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

2017-11-22 12:44罗星华田苍林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罗星华+田苍林

摘 要 论文以CNKI收录的近十年有关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的论文为分析对象,从论文的年度分布、主题分布、核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及其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数据和实证的角度,客观揭示近十年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成果、热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学科服务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图书馆学科服务 文献计量学 布拉德福定律 普赖斯定律

分类号 G252.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11.014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Trend and Focuses of Librarys Subject Service in Recent Ten Years: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Luo Xinghua, Tian Cangl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articles of librarys subject service collected in CNKI in recent ten years, this paper make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articles published time distribution, subject distribution, core journal distribution, core authors and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and so on. It reveals the analyzing results of librarys subject service with research achievements, hotspo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obj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and empirical stud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Librarys subject service. Bibliometice. Bradfords law Preisss Law.

0 引言

学科服务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为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需求变化而主动创新的产物,它把文献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整合起来,主动融入教学科研中,拓展了图书馆的作用和能力,使图书馆发挥出新的活力。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引入了学科服务。随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先后开展学科服务,试行学科馆员制度,带动了其他高校图书馆加入到学科服务的行列。从1998年至今,学科服务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科服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图书馆界学者在学科服务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也产出了大量知识化、个性化的研究成果。

借鉴国内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笔者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定律并结合函数计算,通过不同视角对学科服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群、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趋势等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中国知网CNKI对核心期刊收全率达到99%,内容收录完整率为99%,其收录的文献能较全面地反应国内学术研究情况。本文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检索时间段为2006年至2015年。通过对检索词的选择组配及检索结果的分析,选取“学科服务” “学科化服务”“學科服务化”为检索词,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去除序言、会议通知、征文等信息,得到学科服务相关研究论文1316篇。

2 论文的统计与结果分析

2.1 年度分布分析

以时间为变量,通过统计分析学科服务研究领域的发文情况,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历程,预测发展方向。按照论文发表年代,笔者对论文样本统计,得出学科服务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图(见图1)。

从图1可看到学科服务研究论文的数量随年度的变化情况,总体呈增长的趋势。2006年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6篇,较为有代表性的是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李春旺撰写的《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1],较明确地指了出学科服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007年国内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有所增加,共检索出17篇,较为代表性的是王春等以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2],探讨了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而初景利则对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论述 [3]。此后学科服务研究的论文数量明显上升,至2013年年发文量达到最高,2014和2015年发文量稍有下降,但总体趋势和发文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从这些发文量变化可看出,学科服务的期刊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的稳定趋势,说明学科服务的研究由2006年的起步阶段已逐步进入到一个成熟的稳定期,这也为学科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平台。从图书馆研究的整体趋势看,学科服务仍然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

2.2 主题分布分析

主题分析,特别是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是把握学科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对检索结果中的关键词进行同义词归并处理,并统计不同年度关键词的词频变化。通过分析,得出论文主题的年度分布图(见图2)。

从图2可看出,“学科建设” “资源建设” “个性化服务” “信息服务”“服务模式”等主题的发文量相对较少,增量变化比较平缓,应是今后学科服务研究的突破点。endprint

目前,大多数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方面的主要工作还只是面向学科院系的普适性服务,而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服务难以实施,阻碍着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根据文献调研,实现个性化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利用网络环境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个性化学科网页定制,个性化学科信息推送等。②利用网上资源存储空间提供个性化学术档案。如利用Endnote等信息管理工具组建个人资源库,利用各高校提供的机构库组建个人及课题组机构知识库等。③提供个性化情报服务。如根据用户特定需要定期主动提供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文献情报服务,利用email、web表单、bbs、blog、qq等开展网络咨询服务。④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运用不同培训方案和主题开展个性化信息能力培训。如利用网络虚拟用户培训的方式开设网络课程,利用blog、远程教学等形式实现交互式教学等。⑤开展用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如通过主动走访调查、email和电话调查、网络表单调查等形式收集用户信息需求。

对学科服务模式的研究可追溯到2006年。李春旺在《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 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学科服务的几种工作模式,如学科服务的实现途径由电子邮件、网络等工作模式体现[1],指出其组织机制一般为代理式、伙伴式和团队式等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的研究也不断有创新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都有很多成果。理论研究方面,王俊俐等学者,在对比了国内外学科馆员现状后,提出了“学科馆员”与“图情教授”相结合的服务模式[4];张秋等根据学科博客实践,在利用学科博客开展学科服务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5];艾春艳等则提出了读者参与的学科服务模式[6;陈廉芳等提出虚拟空间的嵌入式服务和服务嵌入移动通讯空间的新型学科服务模式[7;孙鹏等人采用了云计算与学科服务结合的模式[8];李玉艳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立体化协作式学科服务模式[9]。

