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婷
摘 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2015-2017年课标云南卷高考化学有机选择题部分的异同做出分析,并提出教学参考意见。
关键词 异同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有机选择题是高考课标卷中的保留题型,属于考生必须落实的知识点和题型。分析比较2015-2017年题目,有一些内容在试卷上连续出现,但是考查形式发生较大改变,值得注意。
1试题共性
有机选择题部分2015年课标II卷、2016年课标II、III卷(2015年只有课标I、II卷,2016-2017分别有课标I、II、III卷,其中云南省参加除I卷以外的试卷选考)均安排两个题目,共12分。其它共性问题:
1.1同分异构体
例题1、(2015年课标II卷,11题)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结构)
A.3种B.4种C.5种 D.6种
例题2、(2016年课标II卷,10题)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例题3、(2016年课标III卷,8题)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上述试题不论题型还是内容知识点都非常接近,均为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问题,其中两年的试题不约而同涉及羧酸。2017年课标II、III卷均未在选择题出现同分异构考点,预计2018届高考题会重现。2017年课标I卷和2016年课标II卷都考察了二元取代问题,因此2018届同时需要重视二元取代问题的落实,
1.2考察对象的基础性
例题1、(2016年课标II卷,8题)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
例题2、(2016年课标III卷,8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在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例题3、(2017年课标卷II,10题)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结论: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氧化碳。实验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结论: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实验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结论: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实验D:甲烷与氯气在光源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结论: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例题4、(2017年课标III卷,8题)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上述试题中,考察对象均为高一教学的基础对象,出自教材,體现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性质的考察,值得老师深思调整教学思路,不要盲目贪多贪难。
2试题变化
(1)题型变化:2015-2016两年,均为2道选择题,共12分。2017年缩减为1道选择题,共6分。分值、题量在减少。
(2)范围变化:2015-2017三年,知识点越发分散,2015年集中考察相对单一的有机物和知识点,从2016年开始涉及多种物质及其相关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尤其2017年,涉及甲烷、乙烯、苯、苯的衍生物、乙醇、乙酸、油脂、糖类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包括物理、化学性质的双重考察,还涉及物质检验、分离,学生复习难度加大。
3教学建议
3.1重视基础
2015-2017年课标卷有机部分虽然有变化,但是完全立足于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考察,教学不用贪多,应要求学生把基本物质、基本反应类型、基本断键及连接情况分析清楚。万变不离其宗,落实基础。
3.2重视考纲
3.2.1 2017年考纲
原文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3.2.2考题对应
考察对象集中在考纲提到“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和甲烷、乙烯、苯、苯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糖类、油脂的主要性质考察。试题和考纲的吻合度相当高。
3.3关注试题变化,调整复习策略
重视教材典型实例的教学落实,不要盲目过分依赖参考书,更不能无限加深难度。但是复习涉及面要广,要细,同等程度落实物理、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刑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基础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