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戈 甄权铨
论文化语境对《费加罗报》新闻可读性的制约①
张 戈 甄权铨
本文首先梳理了制约外文新闻可读性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随后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以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网络版)的新闻为语料,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面分析了文化语境在词汇文化内涵、篇章衔接和连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定性的研究方法,阐释了文化语境对中国读者正确理解外文报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新闻;文化语境;《费加罗报》;可读性
对外语学习者而言,外文报刊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语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阅读外文原版报刊望而却步,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不能保证完全读懂这些语料。外文报刊对于中国学生究竟难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梳理了影响新闻可读性的因素,并搜集了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LeFigaro)网络版2015至2016年重要事件的深度报道60余篇,通过篇章分析的定性研究,发现法国记者撰写的法语新闻在词汇的选择、篇章的组织和观点的表达等方面渗透的文化语境是造成中国学生阅读法文新闻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
1. 关于“可读性”
可读性(英文:readability,法文:lisibilité),顾名思义,指的是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所感受到的困难程度。人们对于文本可读性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率先聚焦于量化文本阅读性的研究。1948年,她与珍妮·卡希尔(Jeanne S.Chall)提出计算公式:I=0.15*X1+0.04*X2*Mesnager J. 《 Pour une étude de la difficulté des textes : La lisibilité revisitée 》. Le français aujourd’hui, 2002, 2(n° 137) : 29-40.被认为是量化可读性的研究中里程碑式的成果之一。公式中的X1代表词汇因素,以词汇频率系数的形态呈现。一篇文章的词汇频率是以基础词汇表为蓝本,通过计算未在此表中出现的词汇占全文的比例而得出的;X2则代表句法因素,此处将句法的复杂性简化为句子的单词数。计算结果越高,说明文章难度越大,可读性越低。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学界指出此类量化可读性的公式尚有局限性,认为“这些指数并不具备绝对的科学性,与其说是一种‘指数’(英文:index,法文:indice),不如说是一项‘指征’(英文:indicator,法文:indicateur)”*Ibid.。此外,公式指数过于单一,仅从文本的词汇和句法两方面衡量其可读性水平。而实际上,许多因素都影响着一个人对篇章的阅读理解。图1展示了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例如“信息密度”,即文本是否需要大量知识储备,行文信息是否过于陌生,概念是否抽象;“认知负荷”,即文本是否涉及多种推论,需要何种深度的分析、论据或评论等。这些因素或与读者自身相关,或与篇章相关,都对文本的可读性产生影响。
图1 影响文本可读性的因素*摘自Oakland, T. and Lane, H. Language, reading, and readability formulas: Implication for developing, 2004.
图2 文本可读性与读者理解力的关系图*摘自Jean-Yves Boyer, La lisibilité, 1992, p.8.
自80年代起,学者们将文本结构纳入文本可读性的研究范围。图2是加拿大学者让-伊夫·布瓦耶(Jean-Yves Boyer)在探讨文本可读性与读者理解力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关系图。他指出,“正是行文的语意连贯、文章结构衔接这种难以量化的指征,对文本可读性的影响最为深远”*Boyer J-B. 《 La lisibilité 》. Revue Française de pédagogie. 1992,n° 99 : 5-14, p. 12.。
2. 外文报刊对中国读者的可读性障碍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体裁,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行文结构。不同于以快速传递和报道事实为目的的简讯,对事件进行深度分析的新闻报道往往言辞考究、内容丰满、引经据典、结构复杂。形成这种语言特点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其一,记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较高,对他们而言,为自己和同行写作的意义更胜于为读者撰写报道的价值*Dalecki L, Dominic L. Lasorsa, Seth C. Lewis, 《 The news readabilityproblem 》, Journalism Practice. 2009, 3(1):1-12.,在报道中使用专业术语、书面语、同义词交替以及多种修辞方法是记者彰显文采的常用手段。
其二,新闻传播的任务不仅要求记者快速、客观地报道事实,其更深层的意义是“缓解和改变人的社会存在,逐渐更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状态,并能起到带动一个社会整体变化的作用。总体上说,新闻活动是一种言语行为,并以把关人的作用影响受众”*李杰. 《媒体新闻语言研究》.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6.。因此,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会从多个角度深度挖掘事件的原委,不时地嵌入自己的主观思想,给读者呈现出一篇深刻妙文的同时也加大了读者解码的难度。
