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的思考
——以阳泉市为例

2017-11-22 06:47邵秀英
生产力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阳泉市阳泉资源型

王 红,曹 哲,邵秀英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全域旅游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的思考
——以阳泉市为例

王 红,曹 哲,邵秀英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逐渐显现。全域旅游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注入了全新理念,也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带来契机。阳泉市是中国成熟类资源型城市之一,旅游发展对阳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十二五”以来阳泉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旅游业贡献率,阐明全域旅游对资源性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对阳泉市转型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全域旅游;旅游贡献率;资源型城市;阳泉市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①《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引起国家关注。2013年国务院公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对262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属性和方向进行了界定,提出要推动成熟型城市的跨越发展。阳泉市是66个地级成熟型资源城市之一,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以煤独大,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城市。1947年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为了夺取和巩固全华北胜利,用阳泉煤铁资源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决定将阳泉设为新型工业城市,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誉为“中共第一城”,阳泉城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转型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域旅游”是顺应全民旅游时代的产物,其基本内涵就是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②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2016全国旅游工作会议,2016年2月9日。。2016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定位,2017年,全域旅游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域旅游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载体,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的机遇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推进旅游由“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的核心是国土旅游资源化、国民旅游职员化和城市设施环境旅游化,通过旅游为主的产业发展,整合旅游资源,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市政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伴随全域旅游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旅游新业态,加粗旅游产业链条,将有力带动农业、工业、文化、贸易、会展等相关产业,组合优化形成城市发展的“旅游+”产业,旅游将成为城市资源重新整合、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引擎,旅游将为资源型企业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和新卖点。

(一)国土旅游资源化,促使资源型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域旅游“国土旅游资源化”的实质是全域范围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可以被开发形成旅游吸引物,把各项经济产业作为旅游资源,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景区”来建设。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这首先意味着过去围绕矿产开发形成的工业资源(如矿井、厂房、建筑、设备、产品、展销会等)及其工业发展赋存环境要素(如城市历史、文化、城市风貌、市政设施等)都将成为工业城市特有的旅游资源,比如德国鲁尔区亨利钢铁厂成为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成为社区儿童艺术表演场地,蒂森钢铁公司变为大型景观公园,贮气罐改为潜水训练池,混凝土料场墙体改成攀岩者乐园,仓库和厂房成为迪厅和音乐厅……成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通过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传统的工业资源被有效激活为旅游开发利用,形成独占性较强工业旅游产品。工业旅游的发展,将促使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与城市文化遗产、周边乡村旅游结合,实现“城市即旅游”的资源型城市再生。

(二)全域共建共享,提升资源型城市环境质量

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一个由点(景点)到面(全域)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形态,城市是最为适宜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为旅游目的地,要求城市环境要素旅游化,城市设施旅游标准化,旅游相关要素配置与城市环境共建共享。通过城市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必将加速城市道路改善,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促进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城市旅游设施市民与游客共享。同时,将有力推进城市生活、休闲、游憩、娱乐、健康功能,加速资源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实现资源型城市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产业融合,提高资源型城市竞争力

全域旅游中的旅游发展强调“旅游+”,通过旅游与其它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之间的渗透、聚变而产生新型产业,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支撑。20世纪60年代,德国鲁尔工业区爆发了煤业和钢铁危机,工业遗产旅游成为许多城市转型发展的产业选择,如埃森市将废弃的矿井、炼钢厂、煤渣山、煤气罐等工业遗产开发为博物馆、滑雪场、休闲广场等旅游景点,工业遗产旅游与森林、湖泊观光旅游结合,形成休闲旅游服务为主的主导产业,每年约500万游客前来旅游,昔日的重要城市变为工业文化旅游重镇。“旅游+”将加快旅游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形成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旅游与城郊乡村农业的融合,加快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通过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资源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阳泉市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阳泉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是全国66个成熟型资源城市之一。近年来,阳泉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业为新型战略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基础项目(景区、星级酒店和乡村旅游)建设投资超过24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623.71亿元,年均增长24.2%。2016年,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2 73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7.5亿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见表 1),2009—2016年全市旅游业贡献率均值4.21%。由于长期以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与全域旅游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要求相比,阳泉旅游业发展无论在旅游环境建设和旅游经济实力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旅游经济规模小、总体实力较弱

阳泉市以工业发展为主已持续多年,旅游业在产业构成中比例偏小,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首先是旅游景区建设“量少质差”。截至2015年,阳泉市有A级景区11处,占山西省A级景区的7%;其中4A以上高级别景区只有4个,占全市景区的1/3,在山西省4A级以上景区中,仅占 4%(见图 1)。

表1 2009—2016年阳泉市旅游业贡献率

图1 山西省各地市4A以上景区比较

其次,从旅游收入来看,2009—2014年阳泉市旅游收入在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仅高于朔州市,位居山西省倒数第二(见图2),旅游收入总量仅有晋中市的1/2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68%,低于山西省20%的平均值,旅游产业贡献率远低于全国11%的均值,旅游经济规模小,实力弱,旅游产业带动作用小。

图2 2009—2014山西省各地市旅游收入比较

(二)旅游开发不足,资源旅游转化率不高

阳泉市不仅具有煤炭开发利用形成的工业旅游资源,还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境内既有百团大战纪念馆、中共第一城等红色旅游资源,也有石评梅故乡小河古村、“布达拉宫”大汖村、“银圆山庄”官沟村等20多处传统村落,还有“北方水城”娘子关、“赵氏孤儿”藏山、古州平定冠山书院等人文景观,以及娘子关瀑布、梁家寨温泉、药林寺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但目前旅游开发有限,旅游产品开发大众初级,工业遗产、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旅游产品转化率低,旅游产业链条发育初级,旅游产业集聚与辐射能力有待加强。

