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徽++王卉
摘 要:受气候影响大、异常天气频繁、地理位置在流通环节上的特殊性、供需波动大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海南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上的难度指数相对于其他区域会更高、更难。近几年,海南省专题研究部署“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建设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成海南夏秋季蔬菜供给不足、蔬菜价格波动大、产供销链脆弱等现状。文章在分析了海南“菜篮子”工程在生产、流通和销售三大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菜篮子”工程产供销链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菜篮子”工程;农产品;蔬菜流通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at affected by climate, weather, frequent abnormal location in circulation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big fluctuation of various objective factors, Hainan in the“food basket”project on the difficulty index relative to other regions will b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In recent years, Hainan province to study the deployment of the“vegetable basket”project,“food basket”project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t is these problems caused by inadequate supply of vegetables in summer and autumn, Hainan vegetable price fluctuation,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hain fragile situ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Hainan“food basket”project in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sales in the three steps of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the main idea of vegetable basket project supply and marketing chain and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vegetable basket”project; agricultural products; vegetable circulation
1 海南“菜籃子”工程产供销链存在的问题
1.1 海南“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不能满足供给要求
1.1.1 蔬菜基地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蔬菜基地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一是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种植散户的菜田既无灌溉系统,也无导水疏浚系统。二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设施落后。近年来,海南各市县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种植大棚,但因棚型结构不符等原因,抗风雨与降温效果不佳。海南高温、强降雨、强台风等异常气候频繁,对蔬菜种植影响非常大,但因基地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1.1.2 夏秋季蔬菜品种少,缺乏耐热抗病品种
海南夏秋季的蔬菜主要有菜心、生菜、空心菜、大小芥菜、地瓜叶等生长周期短的速生性的叶菜类,缺少根、茎、花、瓜、菌等类品种,本地蔬菜占居民“菜篮子”日常蔬菜比例小;同时,由于缺乏耐热抗病品种,上市的蔬菜不但少而且品质差、卖相差。以2016年9月3日海口凤翔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市的48种品种为例,海南本省种植的蔬菜仅占9种,本省品种占外省输入产品的18.75%。
1.1.3 土壤资源缺乏养护和保护
一方面,由于常年蔬菜基地复种指数高,土壤退化与连作障碍严重;突出表现为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含量降低、重金属与白色污染严重等。另一方面,相关利益主体存在一些矛盾,造成土壤保护的缺失。如养殖户和种植户之间没有独立的水利系统所造成的土壤资源损坏。以养殖户与菜农之间的问题为例:海南有很多养虾养鱼的养殖户,他们基本均通过农田沟渠排放养殖污水,这些盐碱水在沟渠里存留,造成沟渠的土壤和水质变质,种菜农户用沟渠的水进行灌溉的蔬菜会出现烂根,土壤也会盐碱化。
1.1.4 生产主体规模小,处于弱势地位
海南省蔬菜种植散户约占种植主体67%,是蔬菜主要生产者,尤其是夏秋季蔬菜。这些种植户一般一户仅有1~2亩地,规模小、产量低,加上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不对称,直接与大市场对接能力弱小,常出现“卖难”现象,在蔬菜销售价格的“话语权”方面处在弱势地位,影响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很多种植基地名义上归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但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形同虚设,农户种什么菜(品种选定)是盲目的、怎么种(种植技术)属于自我摸索式、怎么卖出去(销售)是主动推销式,没有起到推动蔬菜生产组织化和规模化的作用。
