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田维香
文山州 『旅游+民族文化』 发展模式促经济发展提速
□ 文 / 文山州民族宗教委 田维香
文山是一个以壮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该州积极发展“旅游+民族文化”模式,着力将民族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速,打造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
“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以构建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着力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州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极,各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旅游规划管理建设初见成效,各类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旅游者的民族文化旅游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批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已初步建成。如普者黑喀斯特高原湖泊湿地风景,融入以仙人洞、普者黑、白脸山彝族风情游和菜花箐苗族风情游,拓展了景区游览内容,推动了景区提档升级。坝美世外桃源加上原生态的壮族民俗,更添几分别有洞天的神秘色彩,让游客更想一探究竟。老山红色文化旅游区的小坪寨瑶族风情,让红色文化旅游更接地气。广南地母历史文化旅游区、八宝旅游区,富宁剥隘、架街天湖壮景生态旅游区建设正稳步推进。广南县马碧村、下米哈村、上米哈村,麻栗坡县城寨,富宁县坡芽村等传统村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文山旅游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2016年5月,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在文山调研时指出,“要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目标,把文山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把普者黑、坝美打造成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云南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并在《云南通讯》2016第9期发表题为《把文山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新亮点》的署名文章,站位全省,为文山旅游把脉,进一步明确了文山旅游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定位、方向和目标。2016年11月24日,文山州委书记纳杰在州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主动融入高铁时代,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深刻挖掘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做强产业、做响品牌、做活市场,促进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文山州把陈豪同志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带入到全州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滇桂黔石漠化地区发展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和文山州三农大规划的推进,依托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云桂铁路开通等重大机遇,按照一核(全州旅游业发展核心区域——普者黑旅游区,现已提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区)、两带(沿高速公路旅游带:丘—砚—文—麻;沿高速铁路旅游带:丘—广—富)、三片(文砚丘平旅游片区;西麻马旅游片区;广富旅游片区)的布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树立大旅游观念,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壮大市场主体,打造旅游精品,突出个性特色,拓展客源市场,提升服务品质,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立足“普者黑、坝美、老山”三大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把文山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新名片。
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山州“大旅游”的规划和布局中,民族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它在整个旅游布局中起到了画龙点睛、以点带面、推进全局、提档升级的作用。积极发展“旅游+民族文化”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必将使文山旅游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责任编辑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