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强,韩 博,宋 媛
(1.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 昆明650111;2.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03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业产业分类评价与发展重点选择
——以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例
霍 强1,韩 博2,宋 媛2
(1.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 昆明650111;2.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034)
农业产业分类评价与发展选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研究领域。文章从界定基础型、主导型、优势型、潜力型和一般型产业五大类别出发,以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为主、结合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比全国各省市区数据,选取6个指标综合评价云南农林牧渔细分产业,给出具体产业分类评价结果和重点发展产业选择范围。研究思路可以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支撑,研究结果可以为云南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分类;综合评价;发展重点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主线。云南省气候类型多样、资源物产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宝库”,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云南省委、省政府从云南各族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农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好“三农”难题、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进入“十三五”时期,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要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必须选择好重点子产业、差异化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有必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找出云南农业中的基础型、主导型、优势型、潜力型产业。目前,现有研究已经注意到运用跨省份横截面数据、采用定量方法计算农业主导产业,但针对云南农业产业发展的研究仍多见于定性研究,比如武友德(2016)提出应兼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的整体性和区域性协调问题,陈蕊等(2013)提出云南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问题,为该主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者开始利用定量方法研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比如董晓波等(2016)测算得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存在多样性、生态安全性和时差互补性等比较优势,蒋智华(2006)测算了粮油、马铃薯、甘蔗、烟叶、药材、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产业的比较优势。然而,这些研究或者忽略了农业产业的基础性而过分强调特色优势产业,或者采用的数据范围比较窄,有必要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基于此背景,本文拟运用定量为主、结合定性的方法,采用最新数据对比云南与全国其他省市区情况,尝试评价分类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新时期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点选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研究和决策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第一产业快速发展。1978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46亿元,1988年突破100亿元,2008年突破1 000亿元,截至2015年达到2 055.71亿元。在此过程中,云南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呈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1978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42.66%,到1995年下降到24.77%,截至2015年下降至14.99%。与全国相比,2015年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仍高于全国约6个百分点。通过上述两个口径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产业无论在全国和云南的发展速度都慢于第二、三产业。图1进一步展示了1995—2015年云南相较于全国第一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云南第一产业发展领先于全国第一产业发展;另外,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也稳步提升。
图1 1995—2015年云南省相比全国第一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突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六大建设重点,着力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靓丽名片,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农产品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夯实,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表1展示了2014年云南农林牧渔产值及全国对比情况,可以发现,云南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全国比重达到3.19%,位居全国第14位,其中:农业产值为1 806.3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3.30%,位居全国第13位;林业产值为303.1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7.12%,位居全国第4位,仅略低于福建(323.3亿元)、湖南(304.8亿元)和广西(303.2亿元);牧业产值为975.8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3.37%,位居全国第15位;渔业产值为78.1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0.76%,位居全国第16位。据统计,截至2015年云南农业总产值达到3 383.1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 098.2亿元,同比增长89.3%。其中,粮食总产量达到1 876.4万吨,橡胶、咖啡、花卉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甘蔗、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蚕桑面积居全国第三、产量居第五,马铃薯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五,农产品出口额达40.55亿美元,水果、蔬菜出口额超过烟草,成为云南第一和第二大宗出口农产品。
表1 2014年云南省农林牧渔产值及全国对比情况