1.2 海南“菜篮子”工程流通体系不适应市场需求
1.2.1 批发主体小而散,市场集中度低
目前,95%以上的蔬菜批发商是个体户组织经营,其规模小、市场化组织程度低。以海口凤翔蔬菜批发市场为例,每天进入海口凤翔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约600吨左右,而在A区从事蔬菜批发的一级批发商有40多家,平均每个批发商每天大概15吨左右的蔬菜,而B区的二级批发商就有80多家,除去流入三亚及其他市县的蔬菜外,在B区的每个二级批发商的批发量在每天2吨左右。endprint
1.2.2 批发主体的专业化水平低
一是储运技术落后。海南蔬菜淡季以叶菜类为主,夏秋高温季节容易失水萎蔫而影响外观质量,本地菜蔬菜批发商靠在蔬菜上撒冰块以保鲜;外地菜用泡沫箱包装预冷后,用传统稻草或者棉被覆盖保鲜。二是装卸搬运技术低。目前批发商都是采用人工装车、卸货、搬运等作业。
1.2.3 批发市场的布局不合理
部分批发市场在选址和规划管理的不合理给城市管理和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如海口凤翔蔬菜批发市场的位置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大卡车进出批发市场困难,给城市交通管理也带来不便;因批发市场是凌晨交易,也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三亚新鸿港批发市场由于建筑规划问题,一楼的地面承重有限,大卡车不能直接进入每个档口卸货,每天每个批发商的货物在大门外停靠,然后用三轮车如蚂蚁搬家似的将十几吨的货物用三轮车一车一车的运进市场,严重制约了批发市场配送效率的提高。
1.2.4 缺乏对批发市场有效监督
据调查,从事疏菜批发业务的批发商基本无工商注册、无资质认定,市场准入门槛低,同时蔬菜交易一般采取現货交易、现金结算形式,流动性强,商业信誉差,无违规惩罚制度规范其行为,导致秩序混乱。
1.2.5 批发市场服务意识薄弱
一是批发市场交易模式传统而单一,全省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基本上以传统的摊位式现货交易为主,交易价格以买卖双方根据市场行情自由议价为主,结算方式以现金交易为主。二是服务全省现有的批发市场基本只提供蔬菜交易场所,缺乏对于蔬菜批发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和监督,缺少相关信息的收集、发布、传播等服务。
1.3 蔬菜零售网络体系建设薄弱
1.3.1 菜市场建设不成体系。全省农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低,与批发企业无直接业务联系,难于构建流通末端网络节点;与消费者无配送关系,缺乏市场化的服务业态;缺乏市场价格监督主体地位,零售环节价格随意性大。
1.3.2 摊位经营成本偏高。农贸市场基本是1~2个摊位由一家两夫妻经营,其房租费、水电费、摊位费等平摊到每斤菜的成本高,零售末端的市场建设缺陷也是蔬菜价格偏高的重要原因。
1.3.3 农贸市场公益属性不明显。政府的平价市场的蔬菜价格与社会菜市场的价格基本上相同,没有价格上的优势。
2 优化海南“菜篮子”工程产供销链的基本思路
优化海南“菜篮子”工程产供销链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实施“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中短期以建立“产业化生产、规模化流通、网络化零售”作为构建蔬菜产供销链为抓手,长期任务以全省的农业种植面积为统筹规划对象,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抵御异常气候的能力、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保障蔬菜供给,保障农民利益,完善惠农工程;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加强流通环节监管,规范流通市场,提高流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促使流通组织形成规模化效应,以流通环节作为稳定蔬菜价格的中坚力量,打通产供销各链条;加强销售环节监管,坚决依法打击哄抬物价、恶意串通涨价和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公布价格信息,规范零售市场,稳定蔬菜价格,保障惠民工程。坚持中长期任务与短期任务缓急相结合,以蔬菜储备和应急响应制度为保障,以提高人民福利,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惠民惠农工程。
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大流通、网络化大零售”所形成产供销链中,“产业化生产”是指保障市场供给的两条供给通道:一是与省外蔬菜基地建立蔬菜战略供给联盟,以保障省外蔬菜供给的稳定性;二是省内按照需求建立大型蔬菜基地,在中短期内重点建设这些蔬菜基地,良好的基础设施、高技术,获得稳定的高产量,逐步摆脱目前以散户种植为主的局面。“规模化流通”是指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储运技术的专业化的蔬菜流通组织,对接两条生产通道的供给,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去实现低损耗、低成本、高效益的蔬菜流通。“网络化大零售”是指培育一批零售终端品牌,以一定人口密度建立的零售网络,以覆盖农贸市场、便利店、超市等多种蔬菜销售终端场所。
3 优化海南“菜篮子”工程产供销链的主要措施
3.1 常年抓好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菜篮子”自给率
3.1.1 编制“菜篮子”工程用地规划,科学规划布局生产基地
统筹安排海南“菜篮子”工程蔬菜种植基地,把“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衔接,用好用足农业设施用地政策,保障“菜篮子”工程及配套设施用地需求。充分利用资源,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系和发达的交通运输手段,合理地安排蔬菜基地布局,从而解决蔬菜淡季供需矛盾。
