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红
(伊春市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如何提高地方年鉴的实用价值
王淑红
(伊春市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年鉴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服务于社会现实。如何提高年鉴的价值,要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谋篇立目,收录全面、翔实、权威、精准的地情信息,具备与时俱进的编纂思想,才能有效提高年鉴的实用价值。
提高;年鉴;实用;价值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它是集数据、情报、资料为一体的多元信息载体,具有为现实服务的多种功能。年鉴的实用性决定年鉴的价值,只有“有用”“有人用”,而且用的人越来越多,年鉴才能长期立足,繁荣发展,才能成为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和使用的文化产品。因此,编纂地方年鉴要树立为更广泛的读者群服务的意识,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做到雅俗共赏,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笔者结合编纂《伊春年鉴》的多年工作实践,谈一谈一己之见。
地方综合年鉴是由地方政府组织编写的“政府行为”。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服务是地方综合年鉴首要的实用价值。因此,编纂年鉴就需要围绕政府工作谋篇立目,如实记述地方政府的施政行为,为政府各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改革开放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国家富强的根本要求。目前,在中国的社会现实中,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体现发展这个主题。地方综合年鉴作为文化产品,也要积极参与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中来,以体现年鉴的自身价值。因此,地方综合年鉴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谋篇立目,反映出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取得的成绩,出现的问题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在年鉴编纂中,为突出发展成果,就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予以体现。首先,要通过彩页抓眼球的效果予以体现。或收录各项主要经济数据设一栏集中展示;或做几年的发展柱状图,通过对比予以体现;或以图片形式展示年度事业发展亮点等。其次,在正文的框架设计上,或将重要内容位置前置、或将发展成果内容的文字量增大、或增加能够体现各业发展的随文照片数量、或以提升级层来凸显主题。伊春市从2000年恢复《伊春年鉴》编纂以来,一直是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主题进行编纂。从生态立市到产业兴市,每年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和重点工作谋篇立目。在伊春市进行林权制度改革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时,在“市情总述”类目中增设了两大试点工作内容;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时,增设了两大创建活动的工作内容;为体现发展成果,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伊春市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彩页增设了“数字伊春”、“活力伊春”等内容。近年来,民生作为政府主要工作,《伊春年鉴》就加大了对民生事业方面内容的记述。《伊春年鉴》连续编纂了17年,正是实践了这一观点,才能在助推伊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独有的价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以此为“敲门砖”,打开并提升了地方志部门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因而,每年的年鉴编纂就要突出年度重点工作及重要信息,做到重点工作突出,重要信息不漏。在对一些年度重要信息的处理上,大事记中要宏观记述,正文中要在相关内容上翔实记述,彩页中通过设置“大事要闻”等专栏通过图片展示。做到“一本年鉴在手,全域大事在胸”。《伊春年鉴》在正文中除专设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和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专项内容外,还在其他类目中展开记述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彩页中增设了相关版块。2014年,伊春市政府提出要办好三件大事,《伊春年鉴》在彩页中增设了“创建全国文明城”“承办黑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举办森博会”三项内容,每项内容有图片有文字,宏观体现了重点工作,突出了年度大事。在伊春市大开放大招商时,为突出全市招商引资这个重点工作,《伊春年鉴》将招商引资内容升格,由分目级别升格为类目级别,加大了文字篇幅。民生作为近年来政府的重点工作,更是在《伊春年鉴》中浓墨重彩,书前彩页增设了“民生事业”专版,将政府在民生上的投入,惠及百姓的实事通过照片予以直观体现。《伊春年鉴》通过多种方式突出了重点工作及重要信息,为各级领导掌握全局,把握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借鉴。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年鉴。
