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餐

2017-11-23 02:19费伯俊
解放军健康 2017年3期
关键词:淮扬菜人用中餐

文/赵 霖 图/费伯俊

舌尖上的中餐

文/赵 霖 图/费伯俊

有一种风趣的说法:“中国人用舌头吃饭,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法国人用鼻子吃饭”,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自古以来中餐都最重视“五味调和”的特点。食物和菜肴的“味”是中餐的灵魂,不同的食材、形形色色的调味品、丰富多变的烹饪手法,使中餐各种食物的美味令人难忘。

中餐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光是菜的味道,就有咸鲜、香咸、香辣、咸甜、咸辣、酸甜、酸辣、麻辣、五香、椒盐、酱香、香糟、怪味、椒麻、荔枝、甜香、鱼香、蒜泥、姜汁、芥末、烟香、苦香、红油、陈皮、家常等20多种。“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品尝中餐的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不同地区的差别,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四川的麻辣,山东的咸鲜,广东的清鲜,陕西的浓厚……不同菜系创造出独特的烹饪方法,才造就如此丰富的口味。

中餐菜肴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人们常说鲁菜是宫廷菜,粤菜是商贾菜,淮扬菜是文人菜,川菜则是市井菜。各个地方风味流派的形成,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盐商云集江苏一带,饮食的豪华讲究造就了大批名厨,形成了以扬州为代表、技精味美的“淮扬菜”。北京是几代都城,官场应酬、宴请外宾、亲朋聚会,对菜肴的要求标准都非常高,所以形成了以宫廷菜、官府菜和市肆菜结合,烹饪标准卓越、格调高超的“北京菜”。

地域环境、物产及气候的差异,也是菜肴风味流派形成的原因。晋代《博物志》说:“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盛产鱼虾的苏、浙、闽、粤等地,擅长烹制水产与海鲜;湘、鄂、徽、川、陕等地,则精于家禽、野味的烹饪;东北、华北、西北这“三北地区”由于畜牧业发达,牛羊肉成为当地菜肴的主角;青藏高原干燥寒冷,所以离不开酥油茶以及奶酪与肥肉厚脂。环顾中华大地,真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猜你喜欢
淮扬菜人用中餐
天空低了
海外惠侨工程
——中餐繁荣基地简介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湖南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用初心使命铸就的历史丰碑
河中餐厅
一棵树
传承与创新 殷允民谈淮扬菜
淮扬菜集团厨艺代表团美国之行满载而归
卢海田全面推进中餐繁荣计划 提升海外中餐产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