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 刘宸利
影响大学生村官心理和谐的因素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
余秀华 刘宸利
影响大学生村官心理和谐的因素体现在:大学生村官心理构成要素的协调性不够,为人处世的理智性认识不足,心理体验的工作愉悦性不高。大学生村官心理和谐培养的关键是调适与塑造相并存,注重自我营造心身和谐的境界,加强“三重素质”,提升“五种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优化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培养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责任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大学生村官;心理因素;社会责任感;研究
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缺乏,心理构成要素的协调性不够,为人处世的理智性认识不足,心理体验的工作愉悦性不高,难以扎根农村。因此,研究大学生村官心理是否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到村里开展工作,不懂当地方言,不习惯当地生活,在适应农村基层的过程中,各种复杂客观因素夹杂其中,心理上存在落差,缺乏应有的心理和谐度。
第一,心理构成要素的协调性不够。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心理构成要素上的协调性不够,造成心理困惑,不能够合理利用获得发展的机会和资源。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需要大学生村官与老百姓共享信息和资源,寻求发展之路。社会转型期间,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现代的管理模式,需要我们逐渐学会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对待合作与冲突,自觉地维护规则。
第二,为人处世的理智性认识不足。大学生村官对国家政策的稳定性和对未来发展心存疑虑,把在农村工作当成一个跳板,工作中往往流于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管现在、只求将来”,工作中处理问题理智性认识不足,工作方法过于简单,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心理体验的工作愉悦性不高。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由于知识技能欠缺,一些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挫伤大学生村官的上进心、自尊心。心理体验上的工作愉悦性不高,使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产生畏难逃避情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交流对象,心理体验上的工作愉悦性不高,心生寂寞,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工作感到无所适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了作用。
大学生村官心理和谐培养的关键是要注重培养健康心理,充分挖掘内在的心理力量,使各种资源和谐匹配,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第一,心理和谐,乐于往“低处”走。只有乐于往“低处”走,从基层干起、向群众学习,才能行稳致远,才有可能走到“高处”。甘作铺路石,既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也是能力与价值的体现。既了解实际情况又深知群众所需,既有深厚的百姓情怀又有丰富的治理经验,善于解决我们党所关注、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这些能力和优势是在办公室靠书本分析问题、远离田埂地头未经基层历练的一般干部所不具备的。大学生村官无论身处何处,都要牢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这一名言,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把村官视为一份事业。要当群众的“贴心人”,把知识和能力奉献给农村,以实际行动扎根于农村。
第二,责任到位,学会吃“玉米团子”。当代大学生村官要践行“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理念,做人要实,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从心理上走进群众,不找借口,敢于触及矛盾,勇于承担责任。要有接力奋斗的境界,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前进。要谦虚谨慎,满怀真情,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真正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三,优化农村环境,不断突破自我。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要学会像修河坝、造良田、修沼气池一样地踏实做事,养成求知若渴的好习惯。“群众利益无小事”,要从普通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工作得失。真心实意为民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了解村情民意,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带领群众如期实现脱贫致富。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挖掘和总结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要勇于创新,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要勇于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在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灵活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网站等新媒体手段,搭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凝聚农民人心,稳定农民思想,激励农民上进,牢记历史使命,热爱基层,扎根基层,让青春无悔。
大学生村官是群众的主心骨和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必须以情待人,以诚感人,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创新与突破齐下,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归属感,使他们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放飞梦想。
第一,帮扶带动“导师化”。采取多层次“一对一、多对一”的大学生村官帮带机制,及时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老村官作为“思想导师”,观成绩、谈感悟、聊心得,拉近心理距离,帮助新村官走出迷茫困惑;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实践导师”,带领大学生村官入户走访调研,唠家常、谈工作,使其熟悉村情民意;乡镇干部作为“工作导师”,帮助村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安心工作。要以培养未来高素质复合型党员青年所需具备的 “三重素质”(即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领航大学生村官培养体系。注重营造诚信履约,构建和谐的心理文化。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措施,培养大学生村官良好的责任行为,促使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第二、实践锻炼“菜单化”。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综治信访部门、经济部门、园区等单位跟班学习,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轮岗锻炼内容采取“菜单式”,注意挖掘大学生村官潜能,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庄规划、乡村治理、纠纷调解等工作。注重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内容和载体”的选择,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信念,在不断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在农村基层工作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在服务农民群众中赢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积极投身农村基层工作实践,协助推进党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电商扶贫、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矛盾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服务农民群众的本领。
第三、搭建平台“精细化”。成立大学生村官服务室,利用业余时间,以村官为主角召开茶话会、恳谈会,相互交流工作、生活经验。开通村官QQ群、微信群,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制度。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探索改进大学生村官考核的方式方法。通过实地查看、述职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履行职责等情况,对每名选调大学生村官作出总体评价,确定考核等次。进行不定期抽查、定期到村检查、严格考勤管理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全程跟踪。开通大学生村官流通出口的直通车,营造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热爱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1]余秀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及其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2]余秀华.农村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影响[J].大庆社会科学,2012,(10).
[3]余秀华.大学生村官社会责任缺乏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余秀华(1963—),女,江西上饶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刘宸利,(1984—),女,江西上饶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江西上饶 334001)
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大学生村官个性教育与社会责任培养”(12jy42)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