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及相关概念辨析

2017-11-22 08:21刘露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快餐辨析概念

刘露

摘 要 论文通过对比碎片化阅读与其它几种阅读名目的概念及侧重点,旨在厘清碎片化阅读与其它阅读概念的不同,促使我们更客观地看待碎片化阅读与各种阅读方式,也更好地理解阅读推广中各种阅读方式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碎片化阅读浅阅读轻阅读快餐式阅读阅读概念

分类号 G252.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11.005

Fragmented Reading and Related Concepts

Liu Lu

Abstract By comparing the concepts and the focuses of fragmented reading with several other reading method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ragmented reading and other reading concepts. It provides us with a more objective view of fragmented reading and other reading method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various reading methods in the reading promotion.

Keywords Fragmented reading. Shallow reading. Light reading. Fast reading. Reading concept.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如阅读方式改变为浅阅读、微阅读、轻阅读、快餐式阅读、移动阅读以及日下风行的碎片化阅读等。这些阅读名目繁多,让人难以分清。那么,阅读名目究竟是不是指同一种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与其他阅读是否可以等同?如果不是,又该如何区分?对比,本文将详加阐述和辨析。

1 碎片化阅读的概念及特点

对于碎片化阅读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没有权威的界定,只是有学者尝试性地提出过个人见解,如林元彪认为:“碎片化阅读是描述信息传播与获取情况的形象说法,有两层意思: 一是相对于原典内容的碎片化,二是相对于连续阅读时间的碎片化”[1]。段志兵的观点与之相似:“碎片化阅读是一个相对概念,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阅读内容的碎片化,相对于较完整内容的系统性阅读,碎片化阅读每次只阅读其中一个或者数个片段;二是阅读时间的碎片化,相对于连续性阅读,读者一般利用工作或生活间隙的零碎时间进行阅读”[2]。张文亮等又认为:“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书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同时碎片化主要分为信息碎片化、媒体碎片化和受众碎片化三方面”[3]。卢玉红、赵冬湘则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理解为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阅读终端,在短暂的、零碎的时间内断断续续地进行阅读,是一种获取短小信息或知识的阅读模式”[4]。

综合上述意见,可以看出许多学者都认为碎片化阅读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不能绝对地把某种阅读说成是碎片化阅读,其往往需要相对于另一种阅读方式来讨论,同时,碎片化阅读主要应有两方面特征,即内容碎片化和时间碎片化。

内容碎片化,即阅读的对象碎片化,通常相对于一个完整的阅读对象来说。比如,从开头到结尾线性地、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与只阅读书中的一个段落或句子相比,前者属于完整阅读,后者就属于碎片化阅读。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是非线性地、片段性地却是完整地阅读完了一本书,这算完整阅读还是碎片化阅读?从阅读对象角度来看,对象是完整的,应该算完整阅读,但从阅读过程来看,是由一个一个小片段拼凑成了一个完整的对象,这个过程是碎片式的,应该是碎片化阅读。笔者倾向于认为,非线性地完整阅读一本书相对于线性地完整阅读一本书来说,属于碎片化阅读,因为它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片断拼凑而成的整体。

时间碎片化,即阅读的时间不连续,或者说阅读进程的碎片化,通常相对于一段连续的阅读时间来说。对于专门用连续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行为来说,古人的“马上、枕上、厕上”阅读与今人的“车上、床上、会上”阅读都属于时间上的碎片化阅读。

2 碎片化阅读的相关概念辨析

2.1 碎片化阅读与浅阅读

碎片化阅读与浅阅读的概念经常被混用,如“淺阅读是指浅层次地阅读或者浅易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就是典型的浅阅读”[5]。甚至有的直接表述为:“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子书、微博、微信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6]。不可否认,碎片化的、零碎式的阅读确实会导致浅层次阅读,浅阅读也伴随着浏览式、跳跃式、片段式的阅读,但二者完全等同吗?

