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名+杨昆+许泉立
摘 要:该文基于宝鸡市2009—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方法,分析了宝鸡市2009—2014年土地利用的速率和程度的变化趋势,为宝鸡市土地利用科学布局及合理规划提供决策和支持。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趋势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动态度减少,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动态度增加,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动态度增加最快,而园地动态度减少最快。(2)宝鸡市土地利用利用强度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年土地利用强度指数都大于平均值200。
关键词:宝鸡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程度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6-0016-0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在土地资源系统上相互作用的结果[1]。从1993年“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两大国际机构倡导并制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计划以来,LUCC一直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和热点问题之一,在引起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之一[2-6]。其中,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平衡发展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LUCC研究的热点之一,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王秀兰等[7]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的含义及研究内容建立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系统诊断、综合评价模型,为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演变趋势、变化成因和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手段。张静等[8]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率分析了秦巴山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目前,關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脆弱的区域,而对于交通带动起来的西部工业城市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在宝鸡市开展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调查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宝鸡市位于关中盆地西部,陇海线、宝成线和宝中线从此地经过,是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是通过交通带动起来的重工业城镇。随着宝鸡市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不平衡发展,宝鸡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也变得不平衡,产生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态问题,如城镇村无限制的向外扩张导致郊区优质耕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低效使用,工矿企业的不合理占地、农村打工人员外出的导致农村闲置空地的增加,人口的城市化和土地供需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以上土地不平衡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需对宝鸡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利于宝鸡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 数据来源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宝鸡市国土资源局的2009—2014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表。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并结合宝鸡市土地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将宝鸡市土地利用分为8个一级类,即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并对8种地类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2 模型方法
2.2.1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动态度可真实地反映各类土地利用的变化快慢[7],其表达式为:
[V(%)=Ub-UaUa×1T×100] (1)
式(1)中,[Ua]、[Ub]为研究区初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T]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当[T]用年份表示时,则[V]表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年变化速率。
2.2.2 土地利用强度指数 土地利用强度表示一定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程度。其指数表达式[8]为:
[L=100×1nA1×Ci] (2)
式(2)中,[L]表示土地利用的强度,[A1]表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等级指数,[Ai]表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总面积的比例,[n]表示土地利用强度的分级数,其中土地利用等级指数采用刘纪远等[9]提出的土地利用程度的分级指数的定量表达,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等级指数规定为4,耕地和园地的等级指数规定为3,林地、草地和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等级指数规定为2,未利用地的等级指数规定为1。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由表1可知,宝鸡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差异明显。2009—2014年土地利用动态度总体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动态度减少,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动态度增加,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动态度增加最快,而园地动态度减少最快。主要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的增强促使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不断侵占优质耕地和园地,加之“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执行力度下降,使得林地和草地开始减少。各个土地利用类型在2009—2014年各年份动态度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耕地动态度呈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说明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抑制耕地减少起到一定作用;园地、林地和草地动态度基本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园地减幅先增加后减少,林地和草地(除2013—2014年)减幅平稳,主要由于“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力度不够、园地的转型及被建设用地的侵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动态度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总体增速波动趋势,说明建设用地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动态度呈先减少后增加最终趋于平稳的减幅趋势,近年来的天气异常干旱导致水资源的减少;未利用地的动态度呈较平稳增加,生态环境的脆弱使得水土保持力度不够、农村宅基地及城市废弃的建设用地都不同程度的引起未利用地的增加。
3.2 土地利用强度分析 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可以宏观地反映土地利用强度的大小。2009—2014年宝鸡市土地利用利用强度指数变化明显(图1),呈“减少-增加-减少”的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年土地利用强度指数都大于平均值200。说明宝鸡市土地来利用程度较高,但利用程度不稳定,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潜力,尤其是2011、2012和2014年土地利用强度较低,这和当地的社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有很大关系。因此,今后要应科学平衡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效率。endprint
4 结论与讨论
(1)宝鸡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趋势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动态度减少,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动态度增加。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动态度增加最快,而园地动态度减少最快。
(2)宝鸡市土地利用利用强度指数变化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年土地利用强度指数都大于平均值200。说明宝鸡市土地来利用程度较高,但利用程度不稳定,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潜力。
(3)本文通过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析了宝鸡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速度和强度的具体情况,宏观反映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平衡发展和科学规划。但是对宝鸡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变化未做出分析,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Valbuena D,Verburg P H,Bregt A K,ect.An agent-based approach to model land-use change at a regional scale[J].Landscape Ecol.,2010,25(2):185-199.
[2]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等.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69(1):3-14.
[3]陈佑启,杨鹏.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95-100.
[4]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20(6):645-652.
[5]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6):553-558.
[6]周忠学,任志远.陕北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7):58-61.
[7]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8]张静,马彩虹,王启名,等.汉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112-116.
[9]樊玉山,刘纪远.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