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链
尽管一年多来的转型零售成绩不俗,但靓丽的零售数据背后是财务数据的平淡,凸显平安银行转型零售的现实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在当下中国银行业对零售业务倍加重视的前提下,究竟什么是好的零售银行,似乎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经济下行的三重压力下,银行依靠对公业务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加上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叠加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的压力,银行负债端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过去零售业务做得比较好的银行就具有一种先发的优势,其现在面临的冲击也会小很多。比如招商银行一直以来就以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著称,其在零售业务方面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并非一日之功。
当然,行业内也有跃跃欲试的后来者,2016年年中,平安银行提出全力转型零售的策略,就大有一种后来居上的气势。
据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介绍,一年多以来,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零售收入同比增长38%,零售利润同比增长94%,利润占比达到65%。此外,平安银行的零售存款增速、贷款增速均位列上市股份制银行第一位。
但后来者能否实现弯道超越甚至后来居上,市场正拭目以待。
靓丽零售数据背后
2017年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8.33亿元,其中,零售业务收入335.99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42%,同比增长38%;净利润191.53亿元,其中,零售业务的净利润125.06亿元,同比增长94.15%,在净利润中的占比高达65%。由此可见,平安银行一年多来的业务转型效果显著,尤其是零售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占比令市场侧目。
不过,根据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尽管净利润增速保持平稳,但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有所下滑。平安银行2017年一至三季度,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7%、17.6%、2.1%,-1.3%、11.1%、2.1%,-2.6%、2.8%、2.3%。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虽然平安银行一季度、二季度拨备前利润的同比增速较高,但仍然是逐季下降,三季度更是从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两位数的增速下降到了个位数;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更是差强人意,不但逐季下降,甚至二季度、三季度还是负增长。
拆分平安银行一至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各项因素可知,息差和拨备计提是负面贡献因素,而费用则是正面贡献因素。一至三季度,规模、成本、税收分别正向贡献利润15%、5%、0.8%,成本正向贡献利润程度比上半年下降7个百分点;而息差、非息、拨备则负向贡献业绩13%、4%、1%,拨备负向贡献业绩程度比上半年度减少8个百分点,显示平安银行三季度拨备计提力度有所减弱。
从盈利能力来看,平安银行三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个贷利率环比下降的同时,存款利率反而在上升。三季度,平安银行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速为-2%,生息资产环比增长1.2%,日均余额净息差环比下降6BP。
总体来看,平安银行三季度资产端收益受个贷影响涨幅较小,生息资产环比仅上升5BP,其中,个贷收益环比下降32BP;存款付息率拉动负债端成本上升较快,计息负债环比上升 13BP,其中,存款成本环比上升12BP。
从资产结构的角度来看,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继续发力。个贷在总贷款中的占比较二季度末上升3.5个百分点至43%。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平安银行个贷保持高增速,环比增长10.7%,主要由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新一贷等拉动,环比分别增长9.1%、10.9%、15.9%;个贷收益环比降幅较多预计是受利率较低的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增长较多的影响。
在个贷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平安银行三季度对公贷款则有所收缩,环比下降4%。此外,票据贴现及同业业务有所压缩,环比下降10%;债券投资环比增长11%。
从负债结构的角度来看,平安银行对公存款出现流失,但零售存款并未伴随着零售贷款的增长而增长,平安银行三季度存款环比下降1.14%。这说明平安银行在资产端通过在零售业务的发力并未能相应带动负债存款的增长。数据显示,个人活期存款三季度环比微升0.5%,个人定期存款在提高付息率的情况下环比仍然下降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在对公贷款减少的情况下,与此相对应,平安银行对公存款出现流失的态势。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活期存款环比下降5%;定期存款在高付息的情况下环比增长4%。
而在存款占总计息负债的比例方面,平安银行三季度零售存款占比较二季度没有提升,合计定活期存款占比下降 0.19%,对公存款占比提升0.56个百分点。除了存款以外,其他负债中的同业负债环比下降5%。
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净手续费增速有所下降,同比减少4%。2017年以来,平安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比较稳定,连续三个季度均在29%左右。从收入端来看,平安银行三季度净手续费收入微幅下降0.16%,低于市场预期,预计与理财产品“以价补量”的总体策略有关。也就是说,追求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带来规模增长下降。
从成本端来看,由于信用卡发卡和交易量的增长带来手续费支出的增加,从而导致整体成本收入比环比增长。此外,平安银行三季度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63%,主要为汇率波动、票据转让价差损益等减少造成汇兑收益、投资收益分别负向增长51%、74%。
一至三季度,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为26.64%,虽然同比下降1.1%,但三季度环比二季度则上升 5.6%。环比提升。另一方面,一至三季度,平安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6.3%,而上半年费用同比下降15%;费用环比提升,明显拉低了拨备前利润的增速。
虽然三季度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开始企稳,但拨备覆盖能力却有所减弱。数据显示,平安银行三季度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率为2.83%,环比下降 5BP;不良率为1.75%,环比下降1BP。
不过,从先行监管指标来观察,则显示平安银行未来的不良压力有所减少。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89%,环比下降0.25%。由于三季度拨备计提力度有所减少,拨备对不良的覆盖能力也有所减弱,拨覆率为152.11%,环比下降9.21%,已接近150%的监管红线;拨贷比为2.66%,环比下降0.18%。
由于三季度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有所放缓,导致平安银行资本压力有所减缓。三季报显示,平安銀行风险加权资产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13.6%;与此相对应,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32%、9.23%、11.28%,环比分别上升19BP、18BP、5BP。
总体来看,由于背靠强大的平安集团及其背后金融机构,平安银行转型零售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现在的问题是既然目标已经确定,剩下的就是考验新管理层的决心和执行力。对市场而言,平安银行的投资逻辑已经很清晰,低估值的银行依托平安集团转型零售,未来的估值提升空间较大。
尽管一年多来的零售转型已取得不俗的成绩,如零售数据靓丽,尤其新一贷、汽车贷、信用卡的快速提升;加上资产质量也有企稳迹象,但另一方面,平安银行三季报给人的感觉仍算不上完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净息差环比下降,贷款利率上升不明显,而存款成本上升;二是零售存款未能覆盖对公存款的流失;三是手续费增长较慢,三季度成本增长较快。
中泰证券认为,平安银行靓丽的零售数据背后是财务数据的平淡,这表明转型零售的现实之路仍任重道远。特别值得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快速转型中如何控制信用风险;第二,管理会计数据结构改善如何体现在财务上;第三,存款端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是短期就能迎刃而解,都需要平安银行在未来的报表中给出相应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