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缩表边际影响递减

2017-11-23 17:11方斐
证券市场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负债表存单

方斐

MPA考核与金融去杠杆共同作用导致本轮银行缩表,收缩边际影响的最大时期已基本结束,后续即使去杠杆的政策继续加码,影响的程度也不会超越2017年二季度。

按照一般惯例,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会每月进行相应的披露,包括资产负债表、信贷收支平衡表等系列报表,此外,又会根据不同的统计对象分别披露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其他金融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共三张资产负债表;其中,其他存款性公司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因此,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商业银行系统的变化。

缩表指的是央行披露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的收缩,2017年以来,在金融去杠杆和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体并未出现明显的收缩,与此相对应的是,上述央行披露的其他存款性公司缩表幅度较低且呈现季节性的特征。

从央行披露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月度历史数据来看,商业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缩表在历史上共发生了10次,分别是2011年7月,2012年1月、4月、7月、10月,2013年4月、7月,2014年7月、10月和2017年4月。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统计结果显示,银行缩表几乎均发生在银行季末考核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其中,最近一次缩表发生在2017年4月,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为235.98万亿元,环比小幅收缩0.05%。

此外,根据统计数据,除2012年1月的缩表主要是由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缩表所致以外,在其他9次缩表中,国有大行缩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缩表的贡献最为明显,包括2017年4月,这可能与市场的普遍预期不太一致。

7家上市银行资产负债收缩

从央行披露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月度历史数据来看,根据对历史上10次银行缩表的观察,广发证券发现历次缩表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银行缩表发生于2011-2014年和2017年,而2015-2016年期间未发生缩表;第二,银行缩表均发生于季末考核结束后的次月,即1月、4月、7月和10月,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缩表一般伴随着季末考核、流动性紧张等季节性因素;第三,同业科目的变动(如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即银银同业、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即银行非银同业)对银行缩表的影响较大。

从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考核因素和同业科目的波动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缩表的主要原因。2017年上半年,同业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的收缩导致7家上市银行出现一定程度的资产负债表的收缩。

随着2017年年初MPA考核进入实质性考核阶段,出于自身需要,银行被迫对资产负债结构和增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017年一季度,仅中信银行一家银行出现资产、负债同步收缩,收缩幅度为3.02%,由于此时正是监管层刚开始提出金融去杠杆的政策目标,并不是金融去杠杆的高峰期,去杠杆监管政策是在4月份之后才密集出台,于是,同业链条的收缩对中小银行的影响体现得更为明显。其中,2017年中报显示,共有上海银行、民生银行、无锡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建设银行7家银行出现不同程度的缩表,收缩幅度分别为3.98%、3.18%、2.94%、2.26%、1.75%、1.25%、0.01%。

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放缓已是大势所趋。而在本轮银行 缩表的进程中,与国有大行相比,此前几年凭借同业业务、资管通道业务快速扩张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所受的冲击更为明显。

从7家缩表银行的资产负债数据来看,资产端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均出现较为明显收縮(除江苏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环比大幅增长22.4%,债券投资科目大幅减少16.4%),负债端同业负债+同业存单的收缩非常明显。

除了同业资产以外,银行表外理财规模的扩张也出现拐点,在监管政策的强力约束下连续收缩。

2017年以来,受MPA考核和金融去杠杆的影响,银行业不仅在内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调整,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银行表外理财规模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较年初略有下降,业务增速也明显放缓。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总共55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存续余额为28.38万亿元,较年初减少0.67万亿元,较4月末减少1.9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较2016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6月底,一般个人、私人银行、机构专属、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3.14万亿元、2.01万亿元、6.48万亿元、4.61万亿元,分别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6.30%、7.08%、22.83%、16.24%。其中,金融同业类产品是指专门面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其余额和占比均较年初“双降”,产品余额较年初减少2万亿元,下降31%,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占比较年初下降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此前MPA考核和金融去杠杆的影响。