3.1.2 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农业设施,提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
加强抗风、控温型大棚的推广应用,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蔬菜基地;充分利用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物联网、电子传感等先进技术在“菜篮子”工程中的应用,实现蔬菜监测控制自动化,进一步改善海南省农业以人工为主的劳作模式,因地制宜,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3.1.3 大力扶持农村散户种植,提高积极性
一是要在每年5~10月份,依据蔬菜交易数量,按贡献量进行补贴。二是把市场主要需求的叶菜纳入农业保险范围,重点推动暴雨、病虫害、台风三类险种,由省、市(县)、镇(区)、农户四级进行保费分摊。三是鼓励省农村信用社、海南农商银行面向30亩以下的散户菜农进行简易大棚建设的贷款投放。四要加强对散户种植蔬菜的技术培训,提高蔬菜种植的农药、化肥等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蔬菜种植成本。
3.1.4 积极引进与推广耐湿热的渡淡蔬菜品种
积极做好夏秋淡季蔬菜种植,加强引进耐湿热性品种,经试验种植成功后示范推广。根据海南省夏秋季的气候特点,渡淡品种应以耐湿热的速生叶菜为主,同时还要适当安排一些耐湿热的瓜果豆类蔬菜。endprint
3.2 积极拓展省内外蔬菜供应基地,确保“菜篮子”供应率
3.2.1 加强外省供应基地建设
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在统一协调下,在广西、云南、山东、东北、湛江等地,通过直接投资、合作协议、联盟互市、订单种植等模式,建设一批高标准、稳定好、保障能力强的“菜篮子”生产基地,提高其供应率,以调剂产品不足、补充季节性供给不足,确保海南“菜篮子”正常供应需求和个性化供应需求。
3.2.2 强化省内供给基地协作
挖掘全省蔬菜种植资源,促进省内资源共享,市场调剂,平衡市场供应能力,满足區域性市场需求。鼓励市县间开展种植合作和定单式生产,既解决农业扶贫的技术支撑,又保障居民“菜篮子”供给的需要。
3.3 创新优化流通体系,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3.3.1 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格局
在全省合理布局不同层级的批发市场,推动三亚、海口作为一类批发市场的建设、升级改造和功能完善,探索在儋州、琼海建设二类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东西南北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格局,形成保障海南省农产品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
3.3.2 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点布局
加大市县财政投入,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终端农贸市场、菜市场和社区菜店,把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落到实处。强化大型住宅小区设置菜店便民服务,由市县政府按照成本价回购,实行公益性管理,保障零售网点配套落实。大力支持现有的超市、商业零售店等开设农产品零售店,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
3.4 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有序发展
3.4.1 加强批发市场信息管理和体系建设
加强海南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沟通和交易信息发布机制的建设,通过构建一个覆盖全省的、具有良好传导机制而又高度透明的交易信息体系,来指导蔬菜价格。
3.4.2 清理不合理收费
由政府规划和组织建设带有公益性质的蔬菜交易场所,菜市场场内不收或尽量少收进场费、管理费、摊位费等,将农民的蔬菜合作社组织直接引进到这些公益性的蔬菜销售网点中,从事蔬菜的经营与销售,尽量降低蔬菜在流通环节的经营成本。清理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适当降低批发和零售市场摊位费,免收批发市场按车次收取的进场费。继续实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开辟市内农产品配送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流通成本。
3.4.3 规范批发和零售市场管理
制定全省农产品市场交易规范,推行农贸市场蔬菜明码标价制度。建立农贸市场的摊主企业名称(姓名)、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信息,为规范农贸市场价格秩序和约束经营行为,稳定菜、肉、禽、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提供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 张振. 蔬菜流通主体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山东、上海、海南、北京调研[J]. 经济研究参考,2014(62):13-19.
[2] 李倩倩,王茂春. 基于“互联网+”的绿色蔬菜同城配送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17(1):25-27.
[3] 张婷婷,彭华颖. 北京市“菜篮子”工程流通体系创新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227-2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