其三,从社会角度来看,科学技术革新、政府体制发展、全球化进程等社会现象与读者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投射在新闻报道中,读者对这些主题的熟悉度低,阅读趣味也会减少。
其四,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语法和词汇只是外文新闻可读性障碍的一个表层方面,读者是否能够通过文字建立与作者之间心理层面的互动则是读懂外文新闻的重要条件,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是连接读者认知、程序性能力、知识储备和篇章信息的桥梁。
意义的解读离不开语境。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于1923年和1935年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这一对概念。前者指与语言交际活动直接相关的客观环境,后者指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的整个文化背景。从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语言是一种意义潜势,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则是在众多可能中做出选择,而人们的选择不仅决定于交际主题、对象、方式、风格等情景因素,还取决于交际者所生活的历史、风俗习惯、社会规约、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
认知语言学家菲尔墨(Fillmore)提出的“框架理论”从语言使用者心理的角度证明了文化语境在语篇生成和理解中的重要意义。他将框架(frame)定义为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把框架看做是“一种认知结构方式”,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朱永生. 《语境动态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4-130, 第130页。。菲尔墨认为语义概念是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向基础之上的。由于国家之间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社会历史、思维方式和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它们拥有的框架自然也可能各有不同。2015年初法国巴黎《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之后,“Charlie”(查理)一词对法国人而言激活的是捍卫言论自由的精神,但对中国人,特别是不熟悉该事件的读者而言,“Charlie”只不过是一个人名。
文化语境不仅使一些词汇具有了文化喻意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在篇章的衔接和连贯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是在语用推理的过程中实现的。交际过程是语境的构造过程:发话者有意识地操作共有知识来构造有利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统一体;受话者从共有知识中激活相关的要素,并且加入交际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信息,构造能够有效理解话语的语境统一体*何兆熊,蒋艳梅. 《语境的动态研究》. 外国语,1997,6:16-22.。记者报道或评论某一事件常常会借助语用预设、“间接语境”(英文:distant context)*朱永生. 《语境动态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4-130,第124页。等手段简洁而娴熟地利用或插入与事件相关的其他背景信息,生活在同一文化共同体之中的读者能够通过激活百科知识而领会记者的意图,但外国读者往往会感觉这些语句衔接断裂,意义不连贯。
综上所述,除去阅读必备的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外,读者对对象国文化语境了解得越清楚,其认知、程序性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和篇章信息之间的互动就越顺畅,篇章的认知负荷越小。
1. 词义层面
媒体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给受众提供信息、报道事件,还包括对事件进行评论、解释、为受众提供建议,甚至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有诱导的功能*Moirand S. 《 Responsabilité et énonciation dans la presse quotidienne : questionnements sur les observables et les catégories d’analyse 》. Revue de sémio-linguistique des textes et discours, 2006, 22.。一篇新闻报道是历时和共时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的叙事网络。历时线索纵向记录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而共时线索则深度挖掘与事件相关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记者的观点和视角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巧妙地渗透到这条横向线索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往往超越其本义,具有特殊的隐喻义、社会义或传载着对特殊事件的记忆。
(1) 词汇的隐喻义