截至2017年6月底,国有大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9.27万亿元,较年初减少1.70%,市场占比32.66%,较年初上升0.20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存续余额为11.80万亿元,较年初减少3.67%,市场占比41.58%,较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城商行存续余额为4.39万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存续余额为1.62万亿元,占比保持基本稳定。

同业收缩影响最大时期已过

2017年开始的MPA考核目前已进入实质性考核阶段,管理层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对中小银行的快速扩张进行约束,资产端通过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去约束银行广义信贷的增速,并将银行表外理财也纳入考核体系实现银行广义资产全口径监管;负债端通过考核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去约束中小银行依赖同业负债支撑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的模式,并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将应付债券科目下的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资产负债两端同时约束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构成一定的压力,中小银行开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资产增速逐渐放缓,部分银行开始收缩同业负债进而带来缩表。

从资产端看,剔除国有大行和次新银行股以外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基本都在8%左右,大部分银行落在8%-8.5%的区间,资本充足率作为MPA考核一票否决的硬约束制约着银行规模的扩张,在银行完成新一轮资本补充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之前,银行广义信贷不太可能快速增长。从效果来看,2017年中报显示,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大幅下降,除个别银行外,大部分上市银行都将广义信贷增速做了调整。

从负债端看,近几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脱媒的深化,银行存款增长乏力,但中小银行此前几年仍维持了相对较高的规模和利润增速,主要原因是快速扩张了同业负债等主动性负债。但在MPA考核的压力下,各家银行在2017上半年对负债结构主动进行了调整,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截至2017年6月底,若不考虑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几乎所有上市银行都符合同业负债占比考核的要求;若考虑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除杭州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等少数几家银行以外,大部分银行都达到监管要求。

由于MPA考核通过资本充足率约束广义信贷增速,同时通过同业负债占比考核约束主动性负债的增长,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总资产增速在上半年大幅下降,2017年6月甚至出现国有大行资产增速首次超越股份制银行的情形。

此外,金融去杠杆持续抬升同业负债的成本,从而抑制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吸收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

自2017年4月开始,银监会接连出台6号文、45号文、46号文、53号文等文件,旨在强化同业链条的监管,与MPA框架保持高度一致。针对同业投资链条的监管更加严格,针对性也极强,剑指最近两年高速扩张的同业投资链条,包括上游的负债端的同业融资和下游资产端高速增长的债券投资,强化此前的去杠杆力度,对于监管套利、杠杆套利、空转套利等构成持续的约束。

这与此前MPA的要求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贯性,MPA考核提供了一个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而金融去杠杆的系列监管政策则提供了针对具体业务的监管要点,细化针对同业链条的监管。

对同业鏈条的监管从负债端和资产端均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监管要求,过去两年,银行在负债端快速做大同业理财、同业存单,在资产端通过委外或自营投资债券市场,并加杠杆做高收益的模式可能将难以持续。

未来对同业负债的监管将更加严格,同业存单有望纳入同业负债,或将实行总口径1/3的控制,同业存单量和占比高的银行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对于表外理财强化穿透管理,严禁资金池。另一方面,对银行投资债券的杠杆比例限制和对委外投资的穿透监管,将直接债券投资以及通过特殊目的载体、表外理财等方式开展的债券投资纳入统一监管的范围。

从同业存单的发行价格和发行量来看,除了监管趋缓的因素以外,各家银行积极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以达到监管的要求,同时也在积极约束自身监管套利、杠杆套利、空转套利,去杠杆取得一定的实质性效果。

从源头来看,2017年中报之所以出现7家银行缩表与同业端的收缩有密切关系,随着2017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对资产负债结构的积极调整,大部分上市银行基本符合监管的要求,同业收缩边际变化和影响最大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后续即使去杠杆的政策继续推进,影响的程度也不会像2017年二季度这么大。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负债表存单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浅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
资产负债表实务分析
从村镇银行资产负债情况看我国小微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