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幽灵子
都说现在的中国女人就是太能干了,既当爹又当妈;
既能挣钱养家还能貌美如花;既能hold住客户还能回家带娃。
在中国,很多婚姻的现状是,结构完整,爱不完整,问题层出不穷。在婚姻中,丈夫的角色并未实至名归,扮演的只是付赡养费的“前夫”的角色。女人在婚姻中的不幸,就在于结了一个假婚,以为嫁了一个人,其实只是嫁给了空气。
所以,才会出现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和守寡式婚姻。但丈夫们是真的因为忙于挣钱,才导致了对家庭的疏忽吗?
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说,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男人找老婆就是在找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
之前,有一档相亲节目叫《中国式相亲》,跟其他相亲节目不同,它的形式新颖而独到,同时非常符合“中国国情”,是真正带着七大姑八大姨去相亲。
这个节目的口号是“一人脱单,全家光荣”。说白了就是儿女结婚不是儿女的事儿,而是一大家子的事儿。来相亲的男女,基本都没什么话语权,因为都是爸妈或七大姑八大姨在替他们选对象——这也凸显出中国家庭缺乏界限的问题。
长辈们选儿媳的热词有:“手凉理论(手太凉生的孩子不好)”“干活理论(不会干活的女人不叫女人)”……其实就是要求儿媳会干活、会做家务、会生孩子、会照顾人,还要懂得孝顺,一个词总结就是:三从四德。
一位替儿子选儿媳的妈妈说:“我就希望儿媳可以照顾好我儿子,他创业太辛苦了,需要人照顾。”而她儿子说:“我对女孩没其他要求,就希望她把家打理好,生儿育女,照顾好我爸妈。我爸妈年纪大了,我工作忙没法照顾,我希望老婆代我尽孝。”
一番话说下来,很多人都想给他一耳光,这还叫没要求?有人问他一个月能赚多少?创业失败怎么办?他都没办法给一个圆满的回复。可一个女人为何愿意跟你吃苦呢?你既不能给她爱,又不能给她钱!
对于中国式男人的择偶,专栏作家甘北说得好:女人都不愿结婚了,男人却还想娶一个保姆。为什么会这样呢?武志红说:“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儿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妈妈永远是最末位的。当母亲有了儿子,她便将自己与丈夫的欲望转移到儿子身上,儿子总是害怕被母亲的爱所吞没,于是便有抗争,抗争的结果是,将逃离妈妈的欲望转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权色彩浓重的广东潮汕地区,一般男人不会离婚,老婆就是妈妈,是责任。”
其实,“当妈式择偶”并非是男人才有的,女人也有这样的情结。有很多原本努力向上的女性,骨子里仍然有着传统的思想,本可以变得更优秀,却因为“女博士是恐龙”“考了研究生难找男朋友”“女人太强没人要”等言论,自觉地止步于家庭,给男性让出了道路。一进入这样的婚姻,她们才悲哀地发现,自己不是嫁了一个老公,而是养了一个儿子。
女人择偶应该首先找对家庭有担当的男人,而不是一年能赚多少钱。精神上的独立,永远比物质上的独立更重要。
男人们总是认为,家务是女人的。不少女人控诉老公:自己每天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忙得像个陀螺,累得像个孙子,连打理自己的时间都没有,老公却每天一回家就当甩手掌柜,还指责她这没做好那没做好,那种挑三拣四、颐指气使的样子,让她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
印度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广告,是父母去已婚女儿家做客,结果却看到宝贝女儿在婚姻中沦为免费保姆的情景:女儿下班回家,一边打电话一边打开煤气灶做饭,还要打开电脑去看工作进度,更要收拾熊孩子落在地上的玩具,而女婿气定神闲地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着电视、喝着咖啡、玩着电脑,对女儿的忙碌无动于衷。
父亲觉得有些痛心,因为那个号称是孩子父亲的人,并没有帮到女儿,反而还要女儿像宠爱一个大孩子一样伺候他。更心酸的是,这是女儿的日常,女儿似乎已经习惯了,尽管忙得像个陀螺,却对丈夫完全没有指责。这位父亲离开时,心底是满满的泪。
当父亲离开,女儿发现父亲留下的一封信,打开之后,热泪盈眶。父亲告诉她,他愧对她和她的妈妈,因为这么多年来,他跟女儿的老公一样,对妻子的付出视若无睹。而作为父亲,他又不愿女儿重走她妈妈的老路。所以,父亲在信中跟女儿说:家,是两个人的家,需要孩子的父亲一起付出,才是完整的。而这位愧疚的父亲,回家后开始帮妻子分担各种家务。
在中国,这样的情景也不少见。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影视剧,抑或是在广告片中,女人在家中的形象,永远是与拖地、做饭、打扫卫生分不开的。厨具类产品的广告语,经常都是:爱她,就给她买某某牌油烟机、某某牌洗衣粉、某某牌洗洁精……
很多男人,就像那个印度广告片里的父亲,对女儿无比呵护,当女儿出嫁时,期待女儿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然而几年后却发现,女儿几乎一瞬间从一个文静优雅的姑娘,变成了一个身兼保姆、妈妈、员工、妻子、女儿的多重身份的女汉子。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你对待妻子如同保姆,无论你怎样呵护女儿,当她嫁人以后,都有99%的可能重复妈妈的老路。只有当你平等对待家里的每一个女人,女儿才有可能不会重蹈覆辙。
“妈生妈养,爸虽生犹死。”这是对丧偶式育儿最形象的调侃。
很多男人對于养育孩子这件事,除了贡献一颗精子,平常给点生活费,再无其他付出。所以网上才会出现一大把关于假爸爸的段子,例如很多爸爸偶尔去接孩子放学,没接到孩子还以为孩子逃学了,结果却是孩子已上了初中,爸爸却去了小学;很多孩子跟爸爸的谈话打开方式都是:“爸,我妈呢?”
