能力的重视,为以后关于提升幼儿教师创造能力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与实践经验。
一、强化幼儿教师的创新型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提升幼儿教师创造能力,首先要激发幼儿教师的创新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来推动幼儿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以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要想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首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如:小孩子之间十分热衷于玩“过家家”,小孩有很强的模仿大人的心理,这种“过家家”的方式使学生模仿原生态家庭的普遍表现,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家庭成员有“爸爸”,“妈妈”,“孩子”,这种基本要素。基于这种心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入或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课堂方式,比如:让孩子模仿去小卖店买东西,学会根据需要进行采购,并可以跟老板“砍价”,甚至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财产”。这种有很大“营养成分”的活动对學生正确人生观年的营造是十分有利的。
二、创新性得通过区域活动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一)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一媒介,幼儿园孩子之间进行交流也是通过语言,但是有些孩子因为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因此特别害怕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发言,这种畏惧心理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很容易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严重的话甚至影响人格的形成,导致内向的心理性格。因此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交流场景,鼓励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到与人交流的正常方式,因为寓教于乐。
(二)了解学生之间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老师应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等。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老师是依赖的,他们会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并将老师作为自己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和语言,因为一旦又不好的地方被小朋友学去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在教学引导中,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
(三)开展区域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创新这一概念不是成年人独享的。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思维框架几乎没有,思维活跃性更强,因此创新性相比较于成年人来说更具价值。幼儿园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管理孩子”的机器,而应该作为培养孩子的摇篮,对于学生处于萌芽阶段的创新意识应该予以鼓励和正确引导,而不是为了便于统一管理让学生消除创新思维,做成听话的“书呆子”。
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同样可以从实践抓起。学生一旦参与进来就会拥有很集中的注意力,这时他们的思维才不会被打破。幼儿园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举办手工大赛,比如让孩子用橡皮泥捏出各式各样的形象,有些孩子捏出了很多好吃的,比如汉堡、面条、烧鸡等;有些则捏出了很多生活用品,比如电视机、小房子、衣服等。他们的作品可能与实际生活中的东西并不像,但总是能表达出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力。
三、根据幼儿园学生年龄段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幼儿的年龄特征是活泼好动,以玩来带动学习兴趣,那么幼儿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来进行课程设置,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的理解能力,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实践为主,将创新思维落实到创造当中,这也在严格要求幼儿教师如何将玩与学习有效结合起来。除了学校之外,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由于幼儿园的学生年龄小,通过游戏的方法让他们理解安全常识是很有效的手段,因此可以将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改编成游戏。以幼儿园大班的安全教育为例,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安全教育游戏。如针对交通安全的主题设计游戏如下:
《我是小交警》游戏案例: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指挥手势。
2.认清并理解一些交通标志。
3.从小培养幼儿园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4.从心底对交警叔叔产生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指挥手势的识别和分辨。
难点:从“我”做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三)活动准备
1.交通标识图、手势图、多媒体教学视频。
2.(道具)迷你人行横道、指示牌、红绿灯等。
3.警帽,哨子。
(四)活动过程
1.通过图片讲解或放映视频等让学生仔细观察交警指挥手势,并让学生一一分辨和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过马路时应该做什么,怎么看警察叔叔的手势正确有序过马路等。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标志,或者自己见过哪些马路上发生的事,交警叔叔做了什么等。
3.重点教学生认识人行横道和观察红绿灯行走等,并辅以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的学习。endprint
4.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课堂发言,说说自己有没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怎么改正。
5. 布置“十字路口”,分小组让学生扮演交警,指挥大家“过马路”,“小交警”通过手势和吹哨正确指挥“交通”,确保行人安全。分小组轮流扮演“交警”,加深学生印象。
(五)教学反思
由于这个游戏设计与生活的贴近性很强,所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能掌握一些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手势,懂得了一些交通标志,教学效果不错。
四、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重视实践作用
在对幼儿教师创造能力研究不仅限于理论的研究,主要的以实践来探索研究,如何在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并参考国内外的资料,借鉴经验与教训,制定相应的方案与策略。儿童集体活动中设置一定的互动场景对幼儿园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幼儿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决定了这个活动成功与否。每一个学生都是畅想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纠正学生不合理的一些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如将集体活动游戏设计如下:
活动题目:《我变变变》
(一)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感受体验孙悟空的特點。
2.运用形体动作表现孙悟空的角色特征。
(二)活动准备:
1.音乐:《小石猴》
2.孙悟空头套、金箍棒道具。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运用形体动作及道具,表演音乐《小石猴》的情景。
2.请幼儿回想:哪里出现一块很特别的大石头、大石头里蹦出什么东西、小石猴有什么超强能力、小石猴靠什么东西飞上天、小石猴有什么武器。
3.进行“我变变变”的体能游戏:按照“指令我变、我变、我变……(猴子、蛇、青蛙、石头、妖怪等),请幼儿变出某种身体造型,并做出动作变化(如猴子抓耳挠腮、蛇爬行、青蛙跳、石头静止不动等)。
4.可换幼儿主持,进行活动。
5.问幼儿有谁会学猴子转动金箍棒的动作,请幼儿出来示范。教师可以请幼儿参考幼儿用书本,鼓励幼儿尝试。
6.以《小石猴》乐曲作为活动尾声的曲子。
7.可到文具店购买伸缩指挥棒,也可以用报纸卷成粗细不同的长纸轴,将细的套入粗的轴筒内,一拉到接逢处就犹如金箍棒变长了。
(四)活动延伸:
1.在每天点名时进行我变变变的游戏,凡点到名字的幼儿就可以变出一种身体造型。
2.这种益智型的活动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如此,还让学生加强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对之前幼儿教师的创新性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外对于幼儿教师教育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对于提升幼儿教师创造能力的研究则相当匮乏,尤其是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千篇一律,没有更多的创新性成果提出。国外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比中国的研究历史更为提前一些。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它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意义和独特魅力。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喜欢在开放的空间内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获得体验。通过创新活动的开展,给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自主尝试空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幼儿教师创造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国内还国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创造。
参考文献:
[1]李海霞.浅谈幼儿教师创新教育的自我提升[J].甘肃教育,2015,(05).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教基(2001)20号,2001.
[3]周方.论提高幼儿教师的创造素质[J].金色年华.200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