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菁菁
我们常把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或“学困生”。他们是一线教师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常常会让我们头疼不已。合理的转化方式是促进“后进生”前进的关键,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成绩后进——以耐心促成长
成绩后进是我们常见的后进生的典型,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较之普通学生要滞后一些。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开花结果。
×明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成绩后进”的孩子。一年级刚入学时,他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们一个个进行自我介绍,轮到他时,他却默不作声,好不容易開了口,却也是口齿不清。当时,我的心里就炸开了锅——完了,这孩子要落后。果不其然,×明成了班里的垫底,上课从不回答问题,也很少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成绩总是落在后面。我很着急,对他也格外关注,常常“开小灶”帮他补课,可收效甚微,让人头疼不已,我也曾一度想要放弃他。后来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孩子从小发育就比别人慢一些,很少开口说话,爸爸妈妈曾一度以为孩子生理上有缺陷,不会说话,直到他上了中班以后才渐渐开口发声。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陷入了深思,是不是我过于着急了,我们可不可以让孩子慢慢来。从那以后,我放慢了带领他的步伐,不再对他严厉、急躁,而是静下心来,和他慢慢沟通。渐渐地,我发现我能听懂他的表达,看懂他眼中的渴望,他也开朗了许多,试着跟其他小朋友交朋友了。
一次偶然,我发现×明对绘本读物特别感兴趣,能将寥寥几页的绘本专注地看上许久。这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1]从那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培养×明的阅读兴趣,给他推荐有意思的绘本读物,及时与他交流书里的内容,他读不懂的地方,我就耐心地给他讲解。不久之后,我惊喜地发现了他的改变,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能听见他响亮地回答问题的声音,课后也常能听见他的欢笑声。我想,对于像×明这样成绩后进的学生,只要找准切入点,有足够耐心,就能使他们有所进步。
二、态度后进——以爱心催上进
态度后进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缺乏学习目标,对学习没有自觉性,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作业等。×文就是一个学习态度后进的孩子,他的整体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上课时经常破坏课堂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以挑战老师的权威为乐。一次羽毛球训练,他由于不服从管理,被教练退回,跟他交谈后,他哭着说:“我觉得自己就是班级里最差的,学不好了。”
我忽然意识到,×文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长期的失败让他产生了自卑情绪,加之他觉得周围的人都轻视他,对他有敌意,就更加逆反。经过反思,我改变了对×文严厉的态度,主动接近他、关心他,试着与他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谈心。平时课堂上,我也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表扬他、鼓励他,对他进行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努力消除他的失败感和对立情绪,恩威并施,刚柔相济,以拳拳爱心拉近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此外,我还发现,他是个特别乐于帮助他人的孩子,总是主动跑来要为我做这做那,于是,我便把班级的“讲台管理员”给了他,有了这个头衔,他做得更起劲,也逐渐改变了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三、思想后进——以真心换童心
思想后进的学生则表现为心思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抱以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这一类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与学习产生共鸣。×俊对学习兴致不高,每天苦着一张脸来学校,课堂上也时常瘫坐在座位上,毫无生气。问及他对学习的看法,他总是一脸无所谓。和孩子的妈妈交谈后,了解到×俊平常在家是个“小话痨”,有说不完的小秘密,也一直想要挣钱养家,是个十足的“小财迷”,这与他在学校的形象相差甚远。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改变对×俊的教育策略。平时课堂上,只要涉及他所长的地方,就让他优先表现。课堂学习之外,还适当地增加一些新鲜的学习内容和有趣的游戏学习方法,让他对学习充满新鲜感。给他树立榜样,除了他身边的学习能手外,像乔布斯、马云这样的金融人物也时常在我们的谈话中出现,×俊的心中慢慢地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有了奋斗的目标,他对学习就自然而然地上心了。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块“硬骨头”,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逐步解决。我们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真心、耐心和爱心推动他们前行,不抛弃,不放弃;我们需要始终相信“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小草,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2]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丁立梅.每一棵草都会开花[M].金城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