爸爸们总是不屑于家务和照顾孩子,认为自己应该把人生重心放在工作上。但如今,基本90%的家庭都需要妻子和丈夫共同养家,全靠男人养家是极少数。共同养家才是现代中国社会的常态。丈夫们只是把工作之外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游戏、上网和吃喝玩乐上。
他们不仅不能帮助妻子分担育儿,还常常不能理解妻子因带娃太累而产生的抑郁症状。就像认为女人生孩子不过是下个蛋一样,他们认为每个女人都要带孩子,为什么就你这么娇气,带个孩子觉得这苦那累的?很多妈妈因为丈夫的不理解和言语上的刺激,一气之下带着几个月的宝宝一起跳楼身亡,令人唏嘘。
前不久,澳洲一位24岁的妈妈捂死了18个月大的宝宝,令很多中国妈妈产生了共鸣。新闻中有一句话是:在照顾孩子这件事情上,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家人没有给过这位澳洲妈妈任何支持。中国妈妈们纷纷开始控诉:
A网友说,她的孩子在3个多月的时候,她也有过掐死孩子的想法,特别是孩子半夜拉了屎、又要吃奶,而老公卻在呼呼大睡完全不帮忙的时候。
B网友说,她产后出血恢复不好,孩子天天哭闹,老公却很少帮她带孩子,这一度将她折磨得想死。好不容易熬过最难熬的时候了,现在孩子2岁多了,她仍然会在管不住孩子的时候,有恨不得摔死孩子的想法—因为她老公依旧很少帮她带孩子!
C网友表示,宝宝自出生后一直都是自己带。家里经常出现的情景是:孩子一直哭,而她要烧饭,又要洗衣服,神经高度紧张到崩溃!那时她累到得了产后抑郁,于是也有很多次都想把儿子弄死……
《奇葩说》曾讨论过一个辩题是:要不要做单亲妈妈。张泉灵在结辩时说:“你以为结了婚的女人,就不是单亲妈妈了吗?”这句话对中国式婚姻一针见血,让人不能同意再多。无论是孩子的衣食住行,还是学习,基本都是当妈的全权负责。
罗振宇说,他的双胞胎女儿自出生,都是妻子在照顾。他说,有了孩子之后,女人的成长速度真的是飞速,是男人骑着火箭都追不上的,现在他妻子的逻辑分分钟碾压他。
前不久,辽宁一个38岁的妈妈独自在家带孩子,心肌梗死了3天才被亲戚发现,而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据说,这位妈妈跟人在朋友圈聊天,聊到一半突然就没反应了,大家以为她去忙了就没在意。
3天后,住在附近的亲戚觉得奇怪,她家的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怎么都亮着呢,于是去敲门。没人回应后,他翻墙进入才发现妈妈早已死去多时,尸体都发散出臭味了。而三四岁的孩子坐在妈妈身边看电视,屋子里全是零食包装。孩子反复说:“妈妈睡着了。”
这新闻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夫妻之间难道不是每天都要联系的吗?即使在外打工,难道每天不问一下平安吗?意识到妻子没有回复,难道不应该打电话让人去家里看看吗?
这样的婚姻,跟守寡有什么区别?
还有的婚姻,即使两个人天天在一起,却相互之间不过问,硬生生过成了“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亲密的陌生人”的状态。最极致的守寡,是一不给爱,二不给钱,三不给陪伴,四不管孩子,五不管家务。遇到这样的婚姻,真不如一个人过。
健康的婚姻,首要因素是爱与责任。婚姻中大大小小的事务,丈夫都应该参与进来,如此才能创造婚姻的快乐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