年鉴按年度出版,具有年度性。通俗点讲,年鉴姓年。它的属性就要求年鉴要具有年度特点。每年编纂地方年鉴,都要了解和掌握年度最新情况。要按照每年的政府工作内容,如实记述政府年度工作,从部署落实到取得成效,在年鉴中都要予以体现。要突出一个“新”字。年鉴年年编,年年都要有新意。翻开不同年度的年鉴,就要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年度特点。从形式到内容每年都应有变化。2012年,伊春市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的思路,《伊春年鉴》及时将有关第三次创业内容的文章收录其中;2015年,市主要领导变动时,《伊春年鉴》及时将这一新的信息在书前彩页中通过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收录其中,突出了年度性;2015年是“十二五”收关年,为突出年度性和资料性,《伊春年鉴》在彩页中增设了“十二五回眸”专版,通过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十二五”期间伊春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果予以集中体现。在正文“市情总述”类目内容的记述中,除收录市情基本情况外,每年都要录入全市年度重大活动类内容,以体现年度特点。随着市委市政府产业兴市战略的全面实施,伊春市的优势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每年的《伊春年鉴》都紧跟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将伊春市的优势产业形成的过程做以全面客观的跟踪记述。从最初的四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再到接续替代产业、“3+X”产业,直至今年的重点产业的发展过程,每年在年鉴中都做到客观准确及时记述,发展中产业名称和内容不同,《伊春年鉴》的记述内容就不同,突出了年度变化。同时,还要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产品特色等,凸显个性特点。从外观设计、框架设计到正文具体内容的记述都要突出地方个性特色。大都市有大都市的风采,小城市有小城市的风格,方能体现出世界的多姿多彩,才能提供不同的信息需求。《伊春年鉴》在编纂中,从封面开始,就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在封面设计上选择山水相映的照片体现伊春作为生态旅游城市的风貌;在书前彩页上设置“城市名片”“特色之乡”等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在框架设计上突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建设和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的发展;在“市情总述”类目中设置“市树、市鸟、市花”内容体现地方特色,增强可读性。
地方年鉴之所以定义为权威的地情书,正是因为它收录的资料翔实、框架系统全面,内容涉及面广,各行各业均有记述,更好地发挥了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要想做到翔实全面,就要广泛征集资料,记述全方位的发展。
年鉴属于资料性工具书,作为工具书的属性,它应该收录一年来各种信息资料。要想达到年鉴内容翔实,使用价值高,就要从资料入手,征集资料是第一要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原始资料,就编不出优质的年鉴。因此,需要在征集和收集资料上下功夫。年鉴资料主要来源于各承编单位上报的材料。但因各种原因,存在所报资料杂、不全、不准等情况,所以,编者还应从报纸、网络、文件、简报、会议材料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内容上除政府各项工作资料外,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多类信息都要收录,弥补各单位所报资料的不足。
年鉴作为上一年资料汇编的工具书,所记述和收录的内容就要全面系统翔实。内容的广度决定了使用的程度。从一个地方的大事要事到普通百姓生活的小事,从政府的重要工作到其他普遍的日常工作;无论是官事还是民事;无论是新出现的事物,还是连续记载的旧事;无论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热点焦点问题,不管是图、表,还是照片,都要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翔实,才能体现出年鉴的综合性和全面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工具书的作用,更广泛地服务现实。《伊春年鉴》在多年的连续编纂中,正因记述内容的全面,使用的人才越来越多,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领导新上任时,调阅了《伊春年鉴》,以此了解伊春市情;干部公选时,为了解市情,阅读了《伊春年鉴》;企业单位为自身发展寻找信息时,参阅了《伊春年鉴》;部分单位招人,报考人员需要了解所报单位工作内容时,参看了《伊春年鉴》;国家、省、市机关院校到伊春调研,查看了《伊春年鉴》;个人撰写学术论文需要年鉴资料;大项目立项、城市建设需要参考年鉴数据;市民了解生活信息需要查找年鉴……年鉴的实用性越来越强。年鉴不仅成为领导手中不可缺少的市情工具书,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必用的地情工具书。
年鉴收录的内容选好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零散资料编辑成有用信息。在编辑环节要做到精准,记述的信息才具权威性。