诚然,二者被混用是因为二者有着相似之处,如二者都是与传统阅读相区别的阅读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加速了二者的发展。然而,严格来说,碎片化阅读与浅阅读是两个概念。从字面上来说,碎片化阅读的着力点应是“碎片”,即上文表述过的时间碎片与内容碎片,是相对于连续阅读或完整阅读来说的概念。“浅阅读”概念的着力点应是“浅”,是相对于“深阅读”来说的概念。对此,周亚对浅阅读的概念进行过综合辨析并作了阐述:“浅阅读是读者从书面语言和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主体大脑的参与程度不高,对于阅读语言和符号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一般只停留在了解或知其大概意思的层面”[7]。这一概念的界定就很好地突出了浅阅读“浅”的特点,没有将浅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混起来。endprint

基于上述浅阅读的概念,针对浅阅读与碎片化阅读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或许可以表述为:碎片化阅读会导致浅阅读,但不一定都是浅阅读(如阅读一篇文章的关键段落并进行深入思考就不能说是浅阅读),浅阅读既可以表现为碎片化阅读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完整阅读的方式。

2.2 碎片化阅读与微阅读

文意纯认为微阅读应该定义为:“个人借助‘微设备,如掌上阅读器或者手机,在集体间相互交换和传递‘小而‘微的信息的阅读方式”[8]。许小梅认同张晓萍学者的观点,认为“微阅读是在网络时代下,人们在较短时间内,借助便携式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通讯设备,通过阅读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等微小文体来获取资讯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9];她还指出在阅读方式上,微阅读明显区别于传统阅读中的深阅读,属于浅阅读的一种。另外,在互联网上,具有一定的共识度的百度百科认为:微阅读是一种借助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等进行阅读的方式,手机报、口袋书、Twitter等阅读都属于微阅读。

在以上概念中,微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并没有直接联系,微阅读强调的是“微”,与碎片化阅读的“碎”仍是有区别的。“微”即是“小”“短”,虽然短小,却不一定“碎”,如张爱玲的短篇散文《爱》,全文不过342字,是微文学,但它却是完整的一篇文章。相反,有的碎片化阅读对象动辄五六百字、一千字都是有的。更直观的又比如唐诗,五言诗连上标题也才20余字,如果单以内容长短、字数多少来论是否是碎片化阅读,那古代诗词这种文化精粹岂不无辜被“殃及”?所以“微”阅读虽“微”,却与碎片化阅读“非完整性”的特点不符,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2.3 碎片化阅读与轻阅读

“轻阅读”是与“厚重阅读”“经典阅读”相对的概念,即“轻松阅读”“轻便阅读”。轻阅读注重身心放松和感官享受,目的在于释放压力,获得轻松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轻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并没有直接联系,轻阅读注重感观愉悦和心理放松,碎片化阅读是阅读的形式和方式。轻阅读可以是碎片化阅读,也可以是完整、连续的阅读;碎片化阅读不一定就是轻阅读,也可以是经典阅读中的部分碎片阅读。

这里,笔者还想提一个问题:轻阅读是浅阅读吗?上文提到学者周亚对于浅阅读概念的阐述,其重点在于大脑的参与程度是否深入,而轻阅读主要是感观愉悦和心理放松。那在放松的过程中大脑的参与程度是否都是浅层次参与?笔者认为不一定,如爱好文学的人在读到一段唯美的文字时,内心往往会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继而产生一系列联想,这一过程也往往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而这一过程恐怕不能简单地用浅阅读来定义。