综合而言,一方面,云南第一产业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相较于全国而言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位居全国13位,其中林业产值位居第4位;另一方面,尽管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但在云南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要远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对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些数据分析进一步印证了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农业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是因为农业的选择和形成与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人口条件、劳动力素质等条件紧密相关,同时还受到区域原有经济基础、区域产业政策、区域总体规划引导、区域内部和周边市场需求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理论的逐步成熟,对现代农业产业进行分类就显得十分必要。综合已有产业理论文献和政策实践术语,本文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划分为基础型、主导型、优势型、潜力型和一般型产业五个类别。具体概念界定及内涵如下:
基础型产业。是指经济系统中为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基础生产要素(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生产部门的集合,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的产业,其健康发展是其他部门生产和消费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础型产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产品多种多样,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其供应情况直接影响该经济系统的总体生产和消费能力;关系国计民生,其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其价格,需要国家财政购买或支持加以保护;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产业资本产出率较低,需要国家持续投入建设农田水利设施。
主导型产业。是指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中产值(增加值)占据产业结构较大比例、市场前景广阔、创新能力突出且对其他经济部门有显著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型产业具有以下特征:产业增长率大多明显高于总体经济增长率;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和成熟阶段;拥有很强的关联性和融合性,能够拉动或推动其他产业发展;创新能力突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优势型产业。是指能够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区位等条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势型产业与主导型产业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与主导产业相比较优势产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而可以不必特别大,关键在上一级系统中的占比应较高,具备比较规模优势,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中也应有比较重要的贡献,产业符合未来生产和消费需求趋势;产业创新能力在上一级系统中具有比较优势,同样能够快速有效地研发和吸收新成果,至少在区域内具备一定的技术领先能力。
潜力型产业。潜力产业与朝阳产业的概念有相似之处,就现代农业的潜力产业而言可以定义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和市场前景,既可能通过技术突破创新并以此带动产业迅速超常规发展,也可能通过市场需求转化带动产业迅速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潜力型产业可能演变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但是潜力型产业的最大特点在于风险性,这种风险可能来自于技术层面,也可能来自于市场需求层面;另外,潜力型产业规模可以低于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产业增速应明显快于农业整体增速。
本文将除了基础型产业、主导型产业、优势型产业、潜力型产业之外的归结为一般型产业。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某一农业产业可能具备多样属性,五类产业划分并不具备严格的划分标准,因此基础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和一般产业五类并非完全区分,部分产业可能同时具备多个属性。另一方面,某一农业产业属性具备动态特征,就某一类产业而言在不同发展时期可能具备不同的特点,因此产业的类型划分可能发生动态变化,例如在不同条件下潜力产业可能转化为优势或者主导产业,也可能丧失潜力成为一般产业。
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分类评价必须在立足国情、省情的前提下遵循自然优势原则、市场供求原则、效益优先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持续发展原则、动态变化原则,构建区域农业重点产业选择的判别指标体系。具体选择的指标如下:
需求收入弹性指标。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只有市场前景广阔、符合需求结构发展方向的产业才有市场、有竞争力。市场需求可以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来衡量,需求收入弹性指标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Δxi和xi为第i产业的需求(产值)增量和总量;Δgdp和gdp为国民收入增量和总量。需求收入弹性越高预示着更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反之则反是。
生产增长率指标。产业发展保持一定的速度是衡量能否作为重点产业的关键标准。生产增长率指标包含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内容,本文简化为测度某产业产值的增速变化。生产增长率指标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rit为第i产业在第t期的产值增速。生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产业增长越快,反之则反是。
规模化程度指标。区域农业产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是农业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区域内部市场需求及周边外部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随着交通运输等条件的改善而不断变化。规模化程度指标可以表达如下:
其中,xit为第i产业在第t期的产值,Xt为第一产业在第t期的总产值。规模化程度指标数值越高表明某产业在地区第一产业中的地位越重要,反之则反是。
产值集中度指标(区位商指标)。产业集中度产值集中度是衡量该产业区域专门化生产程度的基本指标,可表明该产业在区域中的地位,集中系数越高,生产规模越大,可上市的商品越多。产值集中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yit为上一级系统(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云南省,因此这里指国家)第i产业在第t期的产值,Yt为上一级系统第一产业在第t期的总产值。产业集中度指标数值越高表明某产业在上一级系统中的地位越重要,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反是。
人均产值指标。劳动力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往往决定产业的比较竞争力。人均产值指标可以平衡由于各区域范围的大小和人口多少不等而带来的总量比较的问题,能较确切地反映某一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另外人均产值高的产业在未来发展中挤出劳动力的概率更小。
其中,Xpruralt为本地区第 t期农村人口数量,Ypruralt为全国第t期农村人口数量。人均产值指标数值越高表明某产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则反是。
