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涵
换一种方式 乡村会更美
——浙江省安吉县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与启示
文|刘涵
浙江省安吉县森林覆盖率为7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安吉统筹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农村来建设,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管理,作为一个大生态博物馆来展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该县187个行政村中,近90%达到精品村的标准,呈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大格局。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各有特色又共具通性,转变思路、换种方式,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特色显著的新路,为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鲜活案例。
20世纪80年代,安吉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也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2000年,安吉虽摘掉了贫困“帽子”,但青山被毁、污水横流。2002年,安吉县开始打造生态人居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推动安吉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安吉县余村转型前主打产业是石矿和水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是安吉的“首富村”。转型初期,村里相继停掉所有采矿和水泥等重污染产业,集体经济一落千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余村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村民腰包鼓了,村集体也富了。再如,高家堂村按照生态发展要求,全村停掉两家造纸厂、3家竹制品企业,围绕竹林资源重新规划设计,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搞好生态养殖,组建公司,开办农家乐,既提高了全村农民收入,又保护了生态。如今,高家堂村不仅成为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十大模式中的“生态保护型”样本,还成为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安吉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之初就明确,一要为各村庄提供目标性的指导,寻求“最大公约数”,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给各村庄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二要注重过程管理和长效管理。为此,安吉组织了一支由30余位县内外新农村专家、标准化专家和7名“三农”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库和顾问队伍,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制定了美丽乡村标准体系。这个体系以“一个中心、四个面、三十六个点”为元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整个体系涵盖了各项标准、规范近280项,遵循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美丽乡村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规范》《美丽乡村村落文化展示馆建设与服务通用要求》等20余项标准(规范)出台,确保了安吉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目前,安吉《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已作为浙江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由政府单一投入的方式,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一是财政“以奖代补”。变“给钱办事”为“以结果奖钱”,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安吉制定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对各村分4个方面、36个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定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三个等级,奖金基数分别为50万元、100万元和200万元,具体金额按村人口规模浮动,最低37.5万元,最高300万元。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90%以上的乡村都已进阶到精品村。为此,安吉又新设精品示范村,标准调高了,奖金也更多。此外,还安排专项考核奖励资金,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采取“5+X”的办法,对所有支农项目梳理整合、分解安排,由县农办、发改委、财政局、规划与建设局和审计局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相继完成乡村道路联网、“十万农民饮用水改造”、千库保安、农村医疗服务站、建筑节能、危房改造、“两双”(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等工程项目。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实行整体策划、分口包装,积极向国家和省、市申报建设项目。仅林业部门每年争取资金就有近5000万元。四是吸引社会资金。开展村企共建,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农家乐、农居房和各种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投融资办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如农村信用社开展了“诚信彩虹”行动,助推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要记得住乡愁。安吉在建设美丽乡村行动中,坚持“一村一韵”的原则,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充实美丽乡村内涵,注重特色文化体验,让游客感受乡土味道,极大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安吉特有的孝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昌硕文化、舍族文化和移民文化得到了挖掘和传承,马家弄威风竹鼓、上舍村竹叶龙舞、郎村舍族文化、迂迢书画、昆铜化龙灯等一批乡土特色文化得到开发,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名村,推动了乡土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重视建设农村文化设施。不仅重视庙堂、古树、古代建筑等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许多行政村还纷纷建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村级文化展示场所,如报福镇上张村的山民文化生态博物馆、昆铜乡上舍村的龙博物馆、报福镇中张村的舍族文化广场、高禹镇高禹村的移民文化馆、阪山乡洛四房村的农耕文化长廊等。这些村级文化展示场所都极具地域文化特色,让乡村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有序开发中得到了保护和延续。三是深入开展文化活动。鼓励各乡村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节。如昌硕文化节、白茶文化节、龙王手工造纸文化节、竹海影视文化节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作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区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示范区,安吉不仅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迈出了跨越式的一步,而且在美丽乡村的经营上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注重县域整体的经营开发。安吉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大景区来统一经营开发,连续出台了《安吉县经营乡村行动计划》和《安吉县加快发展休闲经济若干政策(试行)》,明确了以县域交通环线为脉络,做精四条精品带,串起六大核心区,形成“一环四带六区”的整体经营布局。另外,安吉还整合县内旅游企业宣传资源,变单个旅游企业(景点)营销为县域整体营销,集中宣传“中国大竹海”和“中国美丽乡村”大品牌,提升了安吉休闲旅游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二是注重村庄主体经营开发。倡导经营村庄的理念,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所需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机制,鼓励把村集体当成一个公司来开发运营,打造了一批村庄经营示范典型。有的村经营开发花卉苗木、蚕桑、白茶、高山蔬菜、笋竹、有机绿色农产品、特色畜禽和现代家庭工业等特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专业村;有的村致力于经营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成为省级农家乐示范村。比如,安吉尚书圩村集中使用村里80%的土地,利用金融借贷、财政“以奖代补”、村集体收入三部分资金,建成了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民俗体验、传统文化体验和登山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型乡村旅游景区。三是注重农民参与的经营开发。美丽乡村经营只有村民主动参与,才能达到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相统一。安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之初,村干部无一不是走家串户将村里规划、奖励政策、发展愿景等向村民耐心解释说明,“晓之以情”“动之以利”,让农民变股民,拿“四金”(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不断增加村民收入,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