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则根
摘 要: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如何使合作学习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是目前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在这三个教学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期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不断地讨论与交流,有助于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将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大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布置课前作业,组织合作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可以为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合作预习,通过小组成员的激励来促使他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以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高阅读效率。由于这篇课文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那么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时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来学习,并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样的预习任务既避免了枯燥乏味,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会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其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设计课堂问题,组织合作讨论
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使其可以掌握重点内容,突破学习难点,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以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避免因为难度过高而造成学生学习信心的缺失,或者是因为难度过易而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推敲》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推敲”的含义,并能体会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态度与钻研精神,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并通过语句的细致分析与讨论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入的认知。如课文中的这一句“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意思。小学生受到思维与经验的限制,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将这些动作与表情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经过学生的切身表演体验,他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背后对贾岛性格的揭示——认真思考,锲而不舍。这样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课后作业,实现合作共赢
布置课后作业是教学结束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消极,虽然有些学生按时完成了作业,但是他们也没有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导致语文教学的效果难有大幅度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布置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的方式来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在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中共同完成课后作业,使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习了成语故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成语故事,挑选其中的一个进行小组表演,并在规定的一节语文课上组织活动,让学生小组展示课后的学习成果;在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的故事,并挑选其中的一个人物来进行分析。一个人的看法是不全面的,而小组成员的探讨与交流则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完善地理解这个人物的個性特点,从而使得分析的结果更接近人物的实际特征,也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课外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
总之,将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改理念的渗透与实施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形式。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使得合作学习的形式发挥出作用,真正地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小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仕文,胡功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学会合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
[2]杨凤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