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忠民
陕西民营经济发展亟待金融破题
文 / 李忠民
民营经济是陕西的突出亮点和优势所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力量。近日,一项针对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近七成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技术、核心人才、产品市场。因此资金成为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亟待破解陕西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高山”来形容民营企业融资难度,民营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到资金较难,贷款金额较少,贷款成本偏高。
多数金融机构对非公企业采取“慎贷”“惜贷”政策。一是贷款周期长。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贷款普遍审批时间长、放款慢。二是抵押物范围限制过窄。一般情况下,国企可以用固定资产抵押,但是民营企业仅限于房地产和部分物资装备。民企租用土地上的自有建筑物也不能算,设备物资贷款估值按50%折价。三是申贷手续繁杂。银行机构对贷款要求的手续非常多,抵押担保、鉴定评估、公证等,且很多需要由第三方中介。
贷款成本偏高、贷款金额小。一是不少金融机构给民营企业贷款采取“断头息”政策。放贷时要先扣除利息,实际到账的资金只有贷款总额的70%左右,极大地增加了资金成本。二是担保审核中介垄断高收费。银行在贷款审核中指定中介机构评审,垄断经营,审核费高达1%-2%,增加了贷款成本。三是陕西省对民企的公证费按照上限收取。增加了企业贷款的费用成本。
信贷机制有待健全。一是民营企业缺乏信用贷款资格。相比较于个人信用贷款,比较于政府背书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法通过企业信用去融资。二是担保机制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小。再担保机制缺乏,担保方压力大,容易产生抽贷。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地方金融业发展相对迟缓,区域金融市场不活跃。陕西省地方金融业虽然经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业态丰富程度与机构质量均有了大幅提高,但地方金融机构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依旧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作为高知识密集度的金融业,陕西省金融人才聚集效应尚未显现,金融创新氛围不足,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相较全国其他地区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相对迟缓,不能针对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有效地开发相应金融产品和服务,尤其是作为“去杠杆”核心的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不够,区域股权交易中心作用有待加强。
民营企业经营主体存在先天缺陷,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由于先天的所有权结构问题,公司经营水平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民营企业大多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备、管理运营风险大、财务制度不规范、缺乏现代金融知识等问题,在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无法达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或者实现股权流通融资的条件,直接融资的限制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同时,为达到直接融资条件,民营企业往往在补缴税费、支付相关费用、完善规范运营等方面存在着大量显性或隐性成本,这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刻意回避直接融资,在国家政策引导降低间接融资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融资难情况加剧。
一是加快陕西省金融业对内开放开发步伐。打破投资金融领域的禁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闲置资本入股地方城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支持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小微证券公司等),最大限度满足民营企业对资本融通的需求。
二是争取监管政策倾斜,强化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履行地方政府在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方面的职能,争取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差异化的区域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提升陕西金融政策的比较优势,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陕西聚集。优化区域金融环境,完善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加快设立风险缓释基金、转贷基金,引导全国性金融机构加大对陕西的资源倾斜,给予驻陕分支机构更多权限,针对陕西特色,完善金融支持及创新机制,壮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力量。
三是持续加快金融创新。鼓励全省各类金融机构面向民营企业加快金融创新,改进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评估、审批和贷款制度,建立健全灵活的贷款担保、抵质押机制,探索建立一套公允的民营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和责任担当体系,消除歧视,对那些有市场、效益好、信誉高的民营企业,满足其资金需求。
四是继续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用好贫困县域IPO申请优先政策,支持贫困县民营企业,通过积极创造条件,满足IPO申报条件。鼓励以县域为单位推荐民营企业上新三板和省级股权交易中心,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做到全省县域的全覆盖。以陕众筹为抓手,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股权众筹和融资体系。以陕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平台,推进陕西省民营企业的债转股业务。
五是大力发展民营性质的类金融机构。整合做大三到五家融资担保集团公司,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和基金产业,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整合做强1-2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六是支持民营企业发起陕西民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省级财政出资参股建立省级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基金和设立专门服务于民营投资平台的融资担保公司,按照资产处置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和融资担保模式,支持民营企业资产优化配置、企业群发展和升级改造。
七是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生态环境。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省市县级担保基金、风险补偿资金,发挥再担保公司的作用。建立陕西省中小企业征信系统。组织中小微券商下基层,走访县域小微企业,建立结对关系。建立省市县级的银保富综合金融服务商和产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建立省市县级的民营企业融资专业服务体系,包括会计、审计、评估、律师事务所等。完善陕西省中小企业金融资产交易机制。完善信息机制,建立省市两级的“双创”企业金融服务空间。
(作者系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