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鞍山市现代都市农业形成历程与发展对策

2017-11-22 21:11张骏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6期
关键词:马鞍山市发展对策

张骏

摘 要:该文简述了都市农业主要概念,都市农业在马鞍山市形成的背景与历程,近年来当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马鞍山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转变发展观念,优化发展农业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发展资金利用效率;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形成历程;发展对策;马鞍山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6-0005-03

1 都市农业主要概念

都市农业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而产生,且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有机结合于一体的产业,用来满足市民多层次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多功能农业形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都市农业包括一系列模式,它不仅能提供农产品,也能提供生态服务和市民的休闲活动,提高绿色景观多样性【1】。

“都市农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30年日本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而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则始于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2】,其定义为“分布在都市工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或者分布在都市外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农业。在这些区域内的农业,其组织依附于都市经济,直接受都市经济势力的影响,主要经营奶、鸡、鱼、温室、观赏植物、鲜菜、果树等。是一种专业化程度较高,同时包括粮食作物、动物饲养、水产等经营的复合体”。其早期概念与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城郊農业”相似。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农业经济学者艾伦·尼斯1977年明确使用“都市型农业”这一重要概念。随之不少国家农业经济学家和相关学者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其内涵不断被完善,由原来的生产功能向旅游、文化、生态等多功能延伸,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产业,都市农业概念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并接受。

2 马鞍山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2年,马鞍山市政府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马鞍山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成为马鞍山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纲领规划蓝图。2013年马鞍山市根据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路线图。

2.1 提出背景 从发展阶段来看,2012年马鞍山市市工业化率达60.4%、城镇化率达61.2%、农民非农就业率达60.2%、农民非农收入比重达69%,“三农”正处在农民转移、农业转型、农村转轨的关键时期,这既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农村休闲旅游和绿色农产品供应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资源条件来看,马鞍山市地貌类型多样,山脉、丘陵、圩区、水网、湿地兼有,适合发展多种形态的农业,拥有农业特色化发展和休闲旅游功能拓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区位优势来看,马鞍山市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叠加地区,东承“长三角”、西接广大陆域,立体辐射、江海通达的交通网络为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强大的人流支撑和市场辐射条件。

综合以上因素,马鞍山市将农业发展定位为现代都市农业,具体体现为绿色农产品供应、休闲观光体验和生态涵养调节等三大功能。

2.2 主要发展模式 马鞍山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总体布局为“51051”,即包括优质粮油、生态水产、特色畜禽、精品果木、精细蔬菜等5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10大现代农业示范区、5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1个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中心。

2.2.1 优质农产品基地型农业 围绕都市农业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求,马鞍山市着力打造优质粮油、生态水产、特色畜禽、精品果木、精细蔬果等5大特色产业基地,到2016年底建成了6.67万hm2优质粮油生产基地、20个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2万hm2果蔬生产基地、2.67万hm2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基地和3.33万hm2花卉苗木林果基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生产基地典范。如以粮食为主的含山县,2016年申报的“含山大米”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蔬菜为主的和县,2013 年“和县辣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在央视上展播,2014年“和县黄金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种植黄金瓜的地区;以水产为主的当涂县,被中国渔业协会“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称号。

2.2.2 园区示范型农业 近年来马鞍山市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含山现代林业示范区、和县善厚蔬菜种业示范区、郑蒲港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使示范区成为农业科技集成区、经营主体孵化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同时,要求每个示范区突出1个核心产业,围绕核心产业做1-2个主导产业,依托主导产业做关联产业,把核心产业、主导产业、关联产业连接起来打造特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引导各园区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制胜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如当涂县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园区示范型都市农业典范。

2.2.3 市民休闲参与型农业 为让市民参与到都市农业中,马鞍山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发展如含山县九天生态观光园、和县农业嘉年华、当涂桃花村、示范园台湾花博园等一批休闲农业,辅之葡萄节、采茶节、荷花节、西瓜节等系列农业节庆活动,深化与沿线的风景文化名胜、非物质遗产等旅游资源融合,重点打造313省道现代林业(水果)、314省道现代田园、环大青山现代园艺农旅、围乌路江南水乡、206省道精细蔬果、226省道林产一体与特色畜禽和105省道林业(水果)等7条都市农业走廊,推动农业由产业资源向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的多功能拓展,成为市民休闲参与型农业典范。

2.2.4 高科技设施型农业 马鞍山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智力和资金,建设技术、资本、设施高度密集的现代化、智能化、精准化高科技设施农业,充分展示了当地现代高科技风采。如和县台湾农创园作为安徽省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拥有10.5万m2智能玻璃温控大棚、13.8万m2连栋棚和26万m2二代棚体,引进营养液浅流栽培等10项新技术,开发蔬菜树型栽培等5项新技术,引进蔬菜水肥一体化施肥机、农业物联网等10项新设施,常年种植蔬菜品种达百余个,同时园区从2014年开始依托和县蔬菜博览会每年举办农业嘉年华,农业嘉年华项目区分为精品展馆区、农趣游赏区、新品种生产示范区、蔬果花卉采摘区等展区,年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近30万人次,和县台创园农业嘉年华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会展产业金手指奖十大产业展览会、中国十佳品牌展会,项目区现已成为国家AAA级景区。endprint