在法文报刊中,记者善用形象化的措辞,通过隐喻、转喻等手段在读者眼前呈现一个鲜明的画面,简单的几个词常常能带来长篇累牍所不及的效果,而读者需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在画面和概念中建立联系。
例如,在“伊拉克军队从伊斯兰恐怖组织手中夺回安巴省首府拉马迪” (《L’armée irakienne a repris la ville de Ramadil’État islamique》, 2015/12/28,lefigaro.fr)这篇报道中,伊拉克议会议长贾卜利(Salim al-Joubouri)称此次胜利是尼尼微省的解放的“发射台”(Elle représente une rampe de lancement pour la libération de Ninive)。“发射台”(rampe de lancement)这一航空术语让人联想到导弹等武器发射瞬间的速度和威力,同时法语中“rampe de lancement”具有“将某事公之于众并推向成功”的引申意义,暗含“尼尼微省的解放”势不可挡。又如,在关于法国低生育率的报道中,记者写道:“经济危机以及政府连续削减家庭政策的预算可能是法国人生育率低的原因 ”(法文:d’autres observateurs évoquent de possibles effets de la crise économique et des coups de rabot successifs du gouvernement dans la politique familiale)。记者用名词短语“des coups de rabot”(用刨子打薄,刨几下)对应中文动词“削减”,更为生动地描绘预算“被用力磨薄”的过程。 “coup”,名词,意思是“一下、一击“,法文中有短语“donner un coup de poing”(打一拳),电影《400击》(LesQuatrecentscoups),都体现了“coup”一词短促有力的意象,记者用“des coups de rabot”渲染了政府强有力的缩减预算的举措。
(2) 词汇的社会义
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具有不变性,但在时代的变迁中,语言符号特别是语音、语义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例:Ce mardi, devant les familles de victimes de dizaines de fusillades, il a annoncé — avec des larmes dans les yeux — une série de décrets présidentiels qui viserontlutter contre 《le fléau》 de la violence des armes, tout en préservant le sacro-saint deuxième amendement de la Constitution qui garantit le droitavoir des armes.*États-Unis : Obama contourne le Congrès pour restreindre la vente d’armes feu (美国:奥巴马绕过国会限制枪支贩售), 2016/01/05, lefigaro.fr.
(本周二,面对众多枪击案的遇难者家属,总统奥巴马的眼中噙满泪水。他宣布将颁布一系列总统法令治理枪支暴力顽疾。同时,控枪令也将遵守“神圣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后者赋予了美国公民携带武器的权利。)
在美国,尽管枪杀案年年发生,支持持枪者仍大有人在。 “sacro-saint”是“sacré”(神圣的)和“saint”(圣人)组合在一起的合成词,源于宗教,本意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神圣不可侵犯”。但在实际应用中,该词往往具有讽刺意味,表示对某人或某物过于夸张的崇敬。记者用这个词实际是对美国持枪合法化的讽刺,宪法第二修正案正是枪支暴力的祸根。
(3) 事件词汇
法国学者苏菲·穆瓦兰(Sophie Moirand)在其《日报的责任与叙事》一文中曾提出“事件词汇”(英文:event word,法文:mots-événement)的概念。她认为,记者在新闻叙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插入自己的观点,或称“视角凸显”(英文:lignting,法文:éclairage)*Moirand S. 《 Responsabilité et énonciation dans la presse quotidienne : questionnements sur les observables et les catégories d’analyse 》. Revue de sémio-linguistique des textes et discours, 2006, 22.。凸显事件的某些侧面(英文:facet,法文facette)时必然意味着会遮掩其他方面,记者通过选择不同的词汇和句法来暗示自己的主观视角(如表示限定词、强调句等),而他们的观点是否被读者理解,则主要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英文:cultural pre-built,法文:pré-construits culturels)。例如,法文报刊提及“la Chine(中国)”时,往往在法国读者头脑中激活的是一个出口廉价商品的大国的形象,而中国读者很难持相同的观点,原因在于法国等西方媒体无数次地报道此类“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新闻,导致欧洲等国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惧怕中国企业的竞争。
例:L’an dernier, l’Allemagne, un des seuls pays européensne pas se barricader facel’afflux de réfugiés, a ouvert ses portesquelque 1,1 million de demandeurs d’asile, un record historique. Plus de 400 000 d’entre eux sont des Syriens fuyant la guerre qui ravage leur pays, et arriventl’issue d’une longue et périlleuse odyssée.*Allemagne : manifestations contre les réfugiés(德国:人们组织拒绝难民的游行), 2016.1.11, lefigaro.fr.
