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芝
师生之间缺乏亲和力是一个不容忽视且普遍存在于学校教育中的问题。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亲和力致使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不友善,甚至严重对抗抵触,造成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怎样才能培养和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个人工作实践谈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热爱
热爱学生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感情基础。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近学生,关爱学生,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从而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丁××是我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我苦口婆心的教育无动于衷,可谓“屡教不改”。有一次放学后,我看见他独自坐在校门口,一动不动,大汗淋漓,表情痛苦,于是连忙送他去医院看病、抓药。他吃药后,我给他煮了两碗粥,喝粥后不久,他精神恢复了许多,但眼睛湿润了,显然他被我感动了。我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婉转提出要求,他接受了。此后,他学习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学习进步很快。学期结束他还获得了“学习进步一等奖”。
二、尊重
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包容他们的缺点。当学生有了进步或成绩时,心里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当学生有了错误时,通常害怕老师批评,特别是不希望老师在同学们面前批评。作為教师的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因此,该表扬的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注;我尽量不在其他同学面前去批评学生,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如我班的李×,学习成绩比较差,经常上课玩手机。家长放任不管,且不配合教师工作,致使教育工作很难开展,教育成效不佳。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更没有歧视他,而是私底下对他进行多次思想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终于明白自己的错误,感动地说:“老师你一直关心我,尊重我,不让我在班上同学面前出丑,我一定会改变自己。”后来,在我和同学们的经常帮助下,他成为我班行为规范方面进步最明显的一位学生,学期结束他还获得了“纪律进步一等奖”。
三、信任
信任是赢得学生心灵沟通的关键。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质,都能调整自己和完善自己。每个人都有获得别人信任的心理需求,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就能克服学习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教十多年来,因为我对学生的信任,赢得了学生对我的信任,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四、宽容
俗话说:“人无完人。”这就要求教师有一颗善待他人的宽容之心,才能处理好师生间关系。宽容学生是一种冷处理的教育方法,它可以避免矛盾升级,能够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触及学生的心灵,唤起自尊,引发自悟。记得去年开学后不久的一天早上,我班李××同学的10元钱不翼而飞,我知道后非常生气,怀疑有同学趁人不注意偷走藏起来了。怎么办呢?一个个搜吧,既浪费时间又侵犯学生的人权,不可取;大声责骂他们吧,可有谁会在骂声中把钱乖乖地交出来?也不可取。而那个拿了钱的同学可能正处于自责之中,于是我和颜悦色地说:“我相信我们班没有一个同学想偷偷地拿走10元钱占为己有的,即使拿了,也是出于一时的好奇,想开玩笑而已。也可能是在某一个地方捡的,还没有来得及交给老师,我想明天上课时钱一定会安静地躺在李××的课桌里。”这一番话果然奏效,下午我得知钱失而复得,感到非常高兴,一切又恢复和谐、愉悦的气氛。这件事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多一点宽容,巧妙地为学生搭设台阶,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不会伤害师生间的情感。
五、欣赏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身优秀的一面,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融洽。如从外地转来我班的黄××同学,刚来的时候表现较差,经常违反纪律,作业也不做,我行我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他穿的衣服总是很干净,就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建议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保持仪表整洁,在大家的鼓掌声中,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此,他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他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他感受到了被老师、同学认可的幸福。如今的他再也不迟到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学习成绩也开始慢慢提高了。
六、垂范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而且影响学生对你的态度和看法。学生对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敬仰和崇拜的,能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与时俱进,充实完善自己,向学生充分展示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良好的个性及心理素质。同时要严格自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成为学生的表率。endprint