在实践探索中,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试行学科馆员制度,随后成立了专门的学科馆员组,开启了我国第一代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200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提出建立学科分馆的服务模式,该模式在支持特色资源建设、深化学科服务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效果;2004年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启动CSDL项目建立了学科信息门户,各高校随后也相继建设了多样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网站,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首创IC2的服务模式,将信息共享空间(IC1)和创新社区(IC2) 以乘法关系相结合,强化学术创新支持与人文素质拓展两大职能;随后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引入利用Libguides平台开展学科服务的模式,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是基于Web 2.0和基于Libguides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这些机构或学者开展的关于学科服务模式的研究,不但在理论创新方面起到了标杆引领的作用,在实践上也有较强的先导作用,有力带动了我国学科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从图2还可看出,“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 “大学图书馆”“嵌入式服务”这些主题的发文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其中“学科馆员”研究主题的总发文量为599篇,占总文献量的45.5%,体现出学科服务与学科馆员主题之间的高关联度,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焦点。在我国,学科馆员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10]。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载体,从学科服务的维度来审视学科馆员制度,创新开展学科馆员业务,建设学科馆员队伍是学科服务研究的重点之一。该主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如岗位职责制定、队伍建设及绩效评价等,还有一部分论文主题集中在学科馆员的创新服务方式,如双伙伴计划、互动合作服务等。另外,还可看出,“嵌入式服务”主题的论文发文量从2011年开始增长速度比较明显,并还将继续呈增长趋势,说明嵌入式服务的研究是近期学科服务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该主题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嵌入式服务理论研究、嵌入式馆员、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和嵌入科研的知识服务的探索和实践研究等。

2.3 核心期刊分析

布拉德福定律是關于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集中-分散”分布的定律。依据该定律,若将科技期刊按其登载某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则可分出核心区N1、相关区N2、外围区N3,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则3个区的期刊数之比为[11]:

N1:N2:N31=1:a:a2(a>1)

式1中a为布拉德福常数。以该定律为基础,对刊载学科服务论文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计算可知,3个区的期刊数之比为7:25:225≈1:3:9,即布拉德福常数a≈3,可认为核心效应明显。表1说明在学科服务研究方面,已基本形成了核心期刊群,是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趋于成熟的标志之一。

表1统计出的1316篇 “学科服务”主题论文共分布在257种期刊中,期刊平均刊文量为5.1篇。其中,核心区总载文量为455篇,占全部文献量的34.57%,平均每刊载文量65.00篇,《图书情报工作》、《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图书馆学研究》 等7种期刊发文密度最高,是学科服务研究的重要情报源;相关区中包括《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杂志》 等25种期刊,总载文量为451篇,占全部文献量的34.27%,平均每刊载文量18.04篇,发文密度居第二,这些期刊群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的信息来源。笔者对核心区期刊和相关区期刊作了进一步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核心区期刊和相关区期刊共计32种,其中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类期刊24种,占期刊总数的75%;综合性科技与经济类刊物4种,医学图书情报类刊物2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类刊物1种,农业图书情报类刊物1种。另外,表2中未列出的外围区225种期刊,覆盖了产业与科技、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各高校学报等多类型期刊。这些数据体现出学科服务研究的多学科、多角度特点,与其他学科已形成了联系、交叉和渗透的关系。endprint

2.4 核心作者及机构综合分析

核心作者是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有较大贡献的科研人员,他们影响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其测评有助于学科研究的发展。在文献计量学中,评价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量这两个指标,分别用于衡量作者对学科的贡献度与学者在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

笔者统计了2006年至2015年十年内,第一作者的发文量及被引量。采用的方法为基于普赖斯定律初选核心作者,然后运用综合指数法来确定核心作者。依据普莱斯定律[11],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至少为M篇,其计算如公式(2)所示。