(作为欧洲国家中唯一没有阻止难民涌入的国家,2015年,德国向110余万避难申请者打开国门,创下历史之最。这其中,有40余万是叙利亚难民,他们经历了漫长的冒险之旅,终于逃离硝烟四起的祖国。)
《奥德赛》(Odyssée)是荷马史诗之一,讲的是奥德修斯(Ulysse)在特洛伊战争之后经历十年的磨难和凶险,最终回到祖国与妻子团聚的故事。至此以后,人们用奥德赛形容充满艰辛、探险般的长途旅行。作者用这个词,目的是激活读者对奥德赛神话的记忆,与叙利亚难民为逃离战乱,终到达避难国的经历形成类比;同时,频发的海难与残酷的战争也与奥德修斯的经历相呼应。
2. 篇章衔接
苏菲·穆瓦兰提到,“阅读是一项活跃的智力活动,需要读者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参与。读者不仅要通览全文,辨识词汇,还需要激活已有的语言外的百科知识,并根据所提取的信息以及信息和信息之间的联系来推导篇章的意义。”*Moirand S. 《 Approche globale de textes écrites, Etudes de linguistique appliquée 》, 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 1976, 23, p. 89.回指是最主要的篇章衔接手段,回指词和被回指对象之间的联系在很多情况下受到文化语境的制约,需要读者细细揣摩。
(1) 名词回指
名词回指是常见的回指手段之一。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为了避免重复,增加文采,常常使用名词回指,来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这些名词常常蕴含本国人所熟知的社会文化背景,但对于外国读者则往往构成理解障碍。
例:La généralisation de l’obligation du contrle des antécédents judiciaires et psychiatriques avant une vente d’armes est au cur de la batterie de décrets décidés par Obama. Ce système de contrle reste absent des foires itinérantes et d’Internet. L’exécutif entend aussi colmater les failles en exigeant que tout vendeur soit détenteur d’une licence.*Etats-Unis : Obama contourne le Congrès pour restreindre la vente d’armes feu (美国:奥巴马绕过国会限制枪支贩售),2016.1.5, lefigaro.fr.
(奥巴马控枪令中最重要的是扩大对购枪者实施的背景调查,包括前科调查以及精神疾病的检查。这一检查系统目前并未在枪支集市和互联网上生效。同时,为填补管理空白,总统要求所有渠道售枪者都须持执照许可。)
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而总统是最高行政权力的拥有者。记者用exécutif(行政官)一词回指上句的奥巴马,实际也是一种用持有物代指持有者的转喻手段。在全文中,与奥巴马相关的回指有6种形式:Obama(奥巴马),le président(总统),l’exécutif(行政官),il(他),l’exécutif anticonstitutionnel (反宪法行政官),ancien professeur de droit constitutionnel(曾经的宪法法律专业教授)。这些不同形式的回指,特别是名词回指不仅起到了篇章衔接的作用,还间接表现了美国立法和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
(2) 联想回指
(正是在凡尔赛宫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奥朗德曾宣布这项宪法改革的提议,希望当局能够更好地对抗恐怖主义的威胁。)
作为文章第二段的句尾,这句话中出现了la réforme constitutionnelle(这项宪法改革),并且是全文中首次出现这一名词结构。这是一种不能自主的所指形式,在篇章中应该有先行词,否则读者会感到费解:“哪一个宪法改革?什么样的宪法改革?”在段落的中间,与本句间隔4个句子的地方,出现了另一句话:“Mais la grogne de la gauche du PS n’avait alors aucune commune mesure avec celle qui agite aujourd’hui les socialistes au sujet de la déchéance de nationalité.”(译文:然而这次关于取消国籍的提议则引起社会党左派内部更为激烈的纷争) 法国自2015年发生多次恐怖袭击之后,总统奥朗德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捍卫自由的“查理精神”已经不能抵挡恐怖组织的凶残,政府需要采取实质性措施保护国家和民众的安全。因此在2015年11月13日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之后,总统提出修改双重国籍这一宪法条款。如果读者没有跟踪这个时事新闻,不清楚取消国籍和宪法改革之间的联系,加之回指与先行词之间的距离较远,会对这两个句子甚至整个段落理解得不透彻。
(3) 回指断裂
例:Dans la foule éparse et peu dense, on retrouve des couples plus ou moinsgés, des parents venus avec leurs enfants, des femmes et des hommes venus sans hésitation. La jeunesse brille par son absence. Ils ont probablement écouté Ernest Hemingway et ont appliquéla lettre samedi soir l’adage selon lequel 《 Paris est une fête 》.*La France rend hommage aux victimes des attentats de 2015(法国悼念2015年恐怖袭击遇难者), 2016.1.10, lefigaro.fr.
