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烨
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通过前置性学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可以促进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最近,上了一节《数字与信息》,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有效的前置课堂。
一、课前预习,探究先行
1.教师简约设计探究性作业
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根据核心内容,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课前的“前置性作业”要遵循“简约”和“渗透”的原则,“简约”即去繁就简,保留课程的核心重点。“渗透”即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围绕课程的核心重点,设计一组或若干组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数字与信息》这一课,我设计了调查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通过对身份证号码的填写,学生隐约发现身份证号码里有出生年月日,再设计你知道了身份证的哪些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身份证的信息,为课堂的交流作准备。
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与传统的“预习”不同,在这一过程中,不追求学生对新知的先学先会,而重在让学生在探究性数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起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思维,体验和感悟新的数学规律,发现新的数学现象,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探究不一定要很复杂,只要活动设计得当,即使在简单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也能有精彩的发现。《数字与信息》一课,学生在课前通过调查以及查阅资料,有了自己的发现,有的发现身份证号码前6位是地址码,分别表示省、市、县(区),有的发现从7~14位是人的出生日期,还有的发现倒数第2位是决定人的性别的……基于这么多信息,孩子们就会觉得身份证太重要,要妥善保管。孩子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感悟,有了许多的发现,而这些感悟和发现来源于学生的亲身探究活动。
二、课堂交流,构建新知
1.教师调整预设,有效组织
教师在课前,可简单浏览学生的独立探究成果,了解学生在独立探究活动中生成的认知,并对照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对预设做出相应调整,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探究,因此,教师可以直奔主题,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独立探究的结果和发现,在交流分享中,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感悟,发展思维,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数字与信息》这一课有了前置性学习单,有了学生初步的发现与感悟,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并提出自己在前置性学习当中产生的疑问,让组内成员帮助解决,如不能解决可以提出全班交流。
2.学生二次感悟,建构新知
每一位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发现进入课堂,因此,课堂中没有观众,缩小了学困生和成绩优秀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分享彼此的发现,互相启发和二次感悟,同学们互相补充,从而使答案越来越完善,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数字与信息》一课,导入后直接组织交流,说到出生日期时,有同学就提出疑问,为什么1月6日在身份证里要用0106表示呢?马上就有学生补充说明:因为一年有12个月,如果是10月份出生就有两位数字,那1月用一位数字的话整个身份证号码就不是18位了,有失标准型。日期也是一样的道理。提出疑问的孩子顿时恍然大悟。学生说得不全面请其他学生补充,还有疑问的知识大家讨论、交流,课堂简简单单,但是学习氛围浓厚,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次感悟新知。
3.及时总结,运用巩固
课堂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及时练习巩固。《数字与信息》在设计学号环节中,因为有了上面身份证号码表示信息的例子,学生对数字编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自己动手来设计编号,学生兴趣盎然,于是我抛出问题:如果要为全校每个同学编号,你想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结合学生的交流,启发学生根据要表达的信息确定编码的位数,以及编码的结构和次序,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优化自己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別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前置性学习后,使每个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探索经历,所以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我们的课堂成了他们展示、发现的天地,他们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个性,信心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