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岩白 银
(1.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51)
从加强合作谈地方志工作创新发展
高 岩1白 银2
(1.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51)
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加强地方志编纂与文史资料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档案工作机构的合作,有利于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创建四者横向合作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地方志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地方志;党史;文史资料;档案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为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新时期社会大众对地方历史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地方志工作机构方志类产品不精、公益服务能力不强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机构的合作,创建四者横向合作的工作机制,是创新地方志工作方法,放大地方志工作格局,推进地方志工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多出精品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这四者又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特点,谁都不能代替谁,四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联系。从概念上看,地方志、党史、文史资料、档案都属于大文化概念、史料范畴。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都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党史、文史资料、档案都源于历史文化,都是对历史与文化的记录,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性质上看,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都具有资料性。四者在性质上均为资料、史料,都为历史研究提供资料,都是历史资料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都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材料,相互之间资料可以借鉴、佐证。《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的定义作了进一步阐述,将其界定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政协文史资料是人民政协组织推动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士撰写或口述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资料,是当代人写当代事的“三亲”历史资料。而《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表述为:“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宗教等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从上述几者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都偏重于对已发生过的史实的记录或记载,都属历史文化范畴。
(二)区别。虽然四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又各具特色,不能相互替代。一是特色不同。地方志编纂体例独特,具有地方性、资料性、连续性和综合性。中国共产党党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史料的真实性、命题的单一性、内容的系统性、体例的统一性等特点。政协文史资料是由政协委员及其联系的社会各界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通过口述和文字记述本人所了解的历史片断,并由政协文史资料专门机构征集、编辑、出版的,包括文字、口述、音像等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文史资料图书及其理论研究成果等历史资料。它的特殊性质和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史料性、三亲性、统战性、可读性、收藏性这“五性”上。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知识性、信息性、价值性等特点。二是记述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地方志以记载一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状况为主。中国共产党党史以记述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党组织的活动为主。政协文史资料以记载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档案以保存各种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为主。三是格式、体例和工作方法不同。地方志和中国共产党党史都有固定的格式和体例。政协文史资料只确定大致的收集范围和参考题目,没有统一格式和体例,写法和篇幅都比较灵活。档案则注重文献的原始性。四是取材方式不同。地方志、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档案都是取材于各种文字、图表、媒体、文献、图书等资料,主要是以第二手材料为主,以第一手材料为辅。政协文史资料则主要征集第一手材料,以亲历、亲闻、亲见者撰文、口碑资料、实地实物测绘描述等为主,以第二手材料为辅。
(一)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机构的合作,有利于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四者虽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有同一性,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地方志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是由史志部门编纂的完整、系统的历史述要,有着明显的官方史实性质。政协文史资料是由政协向社会广泛征集的是由作者忆述的历史片断,有着浓重的民间史料性质。政协文史资料可作为地方志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补充,可为其提供史料线索和史实依据。与档案相比,政协文史资料线索不求连贯但求脉络清晰、内容不求全面但求翔实丰富。档案则是历史线索连接完整、内容全面系统而简略、具有一定保密时限的历史资料。政协文史资料和档案是史志的重要资料来源,撰写地方志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离不开政协文史资料和档案。地方志、中国共产党党史在使用档案的同时,还要注重充分利用政协文史资料,使二者相辅相承,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史志专著。政协文史资料是回忆史料,一般写作较为生动,牵涉人物较多,史志专著在撰写人物、事件,特别是对历史细节的展示时更可加以利用。
(二)加强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机构的合作与联系,有利于开拓文史资料与现实结合、为现实服务的新领域、新途径,有利于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存史就是为历史研究积累和提供珍贵的资料,资政就是服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教化就是为教育后代提供鲜活的教材。加强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合力把全省各族人民建设的奋斗历程记录下来,征集汇编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献,详史书之略、补档案之缺、辅史书之证,用生动的事实帮助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了解和认识国情、省情,深刻了解和认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以共同的理想信念,汇聚更加广泛的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
(三)开展协作是创新地方志工作方式的必然趋势,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机构联手,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多出精品,是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内在要求。加强地方志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地方志与中国共产党党史、政协文史资料、档案,在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创新地方志工作方式,就要开展协作,加强与中国共产党党史、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充分挖掘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化资源,通过积极编纂富有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涵的文史资料,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开展横向合作,建立联系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挥资政作用,各级地方志机构不能唱“独角戏”,要实现由“单兵种独立作战”向“多兵种协同作战”转变。建立地方志工作协作机制,是地方志工作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随着地方志工作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地方志资源开发成果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但多为“单兵种独立作战”,没有形成全国性、区域性、跨部门协作性的工作机制,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没有形成专题化、系列化。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志的资政作用,促进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化、系列化,形成围绕中心工作,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资政成果,就必须实现“多兵种协同作战”。要将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要推动专题化、系列化,就要在本地区内外,地方志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支持、配合和帮助,努力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形成地方志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协作机制,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牵头,定期开展活动,通报工作情况,协调协作事宜,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机制共建,推进省情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无疑是推进史志编撰工作、政协文史资料工期作、档案工作的有效途径。目前,地方志编纂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机构、政协文史部门、档案工作机构都是各自为战,各自的成果多为纸质,尚未实现数据化,而且资源分散,利用起来较为不便。要实现资源共享,就需构建平台,多方联手建立省级文史资料数据库。将地方志成果、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成果、政协文史资料编辑成果、档案工作成果通过电子化,实现全文检索利用。“文史资料数字化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发挥价值的‘源头活水’。一是制定文字、图片、音视频文史资料采集、保存、管理,以及纸质文史资料数字化的标准与规范。二是实现文史资料全面数字化,包括对纸质、音像磁带等形态库存的文史资料进行数字化,以及对近年来征集或出版的带有原生电子文件的文史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在此基础上,进行元数据编目索引(按主题词、作者、分类、关键词、地名、时间等属性进行编目索引),并运用数据库系统来规范数据的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对已征集但未出版的文史资料进行数字化。三是推进文史资料统一数据库建设,实现不同形态的文史资料的一体化编目、索引、检索与访问,并通过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确保信息资源安全。四是运用大数据的思维与技术,充分发掘并深化对文史资料价值的认识,并通过资源优化重组获取更大价值。”(1)推进文史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四个部门的工作发展,填补地方特色数据库的空缺,更为当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科技文化发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服务,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乡土教材。
(三)建立共研共用机制,共同开发利用地情资料。各省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由这些特有的地域文化而产生、积淀的地情资料,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宝藏,而且还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历史资料。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地情资料,有利于促进本省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志编纂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档案工作机构都在围绕开发利用地情资料而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创建共研共用机制,有利于深入挖掘资料,多出地情资料精品成果,避免重复开发利用,浪费资源,更有利于互相学习经验做法。
注释:
①林国锦.“互联网+”时代文史资料保管与利用研究[J].浙江档案,2016(3):24~25
高岩: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省直指导处副处长;白银: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