2.2.5 生态景观型农业 通过种植藕、菱角等水生蔬菜,构筑生态循环系统,发展生态景观型农业,以优化、美化、净化环境为主要功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休闲度假区在市郊利用低洼田、荒地改造成湿地,种上藕等水生蔬菜,既具备生态修复作用,又具有景观功能,当地每年4-5月举办“荷花节”,吸引市民络绎不绝前往观赏;含山县通过打造大渔滩湿地生态公园,对环湿地的666.7hm2农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使田块成方,沟渠相贯,道路相通,绿树成荫;疏浚了核心地区船只行驶航道,市民可坐船荡漾在荷间、芦苇间拍照、观景,大渔滩湿地生态公园成为当地生态、景观功能兼具的都市农业休闲基地。

3 制约马鞍山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对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认识不足 马鞍山市农业产值占GDP仅为5%左右,都市农业产业税收近乎没有,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认识不足,认为农业生产不出事就行,使得全市上下对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重视不够。同时,马鞍山市现代都市农业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没有上升到市委市政府层面,仅由农业部门负责,容易造成相关部门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意见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做大做强。

3.2 城市建设“摊饼式”发展,都市农业用地不断被挤占 随着马鞍山市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周边农业用地被挤占。在全市总体规划中,没有真正明确农业用地,城市周边一些都市农业项目建成不久还没取得效益就被征用,资源浪费严重,导致一些都市农业项目被迫在偏远地区发展。

3.3 资金投入不足,扶持都市农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马鞍山市财政支农资金在5000万元左右,仅安排少量资金用于扶持各类示范园区发展,这与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大量的资金需求特征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农村投入资金分散,各部门扶持都市农业项目信息缺乏沟通,单个项目资金数量少,难以改变都市农业项目区基础设施面貌,没有整合在一起发挥政策资金引导示范作用。

3.4 从业人员管理素质不高,缺少发展都市农业指路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大等方面影响,很多从农村出去的人才宁愿在城市蜗居、挣得钱仅够生活,也不愿意回农村创业发展都市农业。目前马鞍山市现代都市从业人员大多为规模种植户,对单一农业生产比较精通,但综合管理水平不高,视野较窄,难以适应“互联网+农业”新变化。同时,近10a来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弱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年龄老化,难以掌握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缺乏指导经营主体发展都市农业水平。

4 加快马鞍山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转变发展观念,优化发展外部环境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的领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特别要加深认识郊区发展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认识到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及其综合效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已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事情,政府各级有关领导、城市市民、城郊农民都要把创建都市型农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农业充分发挥满足城市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以及绿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全面规划,确保重点。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要在全市城郊或一个区域内全面规划,合理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尽量延长可观赏期。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同时要把都市农业规划与农村现代化、城市化规划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现代都市农业“年年规划年年变”的格局,做到规划的严肃性,用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城市发展、土地开发与现代都市农业用地的矛盾。

4.2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发展资金利用效率 都市农业作为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单纯依靠农民很难完成资本积累的过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先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力、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都市农业投资、融资体系。市政府要设立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基础设施、农业科研、都市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可借鉴上海等都市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经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都市农业开发,引导金融部门通过建立农业信用互助联户担保体系等办法支持当地大户发展都市农业。

4.3 加強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关键要靠各类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可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以目前安徽省首家成立的农民学院---马鞍山市农民学院为平台,吸引农业相关专家参与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培养出懂都市农业经营,懂都市农业技术的各类经营主体。市政府应出台农村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当地大学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积极投入到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中。同时,要鼓励各级农业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到都市农业发展中,深入推动都市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4.4 创新经营方式,确立适宜农业发展模式 都市农业直接面对的是市场,这就倒逼其经营方式要灵活多样、适应市场变化,要从传统的生产型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延伸。目前,由于各地发展都市农业,过于偏重观光旅游功能的运营模式,出现了设施人工化、活动商业化、游客周期化等同质化苗头。应鼓励发展以生产功能为主、兼生态科教、服务就业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如和县台创园的运营,是在蔬菜供应基础上,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科普等功能,全产业链的附加值高于单一农业经营模式。各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项目,要根据区位交通条件、产业特色等情况有针对性发展,近郊地区以生态休闲观光为主,其他地区通过合作社+农户或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等方式,推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推动优势产业朝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4.5 完善社会化服务,增强服务水平 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化和社会化的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产业开发充分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中的配置作用。同时要借 “互联网+”和物流快递迅捷的春风,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来武装都市农业,使得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把控、市场信息对接、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3】。各级政府要将农业大数据信息化服务作为今后发展都市农业扶持重点方向,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让都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不断增强都市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FAO.Spotlight Issues in urban agriculture Studies suggest that upto two-thirds of city and peri-urban households are involved infar ming[EB/OL].http://www.fao.org/ag/magazine/9901 sp2.htm,1999-01-25.

[2]青鹿四郎.农业经济地理[M].东京:农文协会出版社,1935.

[3]付辉辉.经济发达区域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调查与思考——以张家港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5):26-29.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发展对策
马鞍山市中医院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秋果飘香
——马鞍山市老年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