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治理中“通道地带”的作用

2017-11-22 14:57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徐黎丽
今日民族 2017年4期
关键词:走廊长城中心

□ 文 /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 徐黎丽

中国边疆治理中“通道地带”的作用

□ 文 /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 徐黎丽

中国边疆治理的中心不在中国的中心地带,也不在中国的边疆地带,而是在中国的通道地带。地理上的通道地带就是由长城、丝绸之路及藏彝走廊组成的夹杂在北部蒙古高原、西部沙漠戈壁绿洲、西南青藏高原、东部平原区域等中国内部四大生态文化区之间的农牧混合地带。

当今天中国边疆面临诸多问题时,通道地带对内吸引和凝聚作用、对外桥梁作用、对边疆具体问题的源头和症结作用不容忽视。

一、中国的通道地带

在中国这个从汉代起就奠定国家疆界的传统东方大国内,从地形地貌中很容易分辨出三个生态文化区域:北部的蒙古高原、西部的青藏高原和东部的平原区域。三大生态文化区的通道地带就是长城、丝绸之路和藏彝走廊。然而,这一划分将另一个与中亚中东区域有着共同地理特征、且作为连接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通道地带的沙漠戈壁绿洲区域部分忽视了。这一区域就是第四个生态文化区域——沙漠戈壁绿洲生态文化区。

四大生态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就是本文所说的通道地带。这个通道地带由三个通道子地带组成。第一个通道子地带是长城地带,即连接长城南部农区与长城北部牧区的通道地带;第二个通道子地带就是丝绸之路,即黄土高原西北部农牧兼营地带向绿洲农牧过渡的通道地带;第三个通道子地带就藏彝走廊沿线从东部平原的灌溉农业向高山牧业及从北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合处向南部云贵高原山地过渡的通道地带。其中长城以系列山脉为界、丝绸之路以系列沟壑为界、藏彝走廊以系列河流为界将中国内部分为四个生态文化区域。这三个通道子地带向内呈不规则的“十字型”在中国的地理中心甘肃省会合,向外则通向中国东北、北方、西北和西南边疆区域,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的桥梁。即三个通道子地带连成一体,构成内连中国的四大生态文化区域、外接中国周边国家的通道地带。

二、通道地带的“通道”功能

通道地带不仅仅是地理和文化上的通道地带,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实用的功能。

从横向角度来说,通道地带连接中国四大生态文化区,成就了“中国”。四大生态区经由长城、丝路和藏彝走廊汇合起来;在文化上,甘肃的陇东文化是中国周、秦文化的起源点,陇南与甘南则是安多藏区文化所在地,河西走廊则是藏传佛教北传蒙古高原的中转站,也是西部伊斯兰教东传的通道,结果造就了甘肃临夏的伊斯兰教文化。在这个沟通交流过程中,不同文化及其核心观念之间有冲突,但最终“守中治边”成为多元生态与文化共存互补的普世价值观,中国最终成为以“中国”命名的国家。

从纵向视野来看,中国祖先在通道地带起源、发展并向四周拓展从而形成中国边疆。经过历史上统一和局部分裂的不断整合与交融,最终形成了从通道地带到四大生态区域的地理连接与文化上深度融合,中国自然就成为这个从通道地带向四周拓展、又靠通道地带连接的“中间之国”。

从中心与边疆的相互关系角度来说,通道地带是中国边疆与中心聚合与离心力量相互博弈的纽带。中国王朝绝大多数都是中心与边疆势力博弈的结果,中国中心与边疆人口沿长城、丝绸之路和藏彝走廊这些通道地带的相互流动,最终使边疆与中心的人之间从生计到信仰达到了深度融合,即使有矛盾、冲突、战争或局部的分裂,但最终因出自同一源头、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中沿通道地带不断融合,才逐步演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国家。

因此,从共时性视角来说,中国是由通道地带连接的四大生态文化区组成的国家;从历时性视角来说,中国最早的类人和人类首先选择地理与气候均适合他们的通道地带生存,并在人口不断繁衍的情况下向四大生态文化区域迁徙,但根在通道地带,通道地带也一直起着连接源头与边疆的作用;从中心与边疆的互动视角来说,中国中心的凝聚力与边疆的离心力在通道地带博弈的结果形成均衡态势,中国就在动态稳定中持续发展。这就是通道地带的主要功能。

三、通道地带对中国边疆治理的指导作用

正因为通道地带发挥了以上功能,它才使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即生态文化上的多元与政权形式上的一体。这种形成中国的过程、内容及样式,深刻影响着国家边疆的开拓方式和治理方略,因此它就成为中国解决边疆问题不得不参照的杠杆。

首先,通道地带的内部吸引和凝聚作用。由长城、丝绸之路和藏彝走廊三大通道形成的从生态到文化的通道地带,具有强大的吸引和凝聚作用,中国因此连成一体。如今中国陆疆海疆均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够从通道地带的吸引和凝聚作用为出发点,加强中国作为国家的吸引和凝聚作用,那么边疆问题就具备了解决的动力。

其次,通道地带起到连接国内外的桥梁作用。随着全球化与在地化的相互交融,国家边疆的视角从传统的硬边疆向后现代的软边疆转变,国家的边疆就自然成为由硬边疆与软边疆相交织的复合体。本文认为中国形成国家的源头在通道地带,从通道地带入手,以通代堵,以通兴边、以通处理周边国家关系,那么国家边疆诸多具体问题以“通”为原则,就可以达到安邦定边的目标。

再次,通道地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当今边疆问题的源头和症结所在。当我们的祖先以通道地带为中心,将边疆的各种势力凝聚在中央王朝范围时,我们的国家就出现大一统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又进一步促进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族群融合;但当我们的祖先没有维系好通道地带从地理到文化的通道作用时,国家就会出现分裂,分裂的国家又会影响族群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如今我国的国力不断强盛,但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通达作用的通道地带从地理到文化的作用不甚理想。比如,与其他区域相比,长城、丝绸之路、藏彝走廊地带从交通到经济建设仍较为落后。如果边疆有问题,这些通道地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凝聚作用、向心作用。边疆仅仅依靠遥远的政治中心力量远远达不到从地理到文化的治理效果。因此加快通道地带发展,尽力发挥其连接中心与边疆的功能,则是通道地带的实践价值所在。

(本文摘自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西北边疆治理方略研究》,原文发表于《思想战线》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走廊长城中心
神奇的走廊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走廊上的时光
既要靠近制造中心,也要靠近科研中心 人工智能如何“聪明”地行进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登长城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先定中心后搭配
长城,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