2.4 碎片化阅读与快餐式阅读

“快餐式”阅读,其特点是文本的方便获取性和快速完成性。如果从快速完成性这个方面来说,快餐式阅读的文本内容就不会太深,这也是快餐式阅读为人诟病之处,但是也有人为快餐式阅读作辩解,如有人认为快餐式阅读也可以是“营养快餐”,而不应该是求知过程肤浅、浮躁的代名词, 该文认为“碎片式阅读”与“快餐式阅读”是类似提法。[10]对此,笔者认为该观点有一定合理之处,但要辩证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碎片化阅读“碎片式”阅读的发展,二者的风行又促使信息内容推送方式和格式等改变,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当下大众已习惯的生活方式,只能去适应和改善,而不是反对和颠覆;在没有大段时间来连续地、完整地阅读经典著作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地碎片式、快餐式阅读总比以没有时间阅读为借口而彻底不阅读要好;同事,“快餐式”阅读应反对知识吸收中的碎片化,“如果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经典著作,那就是暴殄天物”[11]。

2.5 碎片化阅读与移动阅读

移动阅读的概念虽然各学者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其主旨意思是一致的,如“移动阅读,是以移动设备为载体,对在互联网上出版和发行的文本信息、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内容,通过便携式阅读终端下载来实现阅读的一种新方式”[11]。移动阅读的概念主要突出三点:一是阅读设备为移动设备,如手机、iPad、电子阅读器等;二是阅读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如声音、图像、文本等电子形式;三是依赖互联网络进行搜索、下载或接收。可见,移动阅读是相对于书本阅读而言的概念,强调的是阅读形式的问题,而碎片化阅读主要强调的是阅读方式的问题,二者没有直接可比性,只不过二者互有助益。

事实上,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诸如浅阅读、微阅读、轻阅读、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等各种阅读名目都需要借助移动设备来实现,都表现为移动阅读,而移动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也极大地推动了这些阅读方式的发展和繁荣,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推动。另外,在诸多学者的定义中,都不乏“移动设备”“手机”“iPad”等字眼,这就很容易让人误以设备来判断阅读行为的好坏,所以也难怪很多人把这些概念混为一谈了,但正如王波所说:“深浅阅读既不能靠载体界定,也不能靠作品界定,要靠影响读者的许多要素来决定,比如心态、任务、时间、技巧、读物、环境和场合等”[12]。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万不可以阅读设备来区分深阅读或肤浅阅读,不可将与传统纸质阅读相异的阅读方式一刀切地否定。

3 结论

经过对比辨析,笔者认为在概念的使用上,碎片化阅读与其他阅读概念并不等同,不能与其他概念混用,而浅阅读、微阅读、轻阅读、快餐式阅读等概念也各有凸显和侧重,也不能被混用。希望通过这次辨析,能以此改善和避免因概念混用而产生的“连坐效应”,即这些与传统纸质阅读相异的新兴阅读方式被简单粗暴地归为肤浅、浮躁而被一并排斥。另外,在实际的阅读推广中,切勿将几种阅读方式“一杆子打死”。与其试图“纠正”大众已形成的阅读习惯,不如凸显和强调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势并进行合理引导,使其在阅读推广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元彪.走出“文本语境”:“碎片化閱读”时代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思考[J].上海翻译,2015,(1):20-26.

2段志兵.巧对碎片化阅读需求,优化科技图书设计[J].中国编辑,2012,(5):29-31.

3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6):79-83.

4卢玉红,赵冬湘.碎片化阅读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优化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6):84-87.

5周静.论社会阅读的“二律背反”及图书馆的破解之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13-15.

6林茂.碎片化阅读风尚下的“全民阅读”文化建设探析[J].大众文艺,2013,(18):271-273.

7周亚.“浅阅读”概念界定及相关辨析[J].图书馆杂志,2013,(8):18-22.

8文意纯.微阅读时代“深阅读”推广模型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7):23-26.

9许小梅.我国微阅读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6):152-154.

10鲁直.对“快餐式阅读”的辩证思考[N].新华书目报,2015-07-03(A07).

11曾妍.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的可能性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2):70-72.

12王波.可爱的图书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2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快餐辨析概念
一只鸡的IPO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正误辨析一例
古代的时间概念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