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

2017-11-22 19:18张华
美文 2017年21期
关键词:台湾大学台大实用主义

张华

不知从何时开始,实用主义成了一个贬义词,不仅用来指责个体的人太过功利或利欲熏心,比如说某个人“无利不起早”就会说这人是实用主义者,也用来批评群体的大众追求时效和实际利益,比如有学者就说中国人的信仰是实用主义的。实际上,指责太过功利或利欲熏心的人实用主义,有点分量不足,力度不够——这样的人岂是一个“实用主义”所能指?而批评大众追求时效和实际利益为实用主义,又有点过火,用力过猛——人民群众追求获得感,有实实在在的利益需求难道不是人之常情?总而言之,应该多维度、多层面理解哲学上的实用主义,而不是把实用主义哲学做狭隘理解,然后又将其泛化应用于日常生活。

实用主义哲学,尽管是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主流哲学思潮的,而且其代表人物都出生于美国,它的活动中心也一直在美国,但是,究其历史根源是离不开英法实证主义哲学的。实用主义的最重要特点正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现实生活、付诸行动和实际效果,并且把经验和实在都等同于行动的效果,把知识视作行动的工具,又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其根本纲领就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甚至成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在西方其他国家还曾出现“回流”现象,并被英国和欧洲大陆所发扬光大,比如在英国就曾出现过以席勒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运动。因此,当我们回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的发展历史时,有学者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资本主义之祖庭,英国是真正奉行利益至上原则的国家。无论王权主权,主义道义,只要价格合理,一切皆可交易,并举例说国教改革、君主立宪、鸦片战争、敦刻尔克、香港回归、(苏格兰)公投、脱欧……乃至今天积极建立孔子学院、助力“汉语热”、资助年轻国民学习汉语,莫不出于功利考虑。兴许,这也正是英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唯一一个不让曾经的辉煌变成心理重负的超级帝国的原因。再看今天的美国,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当选美国人的总统,也许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实用主義”(这个地方我需要加上引号)的内政外交竞选口号:利益第一,美国第一,美国利益第一!

在《汉语国际教育之殇》发表之后、《学以致用》写作之前,曾与台湾大学林耀福先生交流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心得。林耀福先生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在学期间与白先勇、王文兴等同学共同创办《现代文学》期刊,后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专攻美国文学与思想。随后,历任台湾大学外文系系主任、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淡江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以及台湾英美文学学会、美国研究学会、文学与环境学会创会理事长等职,创办《生态人文主义》学报,倡议并协助推动“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这些成就之外,林先生50多年前曾经在美国读过T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硕士学位,对外语教学有些认识与经验,后来在台大也曾推广中文教育与翻译的构想,并曾经过万箭穿心一般的艰辛,成功收回了美国人在台大的“史丹福中心”(斯坦福中心),改设台大“国际华语研习所”(ICLP),由台大自己管理。他也曾介绍说,最难受的是,你教美国人中文的待遇,不及美国人教你英文的一半。他当时努力想提高ICLP老师的待遇和工作保障,但总是困难重重。谈到英语教学的兴起,林先生认为这跟文化、政经、军事霸权息息相关,但它面临的困境,也跟另一种霸权有关,即学界里的理论霸权。林先生认为,一般而言,应用学科都面临相同的困境。生态批评虽是跨领域,但因兴起于危机环境,其道德性、目的性、实践性相当明显,或许也可以说实用性强过理论性,便受到理论界的歧视,逼着它往理论的方向移动。林先生的评论是因汉语国际教育这样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引发到包括生态批评在内的应用学科的,我赞赏林先生观点,甚至更进一步,如果与上期《学以致用》相比照,我不仅认为应用学科理所当然要注重应用与实践,理论学科也应该重视其应用价值,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才有意义。就此而言,我们是否应该多来些“实用主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台湾大学台大实用主义
浅析日本国民性之实用主义
现实与虚拟
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及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
台大师生上街“要校长”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用主义思想应用瓶颈分析
以《折狱龟鉴》为视角浅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台湾大学陈书梅教授的书目疗法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