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彬+陈莹
摘 要: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逐渐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三门峡市气象局通过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较强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适时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不断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为农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特色农业发展;三门峡市
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6-0144-03
Innovating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Zhou Hongbin et al.
(Sanmenxia City Bureau of Meteorology,Sanmenxia 472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gradually from production to benefit type,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Sanmenxia meteorological bureau through actively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tinence,timely creats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ducts,to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s,enhance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decision - making,innovate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promot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nd realiz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service;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Sanmenxia City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异常天气的频繁出现,各地灾害性天气频发,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在农业气象灾害方面影响更加突出。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逐渐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因而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较强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适时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是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的具体举措之一。近年来,三门峡市气象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气象为农服务的新举措、新方法,努力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为农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最终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三门峡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陕、晋三省交界处,辖区呈现“222”分布,即辖两县(渑池、卢氏)、两市(灵宝、义马)、两区(湖滨、陕州区),总人口2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0万人。国土总面积10496km2,其中山区面积占54.8%,丘陵面积占36%,平原面积占9.2%,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耕地面积15.47万hm2。由于三门峡市丘陵沟壑纵横,天气十年九旱,耕地面积有限,所以近年来三门峡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牧、果、林、烟、菜、菌、药、草等优势产业。
由于耕地稀缺,三门峡缺少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的有利条件,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有着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禀赋。三门峡农业与平原地区相比,区别在特色,优势也在特色,发展特色农业,既是面对自然条件的无奈之举,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需要。这里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是苹果、大枣等果品的最佳适生区,是长江以北最好的烟叶生产区,也是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优势生产区。目前,三门峡果品、烟叶、林产业均居全省第一位,带动了畜牧、蔬菜、食用菌等其他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富民增收主导产业。因此,三门峡立足当地实际,走上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之路。
2 三门峡农业气象服务定位及举措
三门峡自然禀赋优越,气候条件适宜,特色农业品种多、面积大、质量优,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有河南第一特色农业大市之称,三门峡农业气象服务定位就是围绕特色农业,把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做细、做深、做实。通过以下多种举措,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2.1 建立特色农业观测网络 依托卢氏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三门峡省级农业气象观测站开展主要特色农业气象观测。不断优化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做到四结合:一是结合特色农业分布建区域站;二是结合林业生态观测建区域站;三是結合灾害性天气监测建区域站;四是结合三门峡地形特点,在不同海拔高度建区域站,形成“梯度”气象观测网。
2.2 建立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库 借鉴陕西渭南、商洛等周边地市经验,建立完善苹果、核桃、食用菌、大枣、香梨、花椒、柿子、中草药、烟草等主要特色作物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和工作年历,制作各发育期的服务产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精细化气象服务。endprint
2.3 建立特色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 已建立西张村镇苹果、五亩烟草科技示范园,寺河山苹果已布设气象观测仪器,逐步建立朱阳万亩核桃、东凡香梨等气象科技示范园。结合地方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气象仪器布设范围。
2.4 开展特色农业精细化服务 开展特色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为农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展苹果花期晚霜冻、夏季高温日灼、苹果着色期连阴雨服务,烟草移栽期晚霜冻、收获期冰雹服务,核桃花期晚霜冻服务,以及食用菌和中草药温度、湿度监测预报等气象服务。联合省科研所和气候中心,开展苹果、核桃等气候品质认证工作。依托科技示范区,开展定点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总结经验,逐步铺开。
2.5 推进农业气象服务社会化 目前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气象服务需求更加迫切。面向不同需求,加强与涉农单位合作,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结合农技推广站、规模企业技术专家、农业电商技术员等,不断挖掘气象信息的使用价值,提升气象信息的覆盖面。通过手机短信、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方式,为不同经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另外,加强特色农业适用技术研究,开展科研公关和人才培养,强化部门合作,联合制作发布服务产品,不断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支撑能力。
3 强化体系建设,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为特色农业发展做支撑
三门峡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有“五山四陵一川”之说,干旱、冰雹、山洪等气象灾害频发,三门峡市气象局通过政府主导,采取人工影响天气增雨和消雹、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在山区的全覆盖等举措,强化体系建设,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3.1 建立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把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市、县、乡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在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气象灾害信息发布、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补貼、人影作业人员补贴、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立持续投入保障机制。
3.2 持续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能力建设 人工影响天气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抓手,是政府重视老百姓认可的一项气象工作,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增雨、防雹方面效益显著,为农业生产、林区生态保护等做了重大贡献。需要持续推进我市人影作业能力建设,如高炮信息化改造、标准化作业点建设、指挥系统建设、配套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地方经费保障等等。
3.3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强化针对山区预报能力建设,强天气预警精细到乡镇。做好国突预警发布系统与其它发布系统的对接、与外部门信息发布的融合,继续强化由市政府应急办主导的气象预警短信平台的应用,充分利用水利、国土、民政、农业、林业、党建等部门信息发布渠道,解决少数深山区气象预警信息接收不畅问题。利用短信、大喇叭、显示屏、手机APP、微信(利用APP及微信发布信息,既要有我们自己的系统,又要融入地方农业信息化及基层智慧党建等)等多种发布手段,实现农业气象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全覆盖。
4 三门峡气象为农服务成果展现
(1)在全市各县(市、区)布设9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及4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加强各类农作物长势实时监测、产量滚动监测和预测及综合评估,切实增强保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开展苹果花期晚霜冻、夏季高温日灼、苹果着色期连阴雨服务;烟草移栽期晚霜冻、生育期冰雹服务、核桃花期晚霜冻服务;食用菌温度、湿度监测预报气象服务。制作特色作物关键生育期气象服务产品10余期。
(3)编写《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农用天气预报》《土壤墒情监测信息》《农业气象周报》等服务产品。
(4)全市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信息已逐步纳入短信平台,适时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5 农业气象服务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建议
三门峡气象为农服务离农业、农民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在人工影响消雹工作中,由于空域指令不能及时下达造成错失良机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育期精细化服务还不到位;各种气象重大灾害发生前对农业影响预评估从理论上、模型上都没有支撑。因此,今后三门峡气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依托气象科技的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智慧气象,为未来更好的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莉,闫灵玲.三门峡市特色农业发展浅析[J].河南农业,2013(19):61-61.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