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琰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1+X微学分制下商务英语微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胡 琰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针对当前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课程内容、形式及实训操作设计上的刻板与笼统,提出构建1+X微学分制下微课程的教学体系,重组教学内容、重排教学形式、创新教学设计、创新评价手段,是分层教学法在实训类课程中的一种新形态,充分体现自主、多元、个性发展及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微学分; 微课程; 分层教学法; 教学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在学科归属上一直不清,究竟归属于应用语言学还是经管类学科或是交叉性学科分支始终存在争议[1]51-56。所以作为衔接毕业实践的综合实训类课程,《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必须要有清晰的课程定位及项目梳理。根据《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浙教高教(2014)102号〕文件精神指引,目前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大力推广的分层分类小班化教学、弹性学分制以及“微课程”“微学分”等新型教学理念是否可以嫁接应用于综合实训课程,以及在分组讨论、自学产出过程中引入“导师制”能否更有效地激发小群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成效,都是值得开发与研讨的课题。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在思维智力及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标准及教学内容,它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一脉相承。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学生在地域、基础、动机、愿景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分层教学模式被提上议程。在国外,美国是最早施行分层教学的国家,这也与美国自身“大熔炉”的移民特色不可分割。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分层教学不断被深化、细化,“小班化”模式一时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各省市引进了分层教学理论并加以实践,但在英语教学领域,特别是专业英语教学上加以实践与研究的成果比较少。在分层教学法的基础上,文秋芳进一步提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将来的职业,选择不同的技能组合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集中时间和精力,从“菜单式”的课程中挑选自己想学、善学、且一定能学好的课程。”[2]283-292
随着移动通讯、社交媒体及开放教育资源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微”载体也逐渐渗透到教学领域,“微”教学模式在这十年间得到广泛的推崇。2008年,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概念,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3]65-73。而“微学分”的概念是在高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下,借鉴微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提出的一个新名词[4]148-152。在分层教学菜单式课程自选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微课程”与“微学分”制,正是源于目前高职学生欠缺职业素养及人文素质的考虑。在社会急需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崇德尚能”高标准的当下,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贯彻既紧密结合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及道德素质,且基于学生自身的职业愿景与个性选择的教学思想,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有帮助。导师制是15世纪初期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科姆开创,他为每位学生配备专职导师来负责其学业。这一理念引入国内后,形式与内涵发生了转变,衍生出一种形同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5]119-120。通过双导师的合作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并架构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通过双导师的综合指导,将会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认知、岗位认知及自身职业发展定位更加清晰。
就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现有教学状况而言,实践教学本质上仍是传统理论知识的再现,实践项目无具体岗位定位可循,项目内容缺乏真实性和综合性,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有待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模式与实训项目
在分模块搭建的教学模式下,拼盘化痕迹严重。且由于模块间难易区间大,所有学生都需要接受全部模块的学习及实训方能获取学分,易倾向于“填鸭式”教学,与学习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个体意愿及他们的能力拓展需求不相适应。
实训项目的内容设计上仍以项目化训练为主,部分实训能力目标及项目任务与以往专业课程重复率或近似度颇高,岗位针对性比较模糊,对接的职业能力较为笼统,且欠缺真实性与创业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与实训成果
教学通常在传统多媒体教室或普通实训室展开,虽主导学生实训实践活动,但教师知识点及布置作业任务的讲授时间仍占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此外,虽进行了课堂分组教学,但课外无法保障及指导监控组内成员的参与度,分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作业、任务甚至考核形式仍与其他专业课程类同,采取小组汇报、表演;个人写作、口语等内容。所取得的实训成果形式传统,创新不足,内容上不具职业导向性及市场参考价值。
(三)评价体系