增长作用率指标。重点产业通常具有关联性和融合性,采用增长作用率指标可以反映某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第一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增长作用率考察的是某产业产值增加额占第一产业增加额的比重,该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对第一产业发展的贡献越大,反之则反是。
在综合评价方法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评价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因为指标权重的大小,反映了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可以说权重的确定直接决定着评价的结果。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邀请农业产业领域的多名专家进行了打分,为便于比较分析,还参考有关文献进行了微调。具体指标的权重和指标类型如表2所示,其中指标类型为正向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表2 指标权重、类型及数据来源
尽管本文研究采用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由于不同指标的数据存在可比性的差异问题,为消除这种差异,本文采用以下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zscoreij为云南省第i产业第j项指标的具体得分,zjmax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zjmin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指标数值可以计算每项指标的得分。通过将每个指标的数值结合权重进行累计值加权相加,可以得出本文所选择的产业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其中,Zscorei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第i产业的综合得分,wj为j指标的权重。
“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系统科学方法对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进行分类、选择重点发展产业就极为重要。接下来本文将采用上述定量分析方法和计分方法,运用全国各省市区的数据,计算云南农林牧渔业所包含的二级产业综合得分,并结合定性分析判断二级产业的类别属性,最后给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重点发展产业选择范围。
根据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本文计算了2014年云南农林牧渔二级产业6项指标的具体数值,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云南省农林牧渔二级产业六项指标计算结果
从表3中不难发现,2014年云南省农林牧渔二级产业六项指标数值呈现了以下特点:谷物及其他作物子产业在规模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指标上具有较好的表现,人均产值指标略低于全国,而在需求收入弹性、生产增长率和增长作用率指标上表现差强人意;蔬菜园艺子产业在需求收入弹性、生产增长率、规模化程度和增长作用率指标表现良好,在产业集中度、人均产值指标上有明显差距;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在六项指标上表现都较为突出,人均产值指标略低于全国;林木培育和种植子产业在需求收入弹性、生产增长率、规模化程度和增长作用率指标差距十分明显;竹木采运子产业在需求收入弹性、产业集中度、人均产值、生产增长率指标上表现都较为突出,但其规模化程度较低也限制了其增长作用率;林产品子产业在产业集中度、人均产值指标表现突出,其他指标略有差距;牲畜饲养子产业在各项指标的表现比较均衡;猪的饲养子产业在产业集中度、人均产值指标表现突出,但在需求收入弹性、生产增长率、增长作用率指标差距十分明显;家禽饲养子产业的多项指标表现比较均衡,但在产业集中度和人均产值指标有一定差距;其他畜牧业子产业在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增长率指标有一定亮点,但其他指标表现不抢眼;内陆水产品子产业与其他畜牧业子产业类似,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增长率指标有一定亮点,其他指标略好于其他畜牧业。上述2014年云南农林牧渔二级产业六项指标数值也将为产业类型的判别提供数理方面的支撑。
经过标准化处理和权重运算,上述2014年云南农林牧渔二级产业,6项指标的具体得分如表4所示。
表4 云南省农林牧渔二级产业六项指标得分
根据2014年云南省农林牧渔二级产业综合得分以及产业属性特征,本文对涉及的各二级子产业进行产业类型判断,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生产增长率、规模化程度、产值集中度、人均产值、增长作用率6项指标考察的云南农林牧渔二级产业综合得分情况可以发现。
表5 云南农林牧渔二级产业综合得分及类型划分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以及林产品两类子产业具有“主导型+优势型”的特征,两类子产业细分产业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比较优势和产品特色都非常明显;蔬菜园艺和谷物及其他作物两类子产业具有“基础型+优势型”的特征,两类子产业细分产业多为居民生活消费赖以生存的基础产品,而烟草、糖料、花卉、蔬菜的比较优势和产品特色十分明显;牲畜饲养、内陆水产品、家禽饲养、猪的饲养三类子产业具有“基础型+潜力型”的特征,牲畜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工具,而水产品、家禽和猪是居民生活消费赖以生存的基础产品,相较而言四类子产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他畜牧业、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两类子产业具有“潜力型”的特征,但能否将潜力转化为生产力尚需观察。
进一步根据云南农林牧渔二级产业类型判断和下属三级产业的数值可以得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选择的结果如下:农业领域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中药材、水果(冰糖橙、香蕉、石榴等)、茶、咖啡、花卉、香料作物、糖料、烟草、蔬菜、食用菌、豆类、薯类;林业领域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核桃、林产调料、部分林产品及竹木采运所属产业、橡胶、松脂;牧业领域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牛、猪、羊、奶产品、家禽、肉禽、其他畜牧业和禽蛋;渔业领域重点发展的产业内陆水产品养殖(鱼类)。
[1]董晓波,陈良正,阳茂庆,等,2016.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比较优势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32):175-182.
[2]党耀国,赵庆业,刘思峰,2000.农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选择[J].农业技术经济(1):6-9.
[3]朱汝霞,骆华松,吴俊强,2014.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4):8377-8380.
[4]刘庆庆,李铜山,2016.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简议[J].南方农业(19):78-79.
(责任编辑:D 校对:T)
F323
A
1004-2768(2017)10-0060-04
2017-07-31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跨越式发展系统性融资模式设计及保障措施研究”(QN2016006);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霍强(1983-),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战略规划;韩博(1983-),男,内蒙古赤峰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宋媛(1972-),女,云南昆明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