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妍谢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欠发达地区人才生态环境的评价与分析
——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
许妍谢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人才的生态环境直接会影响人才的去留、成长和作用的发挥。文章以欠发达的衢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5年衢州市的人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并比较衢州市在浙江省及其毗邻16个城市中的人才生态环境地位和优劣势状况。
人才;生态环境;主成分分析;评价
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是区域间竞相争夺的主要资源。然而,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众多欠发达地区一直面临着人才的引进、培养、留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1]。而人才的去留、人才的成长、人才作用的发挥等都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欠发达地区人才生态环境的关注,构建合理的人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欠发达地区发现其人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欠发达的衢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对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测度,找出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其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国内学者针对人才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影响人才生态环境的因素研究。李锡元、查盈盈(200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人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分为基础层次、社交层次和最高层次[2];石金楼(2007)从人才环境的构成层次上将人才环境可划分为: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宏观环境[3];孙振华(2008)通过对人才成长与人际生态关系的研究,把人际生态因子分为承接、竞争、互惠共生三类[4]。二是关于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张海燕(2012)构建了创新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徐州市在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中的地位、优劣势进行分析[5];梁文群,郝时尧等(2014)从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才环境等6大因素入手,运用熵权法对我国30个省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价与比较[6];刘瑞波,边志强(2014)分别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因子分析法考察了科技人才与所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的关联程度,并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排序[7];周学军、郑雅雯(2016)从经济基础、科技发展和人才保障3个方面构建了科技人才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客观分析了江西省11个城市的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竞争力状况[8]。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人才生态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某一年或某一段时间单个或多个区域的人才环境分析,而针对同一区域开展时序和空间上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的较少,且在区域上没有将经济欠发达城市作为分析的对象。而我国存在众多欠发达区域,这些区域更急需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选择浙江省内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以反映其在不同时期和空间上人才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其优劣势状况,进而为衢州市制定优化人才环境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综合现有文献,本文认为人才生态环境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影响人才生存发展的经济、物质、生活、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按照科学性、可比性、关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生活、社会、自然、创新5个二级指标,在各二级指标下设立18个评价指标的人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利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5年衢州市人才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样本原始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2015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及2016年各市统计年鉴。按照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本文采取了标准差标准化处理法来消除数据的量刚性,具体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由表2可知,前3个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9.648%,说明三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变量足够信息。因此,我们提取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和方法贡献率,用y1、y2、y3代表原来的18个指标评价衢州市的人才生态环境。同时,为了确定各主成分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提取3个主成分 y1、y2、y3,建立成分矩阵(见表 3)。
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
用表3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可得到3个主成分表达式的系数,由此得到3个主成分表达式,以y1为例子:
同样,可得出y2、y3的表达式。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带入y1-y3的表达式中,即可计算出3个主成分的得分(见表 4)。然后,再将 y1、y2、y3的特征值与其累计的总特征值的比值得出各自的权重后,对3个主成本求加权综合得分,即可得出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函数为:
将y1、y2、y3的得分值代入上述y公式,即可计算出2005—2015年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和排名,结果如表4所示。
研究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其整体水平进行评价,还要了解同区域其他城市的状况,并与它们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这样才能明确地了解衢州市的人才生态环境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异和优劣势,从而更好地促进衢州市人才生态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本文根据上述的人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整理了浙江省11个城市及与衢州毗邻的南平、景德镇、鹰潭、上饶、黄山等共16个城市的2015年数据。
表4 2005—2015年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
本文首先将16个城市的 2015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标准化的数据输入SPSS软件,对上述城市的18个数据做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主成分方差贡献率
从表5中可以看出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已经解释了所有变量的85.233%,因此提取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并建立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6)。
表6 主成分载荷矩阵
