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龙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以合作学习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分析了用合作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对诸位数学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苏教版
合作品质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努力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合作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接下来,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分析一下如何用合作学习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一、科学划分小组,做好准备工作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划分小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小组划分应当至少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小组人数应该尽量控制在4~6人,人数太少不足以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人数太多不便于维持合作学习秩序。实践证明,4~6人是较为理想的小组成员人数,既确保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又彰显了“合作”这一重要理念。
其次,小组成员划分应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同一小组之内不仅要有优等生,还要有中等生、后进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不同层次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能保证小组与小组进行竞争时,各组的数学水平旗鼓相当。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展开,坚决禁止优等生扎推、后进生扎推这种情况出现,这样的话,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最后,小组内应该选出组长、发言人、记录员、观察员等负责人,以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高效、有秩序地开展。建议组长由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负责统筹组内合作学习进度;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发言;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每次的合作学习情况;观察员负责维持组内纪律,这几个职位可以由民主推举产生。
二、巧妙创设情境,有效引导合作
小组成员确定之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成员们的共同学习内容。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
在“圆”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画圆的视频,请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了解画圆的步骤。视频导入这种方式创设了直观鲜明的认知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心、半径概念之后,我这样引导道:通过刚刚的视频,我们已经了解了圆心、半径的概念。事实上,关于圆的奥妙远不止于此呢!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一下呢?现在请大家按照之前分好的小组,自己动手画一画,将小组的发现记录在纸上。等会儿各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的发现最多。为了在小组比赛中拔得头筹,學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发现,展开了热烈讨论,争先恐后发言。有小组发现,同一个圆里面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有小组发现,同一个圆里面半径的长度相等,直径的长度也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还有小组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通过这种合作探索的方式,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学生对圆的性质有了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我又趁热打铁出示了几个问题,请小组抢答:(1)篮球比赛中圈跳场时,为什么队员要站在圆圈上?(2)自行车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放在哪个位置才好呢?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善用教学评价,反思合作过程
由于合作经验有限以及数学认知能力不足,小学生参与数学合作学习活动时总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讨论没有重点,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忍不住聚在一起说话,耽误学习进度;分工不合理,没有体现“1+1>2”的合作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利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善用教学评价,及时针对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倾向,更有效地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教师的点评要重点体现“合作理念”,多从小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例如以小组打包作业的形式进行打分,让小组成员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团队,理当荣辱与共。又如请学生自己点评本组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况,谈一谈与他人合作的感受,既反思自己的不足,又帮助指出别人的缺点。这都能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视,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
用合作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年龄限制,小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经验不足,想要推动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尤其需要注意维持良好的合作秩序,千万不能让“合作”变为“合座”。
参考文献:
[1]凌文根.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7,4(9):123-125.
[2]林巧.论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J].教育界,2016,7(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