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中提高党员干部法律素养的措施分析

2017-11-22 19:47王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依法治国党员干部

王莉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我国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加强,这是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的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以及服务质量,必须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素养,这样真正做到为民服务。本文从现阶段党员干部法律素养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子,从而提出更加有效提高党员干部法律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党员干部 法律素养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了更好保障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的实施,更好的提高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素養是关键。相关部门必须定期对所有党员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对现阶段党员干部法律素养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广泛汲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党员干部队伍。

1现阶段,党员干部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法律意识

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但是法律知识普及力度较小,很多群众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仍然未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由于我国法律文件较多,很多党员干部无法深入理解法律文件,在执法过程中或是日常工作中无法将其运用。

1.2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我国未能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党员干部工作过程或是执法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这样使得党员干部的行为缺乏规范。

1.3培训效果欠佳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定期会对在职党员干部进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但是法律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且主要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在培训课堂上专业讲师进行讲解,党员干部负责笔记抄写,这样根本无法有效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内涵,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根本无法发挥培训的作用。在整个培训结束之后未能对培训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与调查,使得整个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2提升党员干部法律素养的有效措施

2.1进一步打造依法治国的氛围,增强全民法律信仰

我国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全民普法学习。例如将宪法知识与国民教育有效结合,从小就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宪法观念。各类规章制度中必须包含有一定的宪法知识,对各个行业进行有效规范,同时要求各行业必须定期举行宪法知识培训,让更多人对宪法有一个深入了解,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要督促党员干部加强对宪法知识的学习。可以利用主题座谈会或是普法栏目剧的形式进行宣传,这样方面广大群众理解与掌握。当地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宪法知识竞赛、普法栏目剧比赛等,设置一定的奖励,激发广大基层群众学习宪法的积极性,鼓励其真正参与到依法治国中去。

2.2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

政府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巩固宪法的母法位置,同时树立广大党员干部宪法至上的理念,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维权是从的错误理念,不能执迷于权力,要全心全意为广大基层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增加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基层群众法律至上的意识,做到依法行事,所有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同时国家一定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对权力进行合理控制,任何人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利。党员干部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权力是由法律赋予的,一定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依法行政。我国广大基层群众要学会使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3完善制度建设,营造法律素养培育环境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建立完善的依法行政制度,例如公开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这样才能更好的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提升起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更加有效维护广大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了进一步完善各地的相关依法行政制度,当地政府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服务窗口,或是公布政务电话、邮箱等,广泛收集人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执法,从而保证行政执法制度得到全面落实,需要注意的事行政执法人员本身一定要具有一定的执法资格以及相应的执法权限,否则不能参与到日常的执法工作中去,各个执法单位一定要明确自身的执法工作内容以及权限,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制定队伍的执行力。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考核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对执法人员的行为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其能够按照相关执法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从而保证广大基层群众的合法利益。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行政机构必须对行政权力进行公开,保证整个流程的公正公开公平,以及全流程透明。只有实现权力信息公开,才能保证广大基层群众可以对政府动态以及党员干部的相关情况有充分了解。通过权力信息公开,才能真正发挥广大基层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在职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4加大教育力度完善党员干部教育模式

为了更加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素质,相关部门一定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转变培训模式,对现有法制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对在职员工以及新员工进行定期培训,首先对必须的法律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培训其对法治认可度。同时采用入职岗位法律培训制度,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发挥培训的作用。对于在职人员采用考核体制以及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兴趣。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法制社会不断深化,我国广大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加强,同时对党员干部的执法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法律素质培养,树立其法律至上的意识。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同时采取持证上岗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整个党员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其人民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决策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朝阳.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升党员干部法律素质的探析[J].理论观察,2016(01):18-19.

[2] 邵孟琪.依法治国视阈下领导干部法律素质问题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6.

[3] 陈永春.强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对策研究——以荣昌区为例[J].读天下,2016(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依法治国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党员干部要姓“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