(在零散的人群中,我们看到年老的夫妇、带着孩子前来的父母,以及毫不犹豫赶来的男男女女。年轻人寥寥无几。参加集会的这些人实际上不折不扣地践行了海明威的那句名言“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篇章中有时会出现定冠词引导的名词结构,是一种不能自主的所指形式,但前文并没有出现它的先行词,这种回指断裂的现象往往会让读者感到信息缺失。例如这则关于奥朗德召集民众悼念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的遇难者的报道。记者描述了前来参加追思会的群众不多,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l’adage(那则名言)首次在文中出现并用定冠词l’限定,实为间接回指,或称外指,只有读者记忆中与之相关的记忆或百科知识被激活时才能明白l’adage到底是哪句名言。在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作家海明威讲述1920年代旅居巴黎生活的回忆录《流动的盛宴》(英文:A Moveable Feast,法文:Paris est une fête)跃居法国畅销书榜首。书中的名言:“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able feast.”(“如果你够幸运,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巴黎将永远跟随你,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于是成为了巴黎人在恐怖袭击之后寻找精神慰藉、回应野蛮行径的力量来源。
“一门语言不是一个装满词汇的口袋,看懂一篇外文文章不是将口袋中的每个词用母语去替代……人们常常认为阅读就是要试图借助上下文读懂文章中的难词,这个观点是片面的。”(Moirand 1976:87)中国的外语学习者需要走出这个误区,养成连续追踪新闻的习惯,同时扩充自己对于对象国历史文化的知识储备,完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才能准确识别报刊中文化语境限制下的词汇内涵、篇章衔接以及记者的主观视角,从而真正克服外文报刊的可读性障碍。
李杰. 《媒体新闻语言研究》.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6.
朱永生. 《语境动态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4-130.
何兆熊,蒋艳梅. 《语境的动态研究》.外国语,1997,6:16-22.
Boyer J-B. 《 La lisibilité 》.RevueFrançaisedepédagogie. 1992,n° 99 : 5-14.
Dalecki L, Dominic L. Lasorsa, Seth C. Lewis. 《 The news readabilityproblem 》,JournalismPractice. 2009, 3(1):1-12.
Mesnager J. 《 Pour une étude de la difficulté des textes : La lisibilité revisitée 》.Lefrançaisaujourd’hui, 2002, 2(n° 137) : 29-40.
Moirand S. 《 Responsabilité et énonciation dans la presse quotidienne : questionnements sur les observables et les catégories d’analyse 》.Revuedesémio-linguistiquedestextesetdiscours, 2006, 22.
Moirand S. 《 Approche globale de textes écrites, Etudes de linguistique appliquée 》,PeriodicalsArchiveOnline. 1976, 23.
Oakland T, Lane. Holly B. Language, reading, and readability formulas: Implication for develop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Testing. 2004, 4(3).
H09
A
1002-1434(2017)02-0015-08
(作者信息:张戈,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甄权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2016级研究生)
①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科研培育项目《传播学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研究-以跨文化传播中的汉译法为例》(项目编号:CUC14A56)的中期研究成果。本文的撰写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傅荣教授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明利教授的建议和指导,在此致谢。
Le contexte culturel dans la lisibilité des articles du journalFigaro
Résumé : Cet article retrace le développement du concept de la lisibilité et met en relief les facteurs linguistiques et extra-linguistiques de la lisibilité des presses étrangères. En prenant comme corpus des articles de presse sur le site lefigaro.fr et le contexte culturel comme point de départ, l’article analyse au niveau lexical et discursif le rle important du contexte culturel dans la connotation des mots et la vraie compréhension des textes, et débouche sur la conclusion que le contexte culturel aide les lecteurs dans leur compréhension de presses étrangères.
Mots clés : le contexte culturel ; la lisibilité ; la presse ;LeFig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