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焕发了我的童心
我的童年是从七岁开始的。七个月大时,一场莫名其妙的病,让我无法走路、也不会说话,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毫无认知。在母亲精心呵护下,七岁时我才学会下地走路和呀呀学话,个头虽然和同龄孩子一般大了,但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几乎等同于零岁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做什么、说什么,在别人看来都十分可笑。我不知道烧红了的铁是烫手的,也不知道半斤和一斤半的区别,更分不清村里的井为什么还要分苦水井和甜水井……在别人嘲笑的目光中,我内心孤独而自闭,始终没有一个小孩子应有的天真烂漫,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边,怕说话,更怕别人问话,在路上碰到长辈或者老师,不知道如何打招呼……人们眼中的童心一直与我无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上了小学、中学。由于幼时极大的心理阴影,我的性格一直极为内向,别的孩子们在操场上疯跑时,我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静静读书。参加工作后,我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让我的性格大为改观,后来我的孩子降生了,这让我体会到了孩子童心的天真可爱,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只能让我对孩子充满了羡慕之情,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找机会体会一下焕发童心的奇妙感觉。
直到2015年,我有幸成为关工委的一员,在工作中阅读到一本《中国火炬》。捧读此刊物,领略全国各地众多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的风采,我被深深地感动着。他们年纪都很大,但童心未泯,激情似火,一年四季为青少年的成长奔忙着、奉献着。我作为这支队伍中相对年轻的一名新兵,有什么理由不焕发我内心中一直寻找的童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点事情呢?于是,我把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而这个过程,也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到基层调研时,基层五老活力四射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参与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活动时,孩子们烂漫的笑容,让我的心仿佛年轻了好多好多;而为孩子们讲传统故事时,我忽然感到自己缺失的童年似乎被上苍赠予了回来……
写惯了新闻和诗歌、散文、小说等成人文学作品的我,突然有了给孩子们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我试着以孩子的心态体会人生,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孩子的语言、心态和思考方式讲述属于孩子的故事,抒发着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就这样,我尝试着写出了一些小童话、小儿歌和童谣作品,并陆续在《中国少年儿童报》《故事大王》《小学生阅读报》《优秀童话故事》《科学大众》《今科学》《天津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出来,引起了不小反响。其中描写留守儿童的儿歌《我和爸妈聊微信》,2016年获得了天津市和平区举办的全国儿歌征文大赛一等奖,童话《海豚侦探所》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发表后,获得2016年第四届长春文学奖。2016年“六一”儿童节,我被推选为“长春市优秀青少年德育导师”代表。
《中国火炬》让我焕发了烂漫童心,激发了我对儿童文学创作的极大热情。今后,我要继续学好用好《中国火炬》,努力向那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前辈们学习,在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写出更多好的作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曹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