虽偏重过程性评价,但由于教学模式及内容的刻板化设计,导致部分能力水平过高或过低及诉求多元的学生群体无法真正达到其学习愿景而敷衍被动学习,最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产出成效并不理想,直接影响成绩甚至学分。此外,虽已纳入学生小组评价及组间评价作为教师主体评价外的有效补充,但对过程性学习的评价标准不够精细,往往有学生质疑小组评价的意义。同时由于实训成果仍类同于普通的课程作业,故评价缺乏来自企业行业的真实性。
《商务英语综合实训》是实训实践指导类课程,一般开设在短学期或两至四周内完成,40~60学时左右,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语言、外贸业务及涉外商务等技能。1+X微学分制下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将从下述四方面重建该课程的体系,对课程的定位、内容、教学形式及评价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一)重构课程体系
作为一门衔接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综合实训类课程,《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必须充分考虑时代背景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外部因素,还应结合校内外实训实验条件及师资水平等客观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愿景与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发展、多元选择的可能。因此,必须对原有的课程定位及体系进行重构。在这门综合实训类课程中,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中关于毕业生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的方向设计,开发含实践辅导及操作两方面的微课程供学生多项组合选择,实现学生根据自身职业愿景及兴趣爱好多元选择的可能,并设置合格学分及奖励学分,鼓励有能力者多得学分,这比原有仅仅单门课程成绩的高低差距能更有效直观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图1所示,1+X微学分课程体系中,“1”指的是学生必选的实践辅导(理论)部分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及需要在五大微课程方向中自由选择微课程进行研修,要求必须积满1分的额定学分才能进入到实践操作(实训)模块。“X”指的是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项甚至多项实训部分的微课程,从而累积至少1分的实训部分额定学分。“1+X”意味着学生至少需获得2学分才能被认定通过综合实训课,而不设上限也正是因为体系模块的多层多重性,让学力富余的学生能挑战自我,争取奖励学分(参见图1)。
图1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二)重组教学内容
以“贴合岗位实际、对接岗位能力、突出专业技能、渗透文化培植”为主体目标,梳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核心课程、支撑课程的主要内容脉络,从中挖掘重点或未曾涉及的知识点,以此作为实训课微课程中实践辅导(理论)部分的主题内容,以凝练浓缩、突出精华的形式来呈现,从而避免学生对于某些商务专业知识反复接触而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个课程方向,具体开设两门以上的以理论为基础,以操作辅导为主线,以实用精炼为标准的微课程,学时控制在2~4课时内,学分根据课时量具体到0.2~0.6分/节,充分体现课程“微”而“精”的特色。而在实践操作(实训)部分,应设计更多能体现实用性、对口性、真实性的案例操作,可借助工作室载体,将其仿真或全真项目引用到实训课堂,设计为项目作业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具体的课程内容重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参见图2):
图2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课程内容
(三)变革教学方法
实行微课程教学体系后,综合实训的讲课安排完全可以利用短学期或停课实训周灵活安排,突破以往固定时间固定课程的单一刻板模式,把选课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只需在规定的教学周内完成包括实践辅导+实践操作的定量学习并顺利通过考核拿到额定学分(根据实训课的课时总量界定,一般40节课时总量的实训课额定学分为2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超额学习、超额完成实训操作项目,并且获得额外的奖励学分,可计入最终毕业的总学分。
在实践辅导(理论)部分的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除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讲练结合与项目化训练外,可根据实际需要编排不同的授课形式,如座谈、讲座、参观等;场所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安排除一般多媒体教室外的会议室、演讲厅、工作室、机房及校外企业等;每一类微课程方向的授课,可由一位甚至多位教师组合授课,取代传统一位主讲教师贯穿整门课程的授课形式,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们的教学专长及各自的特色,做到优势互补。同时,积极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与校内教师一起完成微课程的授课任务。而在实践操作(实训)部分,可利用微课程、微课堂的灵活性、交互性强的优势特点,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囿于固定教室、实训室及实训课时的局限,引入导师制,由导师与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内容、方向的不同双向选择、共建学习小组。学生可自选一个以上的小组参与多项任务,同一个项目下可由多位导师带队形成竞争机制,由导师指导、带领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段内自由组织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组织形式如下图所示(参见图3)。
图3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微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四)多维评价手段
多维化的评价手段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根据学习、实训内容的不同,成果呈现形式的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一些理论性为主的讲座、座谈、课程等以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定平时成绩及是否获得学分,而操作项目则要逐项制订较为完整的评价标准,依据不同的标准来评判不同的项目;其次,多维化指的是评价方的多层次,不能完全由任教老师来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尤其操作项目上,导师带队的小组存在组间竞争,各自导师的打分必然有主观因素的干扰,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客观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可考虑由本专业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不同届的学生、企业方专家等组成一个第三方评价小组。