在编辑过程中,首先要对资料进行甄别。在年鉴资料的征集过程中,因涉及单位较多,每个单位所上报的材料是否是年鉴所需的资料,或材料是否准确,都是不确定的。所以,要对资料进行仔细甄别,弄清弄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不符合年鉴体例要求的、缺少内容、缺少要素、缺少信息量的材料应及时返回各单位,要求重报,对数字有矛盾的,要认真核对。同时对各单位所上报的几个材料及编者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对照比较,以确保入编内容的准确。在编辑环节要严格按照年鉴的记述语言进行编辑。一年里发生的事很多,不能一一罗列,要多选一些大事、要事、新事、特事、首事等入鉴。用精练规范的语言,将一些杂芜的原始材料编辑成有用的信息,将多数工作总结式的概括性语言精练成具体准确的信息性语句。记述文字要精,去掉一切导语、描写、议论之类,用事实说话;表现形式要精,在年鉴的多种表现形式中,是采用文章体、表格体还是条目体,都要从精确的角度去考虑。为保证准确性,还要重视校对工作。在编辑后的几个工作环节都需要仔细认真校对。即使交印刷厂的是电子版原稿,但经排版软件处理后,也要留意是否存在因操作造成丢字漏字、重复排版的现象。总之,经过选资料、精编辑、细校对的几个环节,才能保证所编辑内容的精准,才更具使用价值。
年鉴之“鉴”,具有深意,一有“镜”之义,二有“照”之义,三有借鉴之义。年鉴切实发挥“鉴”的作用,就要讲真话、道实情,既报喜、又报忧。所谓忧信息,主要有两种:一是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向和问题,包括各种不稳定因素、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不正之风等;二是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偏离,如正确的政策,由于执行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或因情况不明而形成的失误。忧信息注重于反映问题和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喜信息更为深刻,它发出的“报警信号”、亮出的“黄牌”“红牌”往往能提醒决策者及时调查,深入研究,采取对策,减少损失。[1]比如对环境的破坏、人为造成的重大灾害、收录反面人物等等的记述都是可发挥惩前毖后和防微杜渐的借鉴作用的。因此,要想提高年鉴的实用价值,还应增加忧信息的记述。
在年鉴编辑时段,有些部门上报的数字为初步统计数或工作总结的数字,往往不是最后准确数。为确保年鉴记述史实和数字的精准,全书定稿后,还需要增加返稿核对的关键环节,将终审稿返回原单位进行核对,对领导人任职时间、相关数字及史实的准确性等进行最后的修订核对,为确保年鉴信息的准确性多加一份保险,以此保证年鉴的可信度及可用性。《伊春年鉴》经过多年的返稿实践,不仅在各承编单位中树立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社会的尊重,更主要的是保证了年鉴所记内容的准确性。
年鉴是一种媒介,同电视、报纸、杂志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但却不像其他传媒那样被广泛地传播和使用。要想发挥年鉴独有的信息价值,最终成为不可替代的传媒,还需要具有新媒体意识。
编纂地方年鉴是政府行为,一直以来地方综合年鉴官书意识较浓,所载内容宏观综合,且总结类较多,强化“存史、资政、教化”功能。但年鉴的功能是多样性的,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内容逐年更新,时效性远远强于一般的期刊书籍,使用价值更大。年鉴要想成为实用性咨询参考工具书,就必须从深宫中走出来,朝着“为人所知,为人所学,为人所用”,实现由单项服务转向综合服务、由低水平服务转向高水平服务的目标。记述内容要广、记述语言要灵活,记述事物要新鲜。要以社会读者为对象,以使用为目的,以广泛的社会需求为基础。那些内部工作布置等既无社会价值也无商业价值的信息尽量少记或不记。表达方式要多样,增加随文照片、各种实用图、表格等,即使是植入式广告,也应精选照片,且不宜集中,应分放到正文相关内容处。要抓住热点,多收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政策、新规定、新举措,在“新”上下功夫,多增加年度动态信息,突出反映一年来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情况、新做法,即使是常规性条目,也更注重不同年度的动态发展。特别是一些对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等有意义的、有存史价值的重要史实更应及时重点记述,凸显动态性、实效性及史册性。这样涉及百姓生活的事更能吸引读者眼球,更具实用性。
年鉴是书籍,再好的内容也要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年鉴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要想以自己独特的内容占有一席之地,还应注重外观的装帧设计,以吸引读者阅读。在封面及内文的设计上既不应该受地方志书浓重的史册意识影响,将封面及整部书的风格设计得有一种厚重死板的感觉,也不应像其他书籍那样花哨,降低品味,缺少文化气息。而应将传统与时尚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期刊的特点。无论是封面设计,彩页设计,目录、正文、索引等设计都要融入时尚元素,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采,体现文化韵味,从而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与网络的时代,年鉴作为文化信息产物,也必须要融入电子信息时代,使年鉴信息超越时空地域限制,在更广更宽领域发挥作用。为拓宽传播途径,针对大众喜欢网上阅读的习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扩大读者群。每年年鉴出版后,要及时制作成电子版或电子书发到网上,甚至建立微信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资料:
[1]肖东发等著《年鉴学》,北京方志出版社ISBN 978-7-5144-1239-0,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2014)第 069994号,2014年 4月,第96—97页.
王淑红,大学本科,编辑,黑龙江省伊春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