(三)旅游设施不足,旅游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阳泉地处山西东大门,石太铁路、太旧高速是山西东出河北、京津的重要交通要道,但由于动车组高速铁路站点变化,阳泉站北移盂县(阳泉北),弱化了阳泉作为地区旅游中心的集散功能,“山城”交通通达性仍是全域旅游环境建设的重点。从旅游接待设施来看,阳泉市星级酒店、旅行社数量均位居山西省较后水平。2015年山西旅游大会公布的《山西省旅游企业名录》显示,阳泉市有星级酒店11家,在山西省仅高于朔州市,占山西省星级酒店的4%,全市拥有旅行社38家,也仅占山西省旅行社总数的4%左右(见表2)。同时,由于长期以来阳泉过分依赖煤炭产业,客源市场单一,煤炭产业滑坡对当地饭店影响巨大,客房报价和客房收入均低于山西省平均水平。可见,阳泉市旅游接待设施总体处于山西省中下游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表2 山西省各地市星级酒店与旅行社数量

三、阳泉市转型旅游发展建议

(一)创新发展理念,提升旅游整体实力

全域旅游是当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理念,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文化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阳泉市目前旅游整体实力较弱,旅游环境建设滞后,转型旅游发展,要强化“全行业”、“全部门”参与,“全要素”打造,“全资源”利用的意识和理念,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发展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厕所革命、旅游通道建设,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全域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旅游与城市环境共建共享,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整体提升旅游环境和旅游规模,使旅游成为城市资源重新整合、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引擎和资源型企业新的投资方向和新卖点。

(二)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休闲城市空间格局

国土旅游资源化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设施环境旅游化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全域旅游发展,首先要积极推进阳泉市国土旅游资源化规划编制,有效促进观光旅游资源升级与工业遗产资源挖潜,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体系,重点加强对煤炭工业遗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域的旅游开发规划,培育新型旅游功能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产品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其次是对市域旅游环境要素的空间规划,充分利用煤炭工业、国有企业的技术和力量,建设城市租车系统、导航系统、后勤保险系统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城市绿化系统、休闲游憩系统、步道、自驾等旅游体验系统,提升阳泉旅游环境质量;再次以改善城市休闲环境,丰富城市业态为目的,重新组织城市要素空间规划,建设“慢游”城市、休闲社区,变阳泉市“煤城”为“休闲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市域城乡一体空间结构优化。

(三)推进旅游跨界融合,培育新型产业体系

旅游产业关联度高,被誉为“无边界、全覆盖”产业。发挥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行业的拉力和推力作用,加快市域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充分发挥成熟景区的增长极作用,与周边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培育“旅游+乡村扶贫”、“旅游+康养”、“旅游+会展”、“旅游+文创”等新型旅游业态,改变阳泉景区“量少质弱”的现状,推进阳泉“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进一步深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之间的融合渗透,扩大旅游产业内部融合,优化旅游结构,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培育旅游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产业拉力。大力支持旅游与工业、农业、交通、物流、城市景观、房产建筑等产业的跨界融合,赋予其他产业以旅游功能,重点发展阳泉工业遗产旅游、农业旅游、立体“山城”城市景观旅游等新型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优化。加快旅游企业与国企、央企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合作,鼓励大中型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旅游,向旅游环境建设项目投资,推进旅游全行业融合,多业合作,促进旅游集团成长。重点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融合,加快智慧旅游、旅游+互联网等新型新产业发展步伐,形成服务业为主体、文化休闲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新型产业体系。

(四)依托煤炭实力,培育大型旅游集团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山西介休民营煤焦三佳集团转型开发绵山景区,如今绵山已成为山西7个5A景区之一,成为资源型企业转型旅游的成功案例。截止2013年山西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投资总额达320亿元。阳泉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不仅工业遗产丰富,而且阳煤集团为龙头的资源型企业集中,目前已有盂县升天越集团投资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的成功案例,充分发挥境内大中型煤炭企业力量,加快旅游产业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步伐,培育市域内的大型旅游集团,扩大旅游招商引资规模实力,推进阳泉市以煤炭为特色的工业旅游综合体、全域旅游城市目的地的建设,真正实现旅游成为阳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先导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1]厉新建,张凌云,崔莉,2013.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3):130-134.

[2]柴寿升,龙春凤,邓丽媛,2012.青岛旅游业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6):152-157.

[3]于洁,胡静,朱磊,等,2016.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旅游研究(6):86-91.

[4]汤少忠.“全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5-07-10.

[5]石培华.“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6-05-11.

[6]朱海艳.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2013-07-21.

[7]冯建平.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N].山西经济日报,2014-03-24.

(责任编辑:C 校对:L)

F592.3

A

1004-2768(2017)10-0092-04

2017-05-05

王红(1969-),女,天津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曹哲(1990-),女,山西介休人,太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邵秀英(1963-),女,山西阳泉人,太原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古村落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邵秀英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阳泉市阳泉资源型
阳泉农业 开辟“硒”望富路
山西农大共建阳泉富硒机构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绿色防控 统防统治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阳泉市成立药茶产业联盟
阳泉市重点工程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