多维评价手段能更好地对不同项目成果进行较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也是一种与未来职场接轨的评价方式,专家、学生、企业方正是代表了未来的老板、客户与权威业界机构等。本课程多维评价手段的构成如下图所示(参见图4):
图4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微课程多维评价手段
(一)特点与意义
首先,“微学分”“微课程”从学生的素质现状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自由选择性、组合性、发展性不仅满足学生不同的愿景需要,也使他们个性能得以彰显,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及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其次,这种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下的构建形式充分诠释了学习自由的原则与精神。学生不仅在选择方向、课程、导师及小组上有自主权,不受固定学分的限制,也可自由支配时间。此外,在导师制下的实践操作环节,导师的指导形式多样,学生的小组活动形式也可以多样,学生与导师一起探讨甚至争辩,共同完成一项成果,并最终进行组间PK。这种形式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的组织结构,构建起基于自由、自主、自然的教学互长形态。
再者,在传统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全员参与程度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学生基于自主与自由选择的课程模块,并全程参与讨论、学习、成果的完成及最终的评价,全程负责教学活动管理与监督,这对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主观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微学分”“微课程”的自主组合学习模式正是为了改变部分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参与者,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问题与总结
课程体系的构建并非朝夕之事,也非一人之力可成。从课程定位梳理、教学内容整理、教学标准制订及课程资源的建设,再到课程评价手段的完善及运作管理与配套建设,方方面面环环紧扣,前期的课程筹备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也需得到上级教学部门的机制保障与教改扶持,包括各方面教学实训环境、设施、条件等许可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开展实施。
微课程体系在学分制定、授课形式、实训操作、评估手段各方面都是打破传统的创新举措,因无前例可循也可能存在疏漏或失误,需要边操作边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渐渐完善,过程与成效可能有待时日。因此,教师团队所付出的工作量将会是巨大和繁复的,需要有一支不吝奉献的教师团队才能支撑整个课程体系的搭建与教学工作。此外,教学创新的推进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上级教学部门的肯定与支持。
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课程一直以来形式单一、内容重复、教学刻板、轻于实践的诟病有望在重整教学模式后得以全面改观。通过融合微学分、分层分类小班化教学、导师制等最新教学理念而构建的1+X微课程教学体系,为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及短学期实践教学内容的编排提供了一个定位清晰而特色鲜明的参考。
[1] 张佐成,王 彦.商务英语的界定[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6).
[2] 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3]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4] 林长兴.理工高校“1+X”微学分素质教育课程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5] 刘云祥.现代学徒制下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观察,2015(4).
ConstructionofMicro-lectureTeachingSystemUndertheMechanismof1+XMicro-creditforBusinessEnglishCourse
HU Y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Public Managemengt,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
As to the inflexibility and indistinctiveness of current teaching contents, model and practice of Business English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a novel system named Micro-lectures System based on 1+X Micro-credit has been proposed to recombine the teaching contents, reconstruct the teaching mode, redesig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reset the evaluation tools. It performs a new form for layered-teaching, and represents the features like independence, multiplex, individuality and the teaching concept like learner-centered method as well.
Micro-credit; Micro-lecture; layered-teaching; teaching system
2017-04-25
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翻译作坊’形态下高职商务翻译课堂合作学习范式构建”(Y201636418)的成果之一。
胡 琰(1979-),女,浙江吴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G712
A
1672-2388(2017)03-0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