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十字纵横论”

2017-11-23 01:23张晓蓓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声乐高校教学

张晓蓓

【摘 要】在高校声乐教学训练中,笔者常常用十字架来比喻学生演唱时需要的全身气息贯通、腔体打开的感觉,引导他们获得真假混合、通透、飽满、具有高校特色的声音。笔者认为,“纵”与“横”在高校声乐唱法中都不能忽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十字纵横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205-01

一、“十字纵横论”的含义

所谓“十字纵横”,是指演唱者在声音训练中,歌唱腔体纵向打开与横向舒展形成“纵”和“横”相支撑的相对稳定的一种全身歌唱的状态。“纵”是指建立歌唱的通道,讲求上下通畅、腔体打开、气息贯通,达到混合声的运用;“横”是歌唱中的笑,是通道中的笑、在支点上的笑,目的是达到上口盖软腭的抬起和打开,获得调整声音色泽的效果。歌唱者打开腔体时要感觉仿佛有一个十字架支撑在歌唱腔体中,“纵”中有“横”,“横”中有”纵”,达到上下通畅,空间饱满,腔体稳定的一种状态。

二、“十字纵横论”提出的目的以及全身歌唱的重要性

歌唱的“十字纵横论”是以全身歌唱为目的而提出的。全身歌唱对于歌唱者而言是歌唱技术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声音的音质、音域、音量等构成了歌唱者高水平演唱的必要因素,而歌唱者是否能够做到全身歌唱,则是影响这些因素的关键环节。

第一,全身歌唱有助于演唱者提高音量。声音的强与弱,与声带的振幅大小有关,与每个人先天条件有关,但是除了声带振动,还有很多能与声带发生共振的器官,这种共振在声乐上叫做共鸣,如头腔共鸣、咽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只有共鸣腔体同时保持打开状态时,声乐演唱才能进入全通道歌唱的状态。这时身体像是装上了一个扩音器,音量会增大几倍,同时音色圆润而饱满,声音通透感加强,以实现声音被美化的目的。

第二,全身歌唱有助于拓展音域。声音的高与低,即音高,与声带的振动频率有关,比如,有的人声音高而尖,有的人声音则低而粗,这些都是由先天的声带条件决定的。歌唱学习者可以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全身通道的练习,提高声带的控制能力,包括声带的长短、厚薄、张弛度以及其他能力,从而使声音音域宽广,有弹性、有可塑性。除了通过训练声带控制能力可以扩展音域外,科学的发声要求运用真假声混合,声音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要讲究真假声混合比例的调节,这种混合声的调节要求演唱者进入全身通道歌唱的状态,以达到音色统一、音域扩展的目的。

第三,全身歌唱可以美化音质。音质又称音色,即声音的特色。通过进行科学的发声练习,可以挖掘优美的声音色彩,调节真假声混合比例,使声音或柔和温婉,或明亮清脆,充满感情,自然流畅。

三、高校声乐演唱中“纵”与“横”的转变与高校声乐发展

回顾高校声乐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纵”与“横”的关系一直在相互转变,而且始终贯穿其发展的脉络之中。早在高校声乐发展初期,高校声乐就试图通过借鉴戏曲、曲艺的演唱来建立高校声乐自身的吐字、发声体系。那时的高校声乐唱法,注重抬笑肌,要求歌唱腔体横向打开比较多,而很少关注纵向的打开。从演唱口型也可以看出,早期高校唱法没有提及混合声的运用,往往只要求演唱时抬笑肌,从而获得清脆、明亮的音色,这种声音真声多、假声少,而且由于纵向打开不够,往往音域偏窄或者高低声区音色不统一。

早期,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标志性区别就是有无混合声,美声唱法从口型看非常注重纵向打开和“纵”的贯通,音色中体现着通、透、润、圆的质感。而民族唱法的声音是横向的,展现的是真、白、实、脆的质感。用两条相交的直线来做比喻,竖着并垂直于地面的线是“纵”,另外一条则是“横”。假设两条线在纵向线距离上端三分之一处垂直相交,美声唱法的歌唱腔体状态犹如一个纵向很深、横向较短的十字架。

早期高校声乐演唱的腔体状态则是纵向线交点之上的三分之一,交点之下三分之二的长度也较短,类似于一个竖短横长的十字架。上面短是因为缺少哼鸣,下面短则是因为气息比较浅。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声乐的训练方法逐渐为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家所借鉴。在借鉴欧洲美声唱法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把“竖”延长了,现在的高校声乐演唱技法,歌唱腔体的状态已经是“纵”比“横”长的一种状态,可以说像一个真正的十字架了。

金铁霖教授认为,“竖”(纵)就是指歌唱腔体中“u通道”的长度,“横”(笑)就是“u通道”的直径。实际上,科学的发声方法首先应该注意”纵”的通畅,应当借鉴混合声的发声方法,这样有助于扩展音域,获得纯净通透的声音,使高低声区的音色保持统一,声音更具艺术感染力。

金铁霖教授就是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摸索出一条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建立了“u通道”与“支点”等教学理论,为高校声乐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计晓华.学术与实践、现实与发展之关键问题——刘辉教授声乐教材建设理论探微[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4).

[2]杨立军.高等教育视野中新时期声乐发展趋向[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猜你喜欢
声乐高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