M=0.749×Max(m)1/2

式(2)中Max(m)表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篇数。在本次统计的1316篇论文中,以第一作者发文最高的为7篇文献,即Max(m)=7,从而计算出M=1.98,取M的最大整数值为2,即发表2篇或者2篇以上的作者可进入核心作者初选样本,基于此指标共初选出182位作者,占第一作者总数的17.28%。

作为某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其影响力除发文量外,还要考虑被引量这个指标,被引量越大代表论文受关注度越高,其影响也越大。笔者利用Excel中提供的Correl函数,对初选的182位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量的相关度进行计算,得到相关系数为0.37。根据统计学理论,初选核心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为低相关关系,即发文量大与被引量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运用这两个指标对核心作者进行测评时,还需考虑发文质量,两者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基于已有文献的论证基础[12-15],笔者将发文量和被引量的的权值均赋予0.5,按式(3)计算出每个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指数Zi:

Zi=(Pi /P) ×0.5+(Qi /Q) ×0.5

其中,Pi为第i位候选作者的发文量,发文平均指数P为所有候选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平均值,182位候选核心作者共发表论文444篇,因此发文平均指数P=444/182=2.44;Qi为第i位候选核心作者论文的被引量,182位候选核心作者发文总被引量为3760次,因此被引平均指数Q=3760/182=20.66。利用综合指数Zi的计算公式,可对每位候选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近十年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包含了41位作者(综合指数大于或等于1的作者),占全部作者总数的3.89%,对核心作者进一步的详细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统计出的核心作者大多是图书馆研究员或者大学教授。说明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培育了一支较为强大的核心作者队伍,这些作者为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在这些作者中,既包括了图书情报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如初景利、范爱红、郭晶、柯平等图书情报领域的教授学者,也包括了大批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和生物医学专业图书馆的研究者如陈廉芳、洪跃、廉立军、张群、严玲、吕俊生等。从已有的数据还可发现,这些学者和研究者在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并已有大量文献参考和引用他们的学术成果。

由表3可以看出41位核心作者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通大学图书馆等是高度重视学科服务领域的研究机构。因此,关注这些研究者的论文成果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动向,将有助于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突破。

另外,笔者利用Excel中的相关函数Correl计算运用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发文量、被引量和综合指数的相关性,其中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与被引量相关系数为0.37,相关性较弱,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与综合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48,其相关性较前者较为显著,而核心作者的被引量与综合指数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99。这个结果进一步说明仅用发文量一项指标评测核心作者是不全面的,综合运用发文量和被引量才能够较客观地反映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力。

3 结论

本文采用布拉德福定律、普赖斯定律等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收录的近十年学科服务研究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对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计算,著重从年度分布、主题分布、核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及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1 学科服务研究的核心期刊群已经形成

基于布拉德福定律计算期刊分布规律的结果表明,布拉德福常数约为3,核心效应明显,说明我国关于学科服务研究的核心期刊群已基本形成。同时,计算数据显示,学科服务的研究文献分布在257种期刊中,其中核心期刊共计32种,这些期刊除了包括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等图情界期刊外,还包含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类刊物、高教和继续教育类刊物、科技与经济类刊物等多种期刊类型,表明学科服务的研究并不是孤立的,也不仅局限于图书馆界情报界研究,而是与其他学科互相联系,引起了多学科、多角度的关注,并已与其他学科形成了交叉、渗透的关系。

3.2 学科服务研究的核心作者队伍发展壮大

结合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评价指标,运用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可以确定出核心作者群。计算结果表明,近十年在学科服务领域已形成较为强大的核心作者群,这些作者大多是图书馆界研究者或高校教授,他们在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同时,计算结果还表明,综合指数位于临界点1以下的作者中,如综合指数在0.7和1之间的作者共计37位,这些作者的论文发文量和被引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学科服务研究的核心作者队伍还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可能。

3.3 学科服务研究方向较为明晰

论文主题的年度分布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研究的方向已较为明晰,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学科文献建设(包括学科文献的规划管理、资源现状整理、收藏决策等);各种形式的用户培训服务(包括借助邮件、表单、微博、电话等个别指导,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网上培训等);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的建设;学科馆员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宣传;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如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报道服务,开展课题跟踪与定题服务,为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等提供决策依据,提供学科知识的挖掘服务) 等。endprint

