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大一统现代国家

2017-11-23 09:18沈祖炜
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共和袁世凯孙中山

沈祖炜

缔造大一统现代国家

沈祖炜

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虽然历朝历代,分分合合,但是总以大一统为国家繁荣和历史进步的归结点。所以大凡有识之士都以追求大一统为己任,可谓自古征战为哪般,江山一统向安乐。近代中国内忧外患,追求国家统一更与追求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孙中山先生正是追求中华大一统历史进步的一代伟人。

鸦片战争以后,清皇朝日益显出腐朽没落。19世纪末革命党兴起,起初是以汉民族的狭隘民族主义为号召,1905年兴中会的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认识的中华,仅仅是汉民族的中华,将颟顸的清廷与满族混为一谈。辛亥革命时一度出现了盲目排满的民族仇杀现象。但是革命党人很快认识到,单纯排满将出现中国分裂的局面,因此必须放弃建立汉族单一民族国家的主张,而转向以五族共和为旗帜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新的纲领被大家所接受。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宣言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形成的,孙中山从全国各民族的福祉出发,将新的国家看作是各兄弟民族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何等高远的眼光。

兴中会原先主张“创立合众政府”,即创立所谓联邦制政府,显然是受到美国式政府的影响。辛亥革命过程中起义各省纷纷“独立”,各省军政府都赞成仿照美国之制,组建联邦。但是南京临时政府以及南北统一时,都没有采纳联邦制,而是延续了中国大一统的传统。孙中山体察国情,看到当时中国面临的分裂危险,他认为“今之中国似有分割为多数共和国之象”,“今之大患在无政府”,因而他毅然放弃原先的联邦制主张,1912年国民党创建时明确宣布“保持政治统一,将以建单一之国,行集权之制”。后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军阀割据局面,一再从反面证明孙中山的抉择是完全正确的。

孙中山为缔造大统一的现代国家,展现出博大的胸怀。为了实现南北统一,他甚至放弃临时大总统职位,让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但是在孙中山的理念中,国家的统一和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是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让位,是为了统一,但是对于袁世凯反对民主共和,则要展开坚决的斗争。南京临时政府采用的是总统制,南北议和后,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孙中山主持制定《临时约法》,试图用责任内阁制来制约袁世凯。孙中山还设计了“五权宪法”,要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后来袁世凯公然称帝,将拥护民主共和的假面具也撕掉了,于是孙中山奋而举起倒袁的大旗,并不惜再次拿起枪杆子。袁世凯倒台后,北洋军阀割据局面阻碍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现代国家,孙中山屯军广东,出任国民革命军的大元帅,筹划北伐革命,推翻军阀统治。当北方政局出现转机时,孙中山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抱病北上,亲自探索和平统一之路。由于车马劳顿,孙中山肝病不治, 殁于北京行次。为完成统一大业,以身殉职。

从孙中山献身革命的人生逻辑来看,振兴中华是他的伟大理想,民主共和、国家统一是实现理想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如果从这个层面上讲目的与手段,那么,在孙中山看来,革命和战争、和平与建设皆为手段。孙中山在追求振兴中华的目的上是坚定不移的,而在具体的方式与策略上却有非常大的变通性。他一直在研究世界发展大势,分析国内局势的变动和国情的变化,总是希望寻找最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方针政策。

当代中国建设大一统现代国家的历史使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香港回归已经20周年,但是“港独”阴魂不散。台湾海峡“独浪”滚滚,大有销蚀两岸和平局面之势。若秉承孙中山建设大一统国家的理念,那么承诺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坚持对台政策上的“九二共识”,乃是灵活性的体现。从最终目标来看,只有大一统现代国家才是不变的追求。按照历史经验,走向单一制的国家政权结构,才是合乎中国民心国情的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要加快大陆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民主政治和民生经济的建设,同时香港也要去殖民化和加大国家认同。如此这般,香港与祖国才会在大一统的框架下越走越近,“港独”势力才会受到真正的遏制。针对“台独”,我们也从孙中山建设大一统现代国家的努力中受到鼓舞。一个中国,一个大一统中国的底线必须清晰不变,将来实现单一制的大方向也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方法和策略也要允许有更大的弹性和变通。与“港独”“台独”的斗争,还有与“疆独”“藏独”分裂势力的斗争都未有穷期,孙中山的伟大精神应该成为我们不竭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共和袁世凯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等候袁世凯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走进“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