由表 6 可知,第一个主成分在 X1、X2、X5、X9、X10、X11、X12、X15、X16、X17、X18上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主要是从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比率、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险和就业支出、养老保险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专利申请授予项、科学技术财政支出等方面反映人才生态环境,故命名为经济科技发展状况;第二个主成分在X8、X12、X13上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主要从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等方面反映人才生态环境,故命名为社会保障状况;第三个主成分在X3和X6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GDP增长率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方面反映人才生态环境,命名为城市发展状;第四个主成分在X4和X7上有较大载荷,包含了职工平均工资和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个指标,命名为生活环境状况;第五个主成分在X14上有较大载荷,涉及指标主要是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命名为生态环境状况。
根据表5和表6中的数据可得到主成分表达式,以y1为例:
y2-y5的表达式同y1。同理,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带入y1-y5的表达式,与各主成分权重相乘,求5个主成分的加权综合得分,即可得到16个城市的人才生态环境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函数为:
将Y1-Y5的得分值代入上述Y公式,可计算出2015年16个城市人才生态环境的各主成分和综合指标的得分及排名(见表7)。
从衢州市2005—2015年的人才生态环境的综合得分排序来看,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总体在持续的改善和优化。综合因子得分从-3.868上升到4.918,2011年之后,得分均为正数,且2012年超过了1,这反映出衢州市在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方面做好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从各主成分得分对总排名的贡献来看,经济科技指标对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涉及的指标包括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化比率等。然而,贡献率最高的经济科技指标也正是阻碍衢州市人才作用发挥和人才集聚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衢州市必须积极推动产业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表7 衢州市与毗邻城市的人才生态环境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通过与浙江省内及毗邻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显示,衢州在人才生态环境评价中的经济科技、社会保障、城市发展、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五个主成分得分分别为 -1.697、1.144、0.574、1.311 和 -0.383,人才生态环境的综合得分为-0.671,其中得分最高的是生活环境状况,得分最低的是经济科技状况。从各个主成分具体得分来看,衢州市生活状况排名第3,位于杭州和丽水之后;衢州市社会保障状况排名4,位于湖州、舟山、绍兴之后;衢州市的经济科技、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分别排名11、7和12。这五个主成分的排名情况及其权重,决定了衢州市在16个城市中的人才生态环境综合排名位居11。
为了科学评价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的优劣势,明确其人才生态环境的优化方向,有必要对其人才生态环境的各因子进行分析和评价[5]。
1.经济科技发展状况,其在综合评价人才生态环境中的贡献率最高,但实际得分却最低。主要涉及到包括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比率、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险和就业支出、养老保险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专利申请授予项、科学技术财政支出等指标,这表明一个地区的人才生态环境与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然而,与其他城市相比,目前衢州市经济水平明显处于劣势,不仅在浙江省内排名最后,与毗邻的其他省份城市相比也是劣势明显。虽然近年来衢州市致力于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但从具体的经济总量、增速还是城镇化比率等指标看仍偏低,从而导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和就业及科学技术支出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这严重制约了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力。因此,衢州市应把握自身经济发展优势,破解经济发展问题,提高经济效益,为人才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这是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此外,目前衢州市只有2所高等院校,这造成了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指标在16个城市中最低,也影响了专利申请授予项、科学技术财政支出等指标的得分。对于这些因素衢州市加以扶持,促使其劣势向优势转化,防止劣变为更劣。
2.社会保障状况,其在综合评价人才生态环境中的贡献比较高,实际得分也较高。主要涉及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等指标,这表明衢州市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也是今后衢州市在人才发展中需要仍继续予以重视的因素,以保证人才发展能有更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3.城市发展状况,其在综合评价人才生态环境中贡献率较低,实际得分也较低。尽管城市水平因子对人才生态环境的贡献率较低,但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住房等城市发展问题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不能忽视其对人才生态环境的影响力。
4.生活环境状况,该成分对人才生态环境的贡献率较低,但实际得分较高。主要涉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每万人拥有病床数两个指标,这表明衢州市生活环境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尽管生活环境对人才生态环境的贡献率低,但生活环境状况是人才成长和集聚的基础,不可忽视其对人才生态环境的影响,应继续保持关注以保持优势。
5.生态环境状况,其对人才生态环境的贡献率低,实际得分也低。主要涉及建城区绿化覆盖率指标,这表明衢州市的生态建设虽然已走在浙江省前列,但其良好的生态竞争力并未发挥作用,生态优势尚未转变为其发展优势,从而出现了贡献率和得分的双低,影响了衢州市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是目前衢州市要考虑的问题。[1]郝金磊,韩静,2015.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7-43.
[2]李锡元,查盈盈.人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及其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3):37-39.
[3]石金楼,2007.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人才环境评价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5):153-159.
[4]孙振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人才流动动机机理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
[5]张海燕,2012.创新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4-147.
[6]梁文群,郝时尧,牛冲槐,2014.我国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与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5):147-151.
[7]刘瑞波,边志强.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7):133-139.
[8]周学军,郑雅雯,2016.江西省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1-67.
(责任编辑:D 校对:L)
F062.2
A
1004-2768(2017)10-0112-05
2017-08-10
许妍谢(1981-),女,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