3.4 学科服务模式多样化

关于学科服务模式的研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学科分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多分馆联合服务模式、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主題式服务模式等[16]。随着学科服务的实践研究,学科服务的模式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共享服务空间嵌入和服务内容嵌入的新型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基于信息共享空间IC的学科服务模式,基于“学科团队-学术秘书-矩阵管理-首席学科馆员岗位”的服务模式,基于学科馆员的协同服务模式,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学科服务模式,基于Library 2.0 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创新学科服务模式等。

3.5 学科服务研究促进了学科服务质量

各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开展的提升受到了科研团队及学者的广泛认可。上海交大图书馆在IC2创新计划体系下,提出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推出拜访百位教授计划,面向博导级教授,通过学科馆员一对一的拜访,从服务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协同解决方案,得到教授和研究员等高级职称教师的欢迎,拜访教授活动取得显著成效[17]。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针对研究所战略规划与重点学科情报服务需求,提供了一系列学科领域的态势分析、机构竞争力分析、专利技术分析、科研产出分析等深层次的情报服务产品,受到了研究所及科研团队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认可。清华大学在学科服务中提供了信息素养教育讲座,如“了解图书馆”系列讲座颇受服务对象欢迎,甚至成了学科服务的一个品牌,引起学校人事处、科研院、出版社、学术沙龙等多方面关注和赞赏。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提供的411任务的信息保障和情报调研,受到总部领导表扬,并得到了一线专家的采纳。

3.6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创新

按照“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图书馆学科服务”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进行深度结合,创造图书馆学科服务新的发展理念。首先,“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科服务应注重不同学科的交互融合。大数据环境下,学科发展呈现交叉化、多维化的趋势,这些既给学科服务提出新的需求,又使学科馆员面临新的挑战,学科服务在嵌入科研的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学科的互相融合,从而满足科研人员对学科资源共享的需求。其次,“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科服务应对服务模式和结构进行重组。信息革命、互联网业已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与此相适应,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也需对原有的服务模式和结构进行调整和重组,合理安排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团队,重构学科服务模式和内容,重视特色资源建设,实现学科服务的深层次智慧服务。最后,“互联网+”为学科服务提供技术升级。移动互联网络技术为学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助一臂之力;云计算技术为学科资源的深层次发现、挖掘,数据的管理、分享等提供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为学科服务提供全新的智能平台与环境。

3.7 存在问题

通过对已有研究论文的几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可看出近年来学科服务研究已成为图书情报界的研究重点,并受到广泛重视。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学科服务研究已趋于成熟和完善,仍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学科服务方面研究内容局限在基础性研究,主要侧重于学科服务的学科馆员角色转变、学科信息服务团队的研究、服务模式探讨、服务平台建设、综述介绍与经验罗列等方面,而对于学科服务工作在图书馆整体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实践方面的研究。(2) 学科服务研究的论文数量逐年递增,表明业界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地区差异比较大,表现为中西部高校对该领域的研究重视不足,研究较滞后。(3)通过文献调研得知,目前国内缺乏针对学科服务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对学科服务开展情况评价的研究,制约了学科服务的深层次开展。笔者认为,学科服务只有被服务对象认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科服务工作的绩效评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完整的、可操作的,可定量考核的评价体系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4-17.

2王春,方曙,杨志萍,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2):107-109,148.

3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1-3.

4王俊俐,张建国.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服务模式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7,27(10):30-31,34.

5张秋,韩丽风.图书馆学科博客实践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研究,2009(1):45-48.

6艾春艳,游越,刘素清.读者参与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模式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5):70-72.

7陈廉芳,许春漫.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创新服务模式探讨[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4-7.

8孙鹏,张维锋.云计算助力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创新: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5):119-120.

9李玉艳.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8):63-65.

10卢凤玲.学科服务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J].图书馆建设,2012(7):55-57,61.

11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2-165,185-191.

12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57-60.

13李宗红.利用综合指数测评期刊的核心著者: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1):54-56.

14刘江霞.用综合指数法分析《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核心作者[J].科技与出版,2014(6):140-143.

15李俊贤.运用综合指数法测评《图书情报工作》(1994—2005年)的核心著者[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5(3):84-88.

16蔡莉静.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29-38.

17《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学科服务进展与创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151-157,259-26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
2013年全科医学领域慢性病健康教育相关科研文献研究
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相关饮食文献计量学分析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2013年文献计量学指标分析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政治传播视角下国内“军人”与“警察”形象比较研究
1994—2014年我国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学科研究实力分析
基于CBM的我国民族医药学文献计量分析
PubMed收录牙釉质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